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春 日
(延邊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東北亞歷史研究】
東北戰(zhàn)場上朝鮮革命軍聯(lián)中抗日探究
孫春日
(延邊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九一八”事變后,在東北抗日戰(zhàn)場上除了中共領導下的中朝聯(lián)合抗日武裝部隊外,還有一支由朝鮮民族主義者領導下的朝鮮反日獨立武裝部隊——朝鮮革命軍,也活躍在東北大地。這支部隊為了抗日大業(yè),不分黨派,不分民族,與東邊道各路抗日義勇軍和楊靖宇率領的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抗戰(zhàn),共同消滅敵人,一直堅持到1937年。應該說,朝鮮革命軍的聯(lián)中抗戰(zhàn),與東北抗聯(lián)中的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一樣,也是東北抗日斗爭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為東北抗日武裝斗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東北抗日戰(zhàn)場;朝鮮革命軍;抗日義勇軍;東北人民革命軍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取得勝利70周年。中國東北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場之一,“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聯(lián)軍以及東北抗日救國軍、義勇軍等各路抗日部隊活躍在東北抗日戰(zhàn)場上。他們?yōu)榱丝谷沾髽I(yè)進行不屈不撓的武裝斗爭,緊緊拖住日本關東軍,使其無法擺脫東北戰(zhàn)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回顧艱苦卓絕的東北十四年抗日武裝斗爭,在中共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毫無疑問是東北抗日武裝斗爭的主力。然而,日帝強占東北后,目睹美麗的大好河山和自己的同胞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義憤填膺的舊東北軍警官兵自發(fā)組織了抗日義勇軍、救國軍,開展反日武裝斗爭,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成為東北戰(zhàn)場上的重要抗日武裝力量。另外,在東北諸多抗日武裝隊伍中還有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就是朝鮮革命軍。這支部隊不同于抗日聯(lián)軍中的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他們是在朝鮮民族主義領導下在我國東北境內開展反日獨立活動的朝鮮反日武裝部隊。“九一八”事變后,朝鮮革命軍面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拋棄過去單打獨斗的抗日斗爭方式,聯(lián)合在遼東大地上此起彼伏的中國抗日義勇軍,沉重打擊了日帝的囂張氣焰,取得了輝煌戰(zhàn)果。特別是朝鮮革命軍不分黨派,甚至與意識形態(tài)完全不同的中共東北人民革命軍(后發(fā)展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協(xié)同作戰(zhàn),成為東北抗日戰(zhàn)場上又一支堅強的朝鮮部隊。長期以來,他們?yōu)槌r獨立和民族解放,以中國東北為反日基地進行如火如荼的反日斗爭;當中國東北受到日帝侵略的時候,又義無反顧地聯(lián)合中國抗日部隊進行武裝斗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迄今為止,中外史學界特別是中國史學界對東北抗日斗爭研究成果不菲,但對同一時期在東北抗日戰(zhàn)場上的朝鮮革命軍及其貢獻不夠重視,很少提及,即使有所論及,也是言意甚微。因此,本文著眼于“九一八”事變后朝鮮革命軍在東北配合中國抗日義勇軍、東北人民革命軍進行武裝斗爭的歷史事實,探討其歷史意義。
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強占東北,給東北各族人民帶來了莫大災難。為了確立對東北的殖民統(tǒng)治秩序,日本關東軍調兵遣將,對東北一切反滿抗日武裝力量進行殘酷的軍事討伐,活動在東邊道地區(qū)的朝鮮革命軍受到嚴峻考驗。他們遇到的首要問題是面對瘋狂的敵人是否應繼續(xù)留在東北堅持反日武裝斗爭。
