馬廷棟 安樹康
摘 要:該文從間作地選擇、臨夏刺椒造林技術(shù)、板藍根間作技術(shù)、田間管理和采收加工5個方面詳細介紹了臨夏刺椒與板藍根復合種植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臨夏刺椒;板藍根;復合種植;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2-38-02
林藥間作是一種多功能立體種植模式,它既能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農(nóng)民收入,又能緩解農(nóng)林矛盾,提高土地生產(chǎn)力和光熱水資源利用率。臨夏刺椒(Robinia bungeanum Maxim)生長快、結(jié)果早、產(chǎn)量高、果實顆粒大、色澤紅、品質(zhì)好。具有抗旱、耐寒、適應性強等特點。板藍根(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為2a生深根性草本藥用植物,主根深長,基生葉較大,以根、葉入藥,1~2a采收。適應性較強,對自然環(huán)境和土壤要求不嚴,耐寒。
1 間作林地選擇
臨夏刺椒造林地應選擇氣候干旱半干旱,地勢高,背風向陽的緩坡地或平地,并且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土壤質(zhì)地疏松、土壤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板藍根選擇新造臨夏刺椒林或5a生以下、閉度0.4以下的臨夏刺椒幼林地。
2 臨夏刺椒造林技術(shù)
2.1 整地 采用魚鱗坑整地,魚鱗坑為半圓形,外高內(nèi)低,坑面水平或向內(nèi)傾斜,外緣有土埂,排列成品字形,規(guī)格為長(橫)0.8~1.5m,寬(縱)0.6~1.0m,坑間距2~3m。于前1a秋季或當年早春進行。
2.2 苗木選擇 選用苗高80cm以上,地徑1.5cm以上,根系完整,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苗木。隨起苗隨運輸,苗木出圃打捆后用塑料袋包裝。
2.3 造林密度 造林株距2~4m,行距4~6m,郁閉度達到0.4時隔株間移。
2.4 栽植 在秋季落葉后和春季萌芽前,選擇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2a生壯苗建園。株行距2m×4m或2m×3m。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定植穴規(guī)格60cm×60cm×60cm,栽植時每穴施農(nóng)家肥15kg、磷酸二銨0.6kg,肥料與土混合后施入定植穴內(nèi),并將泥漿蘸根的苗木放于穴內(nèi)扶直,栽后踩踏、輕提苗,栽植深度比苗木原土痕深2~3cm。栽后澆定根水,水滲完后覆土稍高于原地面,并覆100~120cm見方的黑色地膜。
3 板藍根間作技術(shù)
3.1 整地 秋末翻耕,深度30~40cm,結(jié)合翻耕施磷酸二銨250~300kg/hm2、過磷酸鈣600~750kg/hm2,有條件的可施農(nóng)家肥15 000~30 000kg/hm2作基肥。施肥后精細整地,冬初碾壓保墑。
3.2 間作 在臨夏刺椒樹冠垂直投影范圍以外間作板藍根,以種子條播為主。4月中上旬按行距20~25cm開溝播種,溝深2cm左右,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覆土耙細耱平,播前種子用30~40℃溫水浸泡4h,撈出晾干后播種。播種量30kg/hm2左右。
4 臨夏刺椒田間管理
