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 評
古今中外,“遲到”似乎都是一個需要道歉的過失或缺點。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遲到,那甚至要被視為一種非常嚴重的“道德問題”。多年前,筆者一位老師的口頭禪即為:“你一人遲到,害得我們?nèi)辔迨辔煌瑢W在等你。你遲到一分鐘,便浪費了我們大家一小時。這是十足的不謀財卻害命的行為?!辈贿^,即便狠話說到這個份兒上,還是有同學我行我素。
后來,筆者在英文書籍里意外地獲悉,在西方的禮儀里,有一種遲到,非但不用道歉,還可稱得上是一種為他人著想的美德。這就是赴親友的宴會時,須遲到10至15分鐘,據(jù)說是為了避免主人在最后手忙腳亂之際無法迎候客人的尷尬。在這種特殊場合,早到甚至準點,非但不是什么好品質(zhì)(virtue),也許還會被視為粗魯(rudeness)。當然,這很可能說的是主人親自動手的家宴,如果像目前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那樣在飯館等公共場合請客,準備之事自有專職服務(wù)人員代勞,便不會有此問題了。其實,在中國的禮儀中也有一種遲到是被大家所認可的,那便是新娘離家起轎赴婚禮(宴),讓男方及客人等再久也似不為過。據(jù)說,這是女方自尊自愛的表達。太準時可能會給人迫切出嫁的印象,對自我形象甚至日后的家庭地位都是不利的。不過,在目前禮儀公司承包整個婚禮的時代,恐怕女方的這種傳統(tǒng)表達方式也要有很大的收斂,因為對于商業(yè)機構(gòu)來說,時間即金錢,是不允許你過分任性的。
不過,除了以上兩種比較極端的場景外,遲到在中外文化里似乎總是須改正的毛病,準時總被看作是人人必須向往的道德高地。這也難怪,一旦遲到,總會聽到道歉聲,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而一個總是遲到的人,他/她在朋友圈里的名聲一定好不到哪兒去,除非人們有充足的理由原諒他們。遲到的后果,除了名聲受損外,恐怕還有其他實實在在的損失,如失去機會(因為人家不愿與你合作)、丟掉工作(如違反考勤紀律被辭退)、得多付錢(如搭乘航班、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誤點,得付改簽手續(xù)費甚至重新購票),等等。這些不僅會帶來道義與經(jīng)濟上的損失,還會給當事人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有時會讓你焦急萬分。因此,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從容順暢,還是要盡量克服這一痼疾。
按筆者的看法,除了個別“遲到”純屬人力不可控的意外因素造成外,其根源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一、對所赴之約不重視或很勉強;二、惜時或高估了自己的交通能力與低估了外界的干擾;三、看法與習慣,或者說對“準時”的價值或重要性判斷較低,對遲到并未有負罪感。關(guān)于第一點,筆者認為首先得做個決斷,是婉言謝絕還是前去赴約。西方人往往比較直接,但中國人會比較糾結(jié),因為中國是個人情關(guān)系特別錯綜復(fù)雜的國家。如果認定出于工作或情感因素還是應(yīng)該赴約,那么就應(yīng)該強化其理由的充分性,淡化赴約的勉強度。其實,第三點是一個文化同時也是個態(tài)度的問題。在有些文化中,準時并非是最重要的,例如在農(nóng)耕社會,對于時間的概念一般僅有個大概,如邀約時稱“太陽落山的時候”、“群羊入圈之時”。文化是大眾的,態(tài)度便是個人的了。至于第二點(大部分的遲到可能由此引發(fā)),筆者認為可以在心理與技術(shù)上予以改觀。踩著點赴約的一般都是“常規(guī)即常態(tài)”的認定者,習慣照常規(guī)出牌。但世事常不為一人所掌控,各種意外在所難免,過分自信往往潛伏著危機。因此,這一類人的思維要更現(xiàn)實些,要把各種情況考慮在內(nèi),做好預(yù)案,至少要比預(yù)估的時間富余半小時。那些特別惜時的人,一旦早到,便可以做一些能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的有意義的事,以免因認為自己是在浪費光陰而郁悶?zāi)酥猎购蕖?/p>
在時間的問題上,“只許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的乃傲慢之人,我們應(yīng)該極力避免之;永遠踩著點出發(fā)的惜時者乃過度自信之人,我們應(yīng)該為己為人更接地氣些。我們對于“準時”與“遲到”的考量,在這經(jīng)濟社會、消費時代往往有具體的金錢衡量,而在筆者的孩提時代,更多的則是道德評判或渲染對他人的傷害程度。其實,這些聽起來都有點聳人聽聞、嘩眾取寵之嫌,未必準確。在筆者看來,這是個尊重與自尊的問題,簡單地說是所謂的“我為人人(著想)、人人為我(著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