朝鮮革命軍是活動在我國東北境內的的朝鮮反日團體“國民府”所屬軍隊?!皣窀庇?929年4月成立,是由正義府、參議府、新民府“三府”聯(lián)合結成的帶有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性質的朝鮮反日獨立團體。這一時期東北朝鮮人社會由于受中國北伐戰(zhàn)爭和朝鮮國內“新干會”的影響,各黨派間也形成了建立全民族反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思潮。即1927年由國共兩黨合作進行的北伐戰(zhàn)爭取得重大勝利,同年在朝鮮國內“新干會”左右兩派聯(lián)合組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上海、廣州等地活動的朝鮮共產主義者、民族主義者深受其影響,左右兩派共同發(fā)起“民族唯一黨組織促成運動”,使在東北地區(qū)活動的民族主義者也走上了與共產主義者聯(lián)合進行反日獨立運動的道路。
1928年5月,東北各地朝鮮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團體代表,為了結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先后在樺甸縣華盛義塾、磐石縣呼蘭集廠子、磐石南門外大同農場等地多次舉行“民族唯一黨組織促成會”,認真討論“民族唯一黨建立方案”。但是,由于各派觀點、動機不同,會議最后分成主張以個人為中心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促成會派”和以反日團體為中心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協(xié)議會派”,會議無果。1928年10月,正義府繼續(xù)邀請參議府、新民府的代表,在吉林永吉縣新安村召開“三府”統(tǒng)一會議,但是由于“促成會派”和“協(xié)議會派”各執(zhí)己見,互不相讓,導致矛盾更加激化,未能取得一致意見。在這種情況下“促成會派”單獨宣布取消“三府”,成立“革新議會”,并以“民族唯一黨在滿策進會”的名義,繼續(xù)開展民族統(tǒng)一運動。*朝鮮總督府警務局:《最近朝鮮治安狀況》,京城:朝鮮總督府發(fā)行,1934年,第251-252頁。另一派“協(xié)議會派”則于1929年4月單獨宣布“三府”統(tǒng)一宣言,成立“國民府”,并推舉玄益哲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長,李雄為司令官,決定將本部從吉林搬遷到興京縣。
同年9月,在國民府第一次中央會議上,決定建立“民族唯一黨組織同盟”,將“國民府”確定為東北朝鮮民族的唯一自治機關。12月,為進一步明確分工,又決定將“民族唯一黨組織同盟”改建為“朝鮮革命黨”,在黨內設軍事委員會,實行以黨治軍的原則,把朝鮮革命軍作為朝鮮革命黨指揮下的軍隊。此次人事安排是,朝鮮革命黨委員長為玄正卿,司令官為李振卓,副司令官為梁世鳳,參謀長為李雄。此時,朝鮮革命軍共有200多人,分為7個連隊,分散駐扎在南滿各縣。*[韓]姜德相:《現代史資料》第29卷,東京:三鈴書房,1972年版,第636-637頁。據曾經先后任朝鮮革命軍中隊長、參謀長的鄭鳳伍回憶,朝鮮革命軍成立時,下設七個大隊,但是1929年8月8日軍事委員會重新整編時,把7個大隊改為5個中隊:第一中隊長為金輔安;第二中隊長為梁世鳳;第三中隊長為李允煥;第四中隊長為金文舉;第五中隊長為李宗洛(參見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37-38頁)。
然而,剛剛成立的國民府,由于反日獨立運動的理念與方式未能取得統(tǒng)一意見,不久也分成支持與反對國民府的兩派,展開了激烈的內部爭斗。以玄益哲、金文舉、梁世鳳等為代表的民族主義右翼,堅決擁護國民府;而以玄正卿、高豁信、李振卓等為代表的共產主義者左派,反對國民府,認為“國民府是脫離群眾的反動機關”,應予解散,主張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農民協(xié)會和紅軍等。*朝鮮總督府警務局:《最近朝鮮治安狀況》,京城:朝鮮總督府發(fā)行,1934年,第253頁。其實,高豁信、李雄等人在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陳德森等人的幫助下,這時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正為打倒國民府而努力。*[日]和田春樹著:《金日成與滿洲抗日戰(zhàn)爭》,李鐘奭譯,漢城:創(chuàng)作與批評社,1992年,第59頁。結果,兩派之間的爭斗越演越烈,1930年10月23日,以玄益哲為首的國民府擁護派殺害了朝鮮革命軍總司令李振卓,逮捕了朝鮮革命黨中央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長玄正卿等,嚴重削弱了朝鮮革命軍的力量。