4.1 施肥 (1)基肥。早春或秋末環(huán)狀施1次基肥,即在樹冠外圍25~30cm處挖深、寬各15~20cm的環(huán)形溝,肥料與表土混勻施入溝內(nèi),覆土填平。株施農(nóng)家肥10~15kg、尿素0.1kg、磷肥0.1~0.2kg。(2)追肥。5月中旬追肥1次,依樹齡大小株施尿素0.2kg~0.4kg。(3)葉面噴肥。在施基肥和追肥不便的山坡地,6月上旬至7月上旬葉面施噴0.25%尿素和0.25%磷酸二氫鉀混合水溶液1~2次。葉面噴肥可結(jié)合病蟲害防治噴藥同時進行。
4.2 松土除草 結(jié)合施肥,每年樹盤松土除草3次,第1次5月中旬、第2次6月中旬、第3次7月中下旬。
4.3 整形修剪
4.3.1 幼樹整形修剪 幼樹冬季修剪時,在10~20cm處定干,剪口下留5~8個飽滿芽。根據(jù)叢狀型樹形,逐年選留各層主枝和側(cè)枝,主、側(cè)枝以外的枝條作輔養(yǎng)枝處理。幼樹以短截為主,成形后短截或長放,逐年培養(yǎng)結(jié)果枝組。夏季修剪主要是開張骨干枝角度、疏除過密枝、新梢摘心等。
4.3.2 結(jié)果樹修剪 (1)骨干枝修剪。各骨干枝延長枝剪留30~40cm,樹勢旺適當留長,細弱的適當短。長勢強的主枝適當疏除部分強枝,多緩放、輕短截;對弱主枝,少疏枝,多短截。對背后枝、下垂枝有用的盡量利用,無用的及早加以控制。對徒長枝培養(yǎng)成結(jié)果枝組,或補充空間,徒長枝過旺,夏季摘心或冬季短截。(2)輔養(yǎng)枝修剪。輔養(yǎng)枝應輕剪緩放;輔養(yǎng)枝影響骨干枝生長較輕時,去強留弱,適當疏枝,輕度回縮;影響較重時,從基部疏除。(3)結(jié)果枝組修剪。中庸枝,第一年中度短截,第二年全部緩放或疏除直立枝、保留斜生枝緩放,逐年培養(yǎng)成中、小型枝組;較粗壯枝,第一年較重短截,第二年再在適當部位回縮,培養(yǎng)成中、大型結(jié)果枝組。
4.4 病蟲害防治 (1)黑脛病。萌芽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刮除病斑后在傷口處用2%的70%甲基硫菌靈進行涂抹。(2)枝枯病、煤污病。加強修剪,增加樹體通風透光條件;休眠期噴波美5°石硫合劑。(3)大青葉蟬。若蟲或成蟲期噴0.05%~0.1%的1%苦參緘溶液防治。(4)蚜蟲、紅蜘蛛、蚧殼蟲。休眠期噴波美5°石硫合劑。
5 板藍根的田間管理
5.1 間苗定苗 苗高7~10cm時間苗,去弱留強。苗高10cm以上時定苗,株距10cm。
5.2 松土除草 苗出齊后進行第1次松土除草,以后每隔15d左右松土除草1次,保持田間無雜草。
5.3 追肥 間苗后結(jié)合松土除草追施土糞22 500~30 000kg/hm2。每次采葉后每hm2追施土糞30 000kg和硫酸銨90kg,以促發(fā)新葉。若不采葉,可少追肥。
5.4 排灌水 干旱時及時灌水,雨水過多時注意排水,防止田間積水。
5.5 病蟲害防治 (1)霜霉病。發(fā)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每7~10d噴1次,連噴2~3次。(2)根腐病。發(fā)病初期用0.17%~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灌根。(3)白粉蝶。在幼蟲幼齡時用0.13%的90%敵百蟲噴霧防治。(4)桃蚜。用0.01%的50%滅蚜松乳油或0.07%的40%樂果乳油噴霧防治。
6 采收加工
6.1 臨夏刺椒采收加工 采摘后選晴朗天氣暴曬,每隔3~4h翻動1次。曬干后用細木棍輕輕敲打,使種子與果皮分離,再用簸箕或篩子將果皮與種子分離,然后放在陰涼通風處保存。
6.2 板藍根采收加工 10月中下旬莖葉枯萎時挖根,挖根時要深挖,挖取全根,避免傷根斷根,挖出后抖凈泥土,切去莖葉,曬干出售。大青葉7月上旬、9月上旬、10月中旬各采割1次,采割時要從植株基部離地面2~3cm處割取,割后晾干。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