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參與到孩子的養(yǎng)育過程中,尤其在3歲以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爸爸更擅長帶著孩子往外走,去探索廣闊、多元的世界,認(rèn)識新鮮事物、發(fā)明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玩法,培養(yǎng)多種技能與能力。爸爸能給予孩子的,是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與行動力,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
4歲的小莫對南極、北極很感興趣,卻一直不太明白它們的位置關(guān)系。他會問:“北極在最北邊,很冷、很冷。那南極在最南邊,是不是就很熱、很熱呢?”所以,爸爸決定帶他認(rèn)識一下地球,直觀地去了解南極、北極的位置,以及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過圣誕節(jié)的時候,小莫得到一本繪本《極地特快》,里面說到圣誕老人生活在“北極”,但又說“北極”有兩個:一個在地球的最北邊,是很冷、很冷的地方;另一個則是圣誕老人的小鎮(zhèn),作者說那里還有很多穿紅色衣服的小矮人,日夜不停地制造出贈送給全世界小朋友的禮物?!氨睒O”究竟在哪里、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Part1 閱讀繪本:《極地探秘》
小莫爸爸主張,童話、傳說是要有,但同時也要讓孩子客觀地去了解真實的世界,所以他又給小莫買了一本以實景照片為主、介紹南北極的繪本《極地探秘》。
這本書剛拿到手時,爸爸有點猶豫:里面的內(nèi)容看起來又多又復(fù)雜,有些甚至爸爸都是第一次讀到,并且純粹是介紹性的,完全沒有故事,小莫能接受嗎?結(jié)果證明:擔(dān)心是多余的。小莫讀得津津有味,把里面的許多細節(jié)都記得非常清楚,有段時間甚至每天晚上都要求讀一遍。
于是爸爸就和小莫一起,在書中了解到了南極、北極的自然環(huán)境:冰蓋怎樣分層,冰山如何漂浮在海中;到了夏天,北極也有花兒開放,有昆蟲嚶嚶嗡嗡。還了解了生活在南極、北極的動物:北極熊、北極狐、麝牛、海豹……企鵝只生活在南極,而北極則有一種很特別的鯨魚:獨角鯨。
認(rèn)識各種動物的過程特別有趣。書中提供了那些動物的身高(或身長),爸爸就盡力將這些數(shù)字轉(zhuǎn)化成小莫能夠有直觀感受的對象——
信天翁是一種體型很大的鳥,有多大呢?它張開翅膀能有我們房間的一整面墻那么寬!
生活在北極的灰狼,四肢著地站立時,要比小莫高出兩個頭!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身長可達28米,就像小莫幼兒園的操場那么大!
尤其在夜晚臨睡前的燈光下,爸爸的比劃映照在墻上變成巨大的影子,與小莫本身關(guān)聯(lián)起來,進行切身比較,特別能令小莫對那些生活在遙遠地方的動物形成直觀的深刻印象。
Tips:身體是非常重要的認(rèn)知媒介
對小孩子來說,他很少進行純粹的抽象思考,而且,他的身體發(fā)育與大腦發(fā)育是同步進行的。而身體活動本就是爸爸的優(yōu)勢,所以,可以有意識地借助身體,來促進孩子的認(rèn)知。
Part2 借助道具:地球儀
單單閱讀平面的書本,哪怕書中附有地球示意圖、也標(biāo)注出了南北極的位置,小莫仍然無法對之形成清晰概念。他有點茫然地問:“什么叫作‘地球的兩頭?”
要單純用小莫能理解的語言去解答這個疑問,有點困難。爸爸拿出了事先準(zhǔn)備的道具地球儀,是一個充氣的地球儀哦!跟普通地球儀相比,有什么妙用呢?且待下文分解。
有了地球儀,爸爸就可以很簡單地指給小莫看:“地球是這樣的一個球形;這一頭是北極,另一頭是南極?!薄巴?!原來‘地球就是一個球呀!”小莫興奮了,拿著球抱一抱,拍一拍,滿屋子滾……爸爸也來參與,把球往空中一拋:“看我們有沒有辦法,讓它飄在半空中、不落地?”