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面對日本關東軍殘酷的軍事討伐,在東北開展反日獨立運動的國民府也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問題。朝鮮革命軍作為活動在東北大地上的朝鮮反日獨立團體的武裝力量,盡管日益壯大,但是比起強大的日本關東軍顯得勢單力薄,需要減少不必要的犧牲。為此,1931年12月17日,朝鮮革命黨30多名干部在新賓縣河北徐世明家里(又一說是興京縣)召開中央委員會,討論當前的形勢和研究對付日帝軍事討伐的戰(zhàn)略方針等問題。會上,梁起鐸、崔東旿等元老派主張,在日本侵略者強占東北的情況下,為了保存朝鮮反日獨立運動的有生力量,應轉移到中國關內去。而李浩源、梁菏山、梁世鳳等少壯派則主張,要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應該和中國人民結成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在抗日戰(zhàn)爭的第一線東北堅持抗日武裝斗爭。由于兩派的爭論未能取得一致意見,元老派們最后還是作出轉移到中國關內去的決定。于是,少壯派們重新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由李浩源任朝鮮革命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梁菏山任政治部長、金輔安任軍事部長、李東山任保安部長、張承彥任財政部長、李時悅任教育部長、張世用任組織部長、高而虛任宣傳部長。另外,還任命金寬雄為朝鮮革命軍總司令,張世用為副司令。*蔡根植:《武裝獨立運動血秘史》,漢城:民族文化社,1985年,第163頁。這個會議史稱“新賓會議”。
然而,此次會議結束時受到日軍的襲擊,朝鮮革命軍遭到重大損失。12月20日,通化日本領事分館派50余名日本警察和中國保安隊一個連100余人包圍了會場。朝鮮革命黨中央委員長李浩源、朝鮮革命軍正副司令金輔安、張世用等干部和10名朝鮮革命軍成員不幸被捕。*《日本外務省警察史》,第27卷,東京:不二出版,1997年,第756頁。不久,朝鮮革命軍梁基河部在寬甸縣一個山溝,與從朝鮮楚山過來的日軍遭遇,而駐寬甸的偽軍又突然從朝鮮革命軍背后夾擊,使梁基河部80余人全部殉難。朝鮮革命黨和朝鮮革命軍瀕臨解體狀態(tài)。
在這緊急關頭,正在河北協(xié)助王彤組建并訓練“遼寧農民自衛(wèi)團”的梁世鳳挺身而出,在新賓縣依木樹召集朝鮮革命軍各路部隊干部召開緊急會議,重新整合朝鮮革命軍。會議決定,高而虛繼任朝鮮革命黨委員長,任命金東山為國民府總領,梁世鳳為朝鮮革命軍總司令,樸大浩為副總司令,金學奎為參謀長。總司令部下設3個指揮部和1個別動隊,并把在江甸子軍事訓練所接受軍事訓練的青年們編進朝鮮革命軍。這樣,朝鮮革命軍的總兵力達400余人,各種武器有500多支。*東北救國會編:《黑月半月刊》1卷1期,(出版社不詳)1933年11月,第27-28頁。通化市東昌區(qū)公安分局檔案15號卷朝鮮獨立材料:鄭東伍1961年3月13日證實材料。為了更有效地打擊日本侵略者,這次會議還討論了與中國抗日義勇軍聯(lián)合抗戰(zhàn)的問題,最后確定了與王鳳閣、鄧鐵梅等遼東抗日義勇軍進行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方針。
總之,朝鮮革命軍梁世鳳等將領堅持“留滿”,在東北抗日武裝斗爭第一線與中國抗日部隊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決定,盡管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畏強暴,為抗日大業(yè)寧死不屈的精神。
朝鮮革命軍決定“留滿”進行抗日武裝斗爭后,為了狠狠打擊日軍的瘋狂氣焰,首先揭開了與遼東抗日義勇軍、救國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序幕。朝鮮革命軍為了更有力地打擊日軍,甚至不惜編入中國義勇隊,聽從統(tǒng)一指揮,在多次戰(zhàn)斗中取得了重大戰(zhàn)果。
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激起了東北廣大愛國民眾的堅決抵抗,特別是舊東北軍警官兵們自發(fā)組織抗日義勇軍,成為初期東北地區(qū)反滿抗日武裝隊伍的主力。其中,較大的抗日義勇軍有:1931年10月鳳城縣公安局長鄧鐵梅創(chuàng)建的東北民眾自衛(wèi)軍;1932年2月駐汪清春陽的吉林軍第一旅第三營王德林總指揮的“中國國民救國軍”;1932年3月駐桓仁陸軍步兵第一團副團長唐聚伍創(chuàng)立的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和以王育文為會長的“遼寧抗日救國會”;1932年春王鳳閣在通化附近組織的以工農為中心的“遼東民眾自衛(wèi)軍”等。這些有名的反滿抗日義勇軍的活動區(qū)域主要在東邊道地區(qū)。
在東邊道地區(qū)反滿抗日斗爭風起云涌時,朝鮮革命軍鑒于本隊力量的薄弱,根據遼寧農民自衛(wèi)團指揮王彤軒的建議,執(zhí)行“新賓會議”時的決議,與東北各路抗日義勇軍聯(lián)合進行抗日武裝斗爭。
朝鮮革命軍首先與唐聚伍屬下的李春潤部隊聯(lián)合進行了抗日武裝斗爭。李春潤原為東邊鎮(zhèn)守使署參謀處長,過去非常同情朝鮮反日獨立運動,與朝鮮革命軍總司令梁世鳳是老相識。“九一八”事變后,李春潤為了抗日到新賓就任第三營營長時,梁世鳳曾多次拜訪過他,并得到了獨立軍所需的槍支彈藥。自此之后,梁世風與李春潤成為親密朋友。通過這種關系,1932年2月下旬的一天,梁世鳳司令與高而虛委員長一起拜訪李春潤駐地,最后達成了三項合作原則:第一,自衛(wèi)軍與朝鮮革命軍互相提供情報,協(xié)同作戰(zhàn);第二,自衛(wèi)軍向朝鮮革命軍提供武器彈藥及糧食;第三,團結一致,努力奮斗,爭取中華民族解放和朝鮮獨立。*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44頁。從此,中韓抗日部隊攜手作戰(zhàn),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1932年3月10日,朝鮮革命軍與李春潤下屬王彤軒、梁錫福部隊共同進行永陵街戰(zhàn)斗,揭開了中韓聯(lián)合抗戰(zhàn)的序幕。通過五天的戰(zhàn)斗,中韓聯(lián)軍在新賓南陡嶺阻擊了駐新賓縣日軍,并占領了永陵街、木奇、黑牛、上夾河等城鎮(zhèn),繳獲大批武器。這次戰(zhàn)斗勝利后,朝鮮革命軍整編部隊,分散在遼東各地活動,繼續(xù)聯(lián)合中國抗日義勇軍作戰(zhàn)。
1932年4月20日,唐聚伍、王育文、孫秀巖、張宗周、李春潤、王鳳閣、徐大山等在桓仁組織“遼寧救國會”,決定由王育文任救國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政治委員會委員長;由唐聚伍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總司令,并下設52個各路司令部及其支隊司令部。此時救國會活動區(qū)域已擴大到桓仁、通化、新賓、輯安、臨江、柳河、本溪、輝南、海龍、東豐、西豐、安東、鳳城、清原、濛江、安圖、金川、磐石、西安、寬甸、岫巖、開原等20多個縣,并擁有20萬大軍。*蔡根植著:《武裝獨立運動血秘史》,漢城:民族文化社,1985年,第166頁。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影響,造成反日局勢,“遼寧救國會”21日在桓仁師范學校召開萬人誓師大會。此次大會,“內有朝鮮人數百,亦前來參加”,*東北抗日聯(lián)軍史料《編寫組》編:《東北抗日聯(lián)軍史料》(下),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第377頁。朝鮮革命軍代表金學奎、朝鮮革命黨代表樸慶平、國民府代表李東山不僅參加誓師大會,也上臺講了話。在大會上,唐聚伍總司令還莊嚴地宣布朝鮮革命軍為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的特務隊,梁世鳳為司令。*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45頁。這樣,朝鮮革命軍暫時編入王彤軒的10路軍(該部實際上以朝鮮革命軍為主力)。*在推薦農民自衛(wèi)軍司令時,很多人推舉梁世鳳,但是梁世鳳認為自己是朝鮮人而堅決拒絕,結果只好由無軍事知識但有文化且在當地有威望的王丹軒擔任司令。后來,農民自衛(wèi)軍與朝鮮革命軍聯(lián)合成立自衛(wèi)軍第10路軍,雖由王擔任司令,但實際上10路軍以朝鮮革命軍為骨干,梁世鳳在軍事指揮上起顧問作用。1932年11月,王在興京縣與日軍戰(zhàn)斗中被俘入獄,仍威武不屈,10個月后出獄。1933年秋天,經沈陽亡命于關內。之后,根據與唐聚伍聯(lián)合抗戰(zhàn)的協(xié)議,4月,朝鮮革命黨和朝鮮革命軍的領導人召開會議,重新整編了部隊,決定由梁世鳳率領300名朝鮮革命軍與唐聚伍的遼寧民眾自衛(wèi)隊聯(lián)合抗戰(zhàn),并把朝鮮革命軍司令部遷到通化江甸子。此后,遼東地區(qū)各路民眾抗日自衛(wèi)隊中幾乎都有朝鮮革命黨及其朝鮮革命軍特務隊、別動隊隊員,他們成為自衛(wèi)軍中的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