玩夠了,爸爸拿了盞燈對著地球儀一照:“看,地球中間鼓出來的部分,照到的光最多,所以最熱,是熱帶;南極和北極呢,在兩頭,照到的光最少,所以最冷?!毙∧舆^話頭說:“是‘冷帶!”“嗯,”爸爸很欣賞他的思路,接著解釋,“越靠近南北極的地方,就越冷,確切地說是‘寒帶;中間的就是‘溫帶。”
接著爸爸開始對小莫進行思維拓展:“那么熱帶地區(qū),有沒有很冷的地方呢?”小莫眨巴眨巴眼睛:“???!有沒有呢?”爸爸在地球儀上圈出乞力馬扎羅山:“比如這座山,雖然位于熱帶,但它很高很高,所以在山頂上氣溫非常低,會積滿白雪。”爸爸邊說邊順手調(diào)出手機里的幾張乞力馬扎羅山的照片給小莫看。
本來想告訴小莫,高度對氣溫、氣候也有影響,但小莫的關(guān)注點經(jīng)常別出心裁,他問:“山能在地球儀上找到?”爸爸說:“對。我們住的地方,在地球儀上也可以找到喔!”
于是“認(rèn)識地球儀”的活動又轉(zhuǎn)向了“地理大發(fā)現(xiàn)”。父子倆開始找:我們住的地方在哪里?我們上次一起去過的馬爾代夫在哪里?接著,爸爸又提出新建議:“你看,地球儀上藍色的部分就是海洋,你能不能在藍色海洋上為小船找3條不同的路線,從我們住的地方到馬爾代夫?”
Tips:不斷分岔的跳躍性認(rèn)知
怎樣幫孩子拓展思路?方法之一就是不斷地分岔,從一個元素跳躍到另外一個。比如從南、北極,跳躍到寒帶與熱帶,從不同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再跳躍到地勢高度對氣候的影響……爸爸的知識面廣這個特點,就很顯優(yōu)勢。此外,這種思維路徑其實非常符合小孩子的特點,他們經(jīng)常會有令家長感到意外的關(guān)注點。順勢而為,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更多。
Part3 戲水活動:地理大作戰(zhàn)
雖然地球儀上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內(nèi)容,比如大陸的分布及其形成歷史,比如各地不同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尤其是那些在旅途中去過的地方及之后計劃要去的地方)……但爸爸認(rèn)為,當(dāng)天的認(rèn)知活動已經(jīng)足夠豐富,現(xiàn)在到了游戲時間了!
冬天里去溫室泳池游泳嬉水再好不過,于是父子倆帶著充氣地球儀出發(fā)了。這個特別的地球儀終于顯現(xiàn)出了它的終極妙用:可以充當(dāng)浮力裝置,還能變身為水球!“我要把南極埋在水下!”“哇,不行!”“那除非你能把馬爾代夫找出來!”“在這里!找到了……呀,它漂走了!”“快去追,快游快游……看我們誰先抓住它!”瞧這父子倆玩得多帶勁呀!
Tips:在運動中體會確定性與可能性
爸爸相對而言更為活躍,更擅長各種運動:跑、跳、攀爬、游泳……而且,在運動中一方面更能放手,不會“過保護”,能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另一方面又可以給到孩子很有力的保護,從而讓孩子安心。這種確定性與可能性的平衡,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好處。
作者簡介:
袁堅,復(fù)旦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從事過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教師等多種行業(yè),兒子4歲,現(xiàn)為自由撰稿人、全職媽媽。對孩子和媽媽的共同成長抱有極大的好奇心與探究熱情,已出版《貓博士育兒筆記》,提出“輕松做個好媽媽”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