日本關東軍聞知朝鮮革命軍與遼寧民眾抗日自衛(wèi)軍聯(lián)合抗日后甚為驚慌,4月27日,分兩路向興京、通化等縣境侵犯,打響了中韓聯(lián)軍二次興京保衛(wèi)戰(zhàn)。參加興京保衛(wèi)戰(zhàn)的部隊有遼寧民眾抗日自衛(wèi)軍李春潤部一萬多名將士和梁世鳳率領的朝鮮革命軍。第一次興京保衛(wèi)戰(zhàn),自5月2日至25日間在新開嶺、老城和老道溝嶺等地展開,激戰(zhàn)數日,中韓聯(lián)軍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終于占領了興京縣城。入城這一天,朝鮮革命軍帶著“殺敵討逆,抗日救國”的臂章,手持10路軍的三角軍旗,整齊有序地入城,城里的居民們掛起紅旗放鞭炮歡呼這一勝利。*樸昌昱:《中國朝鮮族歷史研究》,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473-474頁。第二次興京保衛(wèi)戰(zhàn)是6月7日至23日間進行。不甘心失敗的日軍偕同靖安軍2000多人攜帶重武器,由南雜木下火車,晝夜前來,向興京進犯。中韓聯(lián)軍在木奇、永陵街、老城等地與敵交戰(zhàn)。其中,朝鮮革命軍趙化善部在拔補河溝、雙龍寺之間的公路兩側,殲滅日軍“剿匪”副司令中佐以下數十名。但是,由于敵軍在飛機、重炮轟擊下蜂擁而上,敵強我弱,武器相差懸殊的中韓聯(lián)軍,為了保存實力,暫時撤退到旺清門休整,敵人一度占領了興京城。然而6月23日拂曉起,朝鮮革命軍配合自衛(wèi)軍再次發(fā)動奪回興京城的攻擊戰(zhàn)。在中韓聯(lián)軍的三方面猛攻下,日偽軍無法支撐,向清原方向突圍逃跑,中韓聯(lián)軍又收復了興京城。
除興京戰(zhàn)之外,朝鮮革命軍還與唐聚伍自衛(wèi)軍聯(lián)合,進行了6月集安縣戰(zhàn)斗、8月臨江戰(zhàn)斗、9月集安第二次阻擊戰(zhàn)、10月?lián)犴樇捌渲苓厬?zhàn)斗以及單獨襲擊朝鮮境內的數十次戰(zhàn)斗,有力地打擊了日偽軍的有生力量。
在東邊道地區(qū)受到中韓聯(lián)合部隊沉重打擊的日軍,感到巨大威脅,認為不能等閑視之,1932年10月集結3萬多日偽軍,向東邊道20個縣發(fā)動全面軍事討伐。通化、新賓、桓仁、興京等地先后被日偽軍占領,唐聚伍的部隊這時基本上崩潰,朝鮮革命軍與唐聚伍部隊聯(lián)合抗戰(zhàn)遭到重大挫折,唐本人也逃往關內。
然而,朝鮮革命軍不屈不撓,反日獨立意志未動搖,繼續(xù)與東邊道地區(qū)其他抗日義勇軍王鳳閣、鄧鐵梅等部聯(lián)合抗日,取得了重大戰(zhàn)果。日偽軍對東邊道地區(qū)的瘋狂圍剿,也使朝鮮革命軍損兵折將,遭受重大損失。為了完成反日獨立大業(yè),朝鮮革命軍重整陣容,尋求新的斗爭方式。1933年1月,朝鮮革命軍和朝鮮革命黨在興京縣旺清門南雜依木樹屯召開軍政干部會議,著重研究今后斗爭方針。會議決定,在唐聚伍民眾自衛(wèi)軍全部潰散的情況下,重新恢復朝鮮革命軍番號,高舉朝鮮革命軍旗幟,在敵后堅持抗戰(zhàn)。會議還決定,朝鮮革命軍以梁世鳳為總司令,以樸大浩為副總司令,并把部隊改編為三個方面軍:一方面軍由韓劍秋任指揮、二方面軍由崔允龜任指揮、三方面軍由張明道任指揮。在抗日方針上,朝鮮革命軍今后還是堅持與東北抗日義勇軍聯(lián)合抗日的既定方針。*樸昌昱:《中國朝鮮族歷史研究》,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450頁。
南雜依木樹屯會議確定今后斗爭方針后,朝鮮革命軍與王鳳閣、鄧鐵梅等中國抗日義勇軍聯(lián)合抗戰(zhàn)的決心更加堅定,聯(lián)合方式更加靈活。王鳳閣也主張,“不分國籍,不分民族,黨派,凡是抗日者都是友軍,都要互相團結,友愛,互通情報,共同打擊敵人”,他“收容過朝鮮革命軍幾小部小兵,對他們的日常生活予以特別優(yōu)特”。*東北抗日聯(lián)軍史料《編寫組》編:《東北抗日聯(lián)軍史料》(下),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第402-403頁。朝鮮革命軍首先與王鳳閣合作,在通化、集安邊境的深山密林里建立密營,進行共同作戰(zhàn)。1932年7月,梁世鳳率朝鮮革命軍與王鳳閣部趙今山、蘇子云等部隊聯(lián)合進攻駐新賓縣城的日偽軍,占領了縣城。同時,朝鮮革命軍派小部隊進入朝鮮國內襲擊日軍。據統(tǒng)計,僅1933年襲擊朝鮮國內次數達10次,動員的人數達142名。*黃龍國:《關于朝鮮革命軍的歷史》,《朝鮮族研究論叢》(3),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9頁。對中韓聯(lián)合部隊的活動,日本擔憂稱:“革命軍總司令梁世鳳等人,與匪首王鳳閣、李春芳、鄧鐵梅等合作,瘋狂進行反滿抗日活動。目前,奉天省內的國民府革命軍約有300-400名。他們不斷派遣由幾人或幾十人組成的小部隊往返于各地,窺視國境警備的疏忽,以圖進攻”。*朝鮮總督府警務局:《最近朝鮮治安狀況》,京城:朝鮮總督府發(fā)行,1934年版,第256頁。
由于中韓聯(lián)軍的英勇作戰(zhàn)和朝鮮革命軍的神出鬼沒,氣急敗壞的日軍決定用卑鄙的手段殺害梁世鳳總司令。1934年夏天,通化日本領事分館指使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東邊道游擊隊頭目樸昌海暗殺梁世鳳。樸昌海通過通化大地主王明藩收買了山林隊頭目“壓東洋”。9月26日,“壓東洋”找到梁世鳳,提出聯(lián)合抗日的“請求”。他還說,若是不信,可以和他一起去自己山寨看看。樸昌海等事先在路邊玉米地里埋伏下來,晚九點左右,當梁世鳳走近時,突然開火,殺害了梁世風。*通化市東昌區(qū)公安分局檔案:通化日本領事分館日特樸昌海材料。對梁世鳳遇難具體時間說法不一,有多種說法:一是黃龍國教授根據樸昌海材料,指定是9月26日(延邊大學民族研究所編:《朝鮮族研究論叢》(3),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91年,121頁);二是曾任朝鮮革命軍總部秘書的樸允杰說是9月22日(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165頁);三是,曾任朝鮮革命軍參謀長的鄭鳳伍回憶中說是8月14日(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55頁);四是1932年8月19日(蔡根植著:《武裝獨立運動血秘史》,漢城:民族文化社,1985年,170頁);曹文奇、金正革著《梁瑞風將軍傳》一書說是1934年9月19日(第233頁)。梁世鳳被害后,中國南方進步報刊和雜志對這位朝鮮抗日名將表示了深切的哀悼。然而,日本關東軍還不罷休,為了解恨,派100多人到新賓縣高麗城子找梁世鳳的尸體。*梁世鳳當場未犧牲,副官金光旭等人把他轉移到新賓縣高麗城子百家長金道善家。梁世鳳因失血過多,傷勢嚴重,最終拂曉時去世,享年50歲。日軍找到梁世鳳墓地后,扒開墓地割下頭顱,并在此召開這一地區(qū)村長會議,把10多名村長全部殺害,梁世鳳頭顱則在通化“示眾”。
梁世鳳被害后,為了重整旗鼓,朝鮮革命軍10月在新賓縣芳草溝召開會議,討論今后斗爭方向問題。鑒于軍事斗爭越來越嚴峻,會議決定取消朝鮮革命黨和國民府,新建朝鮮革命軍政府,任命高而虛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文活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朝鮮革命軍總司令,決定把朝鮮革命軍編成兩個方面軍,依然堅持與中國抗日部隊聯(lián)合抗戰(zhàn)的方針。
按照此次會議的精神,1935年9月,韓劍秋所指揮的朝鮮革命軍一部在集安縣老嶺與王鳳閣部結成“中韓抗日同盟會”,下設9個部,部隊編制為2個軍3個師、1個大隊,并宣稱,“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奪回東北失地,實現朝鮮獨立奮斗”。1936年8月22日,中韓聯(lián)合部隊在寬甸縣襲擊日偽軍。這一天,王鳳閣部隊300余人和朝鮮革命軍80余人聯(lián)合起來攻打寬甸縣下漏附近的日偽商務會團的100艘船,擊沉1艘,打死日軍1人,打傷偽滿治安隊員2人。據統(tǒng)計,這一時期朝鮮革命軍與王鳳閣部以及與其他反日部隊聯(lián)合進行了數十次大小戰(zhàn)斗,如1935年4月的崗山嶺戰(zhàn)斗、同年8月的二道江戰(zhàn)斗、10月的興京縣城戰(zhàn)斗,1936年3月的鐵石嶺戰(zhàn)斗、同年4月的二道江戰(zhàn)斗、柳河王鳳樓戰(zhàn)斗、同年夏天的盤道嶺戰(zhàn)斗、通化鐵石嶺戰(zhàn)斗等。
日帝為了徹底消滅東北反滿抗日力量,制定了1936年4月至1938年3月的所謂“治安肅正三年計劃”,決定采用“治標”和“治本”相結合的辦法,三年內要達到徹底消滅東北反滿抗日部隊的目標。結果,東北反滿抗日武裝斗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1937年春,日偽軍對東邊道地區(qū)發(fā)動殘酷的軍事討伐,王鳳閣部隊在通化、臨江、輯安交界的老虎頂子被敵人團團隊圍住,激戰(zhàn)數小時,最后退往大羅圈溝,在東南岔與敵血戰(zhàn)一晝夜后,左臂骨折、腿部重傷的王鳳閣被敵人俘獲,押往通化縣城監(jiān)獄,同年4月1日被敵人殺害。
總之,“九一八”事變后,早已活動在東邊道地區(qū)的朝鮮革命軍,與遼東抗日義勇軍進行聯(lián)合抗戰(zhàn),共同對敵,曾一度成為在東北抗日戰(zhàn)場上的重要力量。
朝鮮革命軍與其他曾經在東北活動過的朝鮮反日獨立軍不同,為抗日大業(yè),不分民族,不分黨派,不計前嫌,“九一八”事變后,不僅與東北抗日義勇軍共同作戰(zhàn),還與中共領導下的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抗日,為中朝共同抗日斗爭史寫下了光輝篇章。
1933年9月,以楊靖宇為師長、李紅光為參謀長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宣告成立。根據中共中央1933年1月26日關于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指示精神,獨立師于1934年2月21日在臨江縣三岔子,聯(lián)合各抗日義勇軍成立了抗日聯(lián)軍指揮部,推舉楊靖宇為總指揮,李紅光為總參謀長。*霍遼原:《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軍》,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72頁。楊靖宇率領東北人民革命軍獨立師進入東邊道地區(qū)活動,注意貫徹中共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爭取各地的抗日部隊。
同一時期,在東邊道地區(qū)進行抗日武裝斗爭的朝鮮革命軍,克服重重困難,在與東北抗日義勇軍聯(lián)合進行抗日武裝斗爭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了打敗強大的日軍,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擴大抗日聯(lián)合戰(zhàn)線。因此,1934年3月,朝鮮革命黨和朝鮮革命軍在興京縣雙拉子召開軍政干部會議,總結了一年多的軍事斗爭的經驗,決定與王鳳閣、蘇子余等反日部隊繼續(xù)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同時,還確定與中共領導下的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方針。
其實,一開始朝鮮革命軍同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有兩方面顧慮:一是朝鮮革命軍曾與朝鮮共產黨在抗日斗爭策略上有過摩擦,甚至發(fā)生過多次流血沖突事件,因此對共產黨的合作誠意持有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不完全相信;二是朝鮮革命軍對南京國民黨政府抱有幻想,甚至直接派外交人員去南方,同南京當局進行交涉,但未能如愿。由于這些原因,朝鮮革命軍與共產黨初期接觸特別謹慎,采取觀望的態(tài)度。應該說,梁世鳳對共產黨心存疑慮,對“共產黨不理解甚至有看法”,*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48頁。這與1929年共產黨進行的反國民府斗爭有關。這一年加入中共黨組織的李雄、高豁信等人,決定在8月8日朝鮮革命黨代表大會上,解散國民府部隊,并擬殺害玄益哲、金輔安、金文學、梁世鳳、高而虛等人。計劃失敗后,又于8月20日動員反國民府派農民100多人襲擊興京國民府,造成“同族相殘”的局面。*[日]和田春樹著:《金日成與滿洲抗日戰(zhàn)爭》李鐘奭譯,漢城:創(chuàng)作與批評社,1992年,第59-60頁。
然而,在梁世鳳與楊靖宇多次交往后,打消了這種疑慮。4月,楊靖宇派李迎春、王吉仁等人帶著楊靖宇親筆信,到興京縣四道溝會見梁世鳳,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梁世鳳對中共的“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也不咎既往,槍口一致對外,堅持抗日”的方針特別擁護,打消了顧慮,接受了聯(lián)合抗日的建議。不久,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的楊靖宇、李紅光、韓浩、李敏煥、韓震、程斌等人,在新賓縣四道溝大堡與朝鮮革命軍的梁世風、金活石、金斗七、樸大虎、文活石、鄭東伍等人進行了會談。這次會談從上午七點一直延續(xù)到中午十二點才結束,雙方都表達了聯(lián)合抗日的誠意。*通化市東昌區(qū)公安分局檔案15號卷朝鮮獨立軍材料:鄭東伍1961年3月13日證實材料。不久,梁世鳳派金少默、金光玉等到二道溝東北人民革命軍駐地,正式締結了“聯(lián)合抗日協(xié)定”。5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獨立師韓浩副師長又親自率領部隊會見梁世鳳以及朝鮮革命軍干部,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從此,梁世鳳等朝鮮革命軍官兵與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抗日的信心更加堅定,并以梁世鳳名義發(fā)表“告在滿同胞父老兄弟的檄文”,宣布同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決定。
朝鮮革命軍與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于1934年下半年開始。8月下旬,在興京縣洪順家西,李紅光、梁世鳳、程國均以及其他抗日山林隊聯(lián)合攻打前來討伐的興京日本守備隊;9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司令部直屬三團與抗日游擊大隊會合,進攻桓仁,接著又轉移到新賓,在大荒溝與敵人發(fā)生激戰(zhàn)。戰(zhàn)斗結束后,司令部留下一部分隊伍與朝鮮革命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把其余部隊轉移到原活動區(qū)域。*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東北史研究所編:《東北抗日斗爭史論叢》(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2頁。從此在東邊道地區(qū)出現了朝鮮革命軍與東北抗日義勇軍、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抗日的大好局勢,進一步擴大了抗日聯(lián)合戰(zhàn)線。
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9月,日軍用奸計殺害梁世鳳后,朝鮮革命軍滿懷仇恨處決“壓東洋”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的協(xié)助。梁世鳳殉難后,楊靖宇、李紅光等東北人民革命軍將領親自前往悼唁,同時答應協(xié)助朝鮮革命軍一定要抓捕和處決殺害梁司令的罪魁禍首。“壓東洋”殺害梁世鳳后,受日本關東軍幾萬大洋的重賞,隱居在通化縣王大堡村,朝鮮革命軍得到這一情報,由樸大虎率領朝鮮革命軍精干隊伍懲處這一叛徒,打死該部土匪4人,活捉“壓東洋”。在這一作戰(zhàn)過程中,楊靖宇、李紅光下令東北人民革命軍在通化快大茂子一帶掩護朝鮮革命軍的行動,保證這次行動獲得了圓滿成功。*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56頁。9月初,朝鮮革命軍在寬甸縣大湖營地隆重舉行梁世鳳追悼大會時,楊靖牢又派代表參加,再次深切哀悼這位朝鮮抗日名將。
梁世鳳被害后,朝鮮革命軍重整隊伍,成立朝鮮軍政府。1934年10月開始,朝鮮革命軍繼續(xù)對日作戰(zhàn)。10月8日,朝鮮革命軍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軍一部分,以及抗日義勇軍蘇子余殘余部隊聯(lián)合,在新賓和桓仁邊界的紅廟子、大清溝一帶,同日軍和偽滿軍騎兵第九團三連進行激戰(zhàn),消滅了包括1名中隊長在內的5名敵人。*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53頁。1935年4月,文活石率領朝鮮革命軍政府直屬衛(wèi)戍大隊,在通化以北的崗山嶺與日偽軍遭遇,展開了激戰(zhàn)。當時,正在該地區(qū)活動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楊靖宇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帶領部隊趕來支援朝鮮革命軍。經過一天的戰(zhàn)斗,消滅了敵人。后來,朝鮮革命軍第一方面軍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韓浩部,以及教導團聯(lián)合,7月在通化二道溝,10月在新賓等地,與日本關東軍東邊道討伐總司令三毛率領的日軍進行激戰(zhàn),接二連三地殲滅了敵人。
進入1936年后,東北抗日形勢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這一年日帝制定“三年治安肅正計劃”,企圖一舉消滅東北抗日部隊,對東邊道地區(qū)發(fā)動了以“滿軍單獨大討伐”、“七縣聯(lián)合討伐”為中心的包括經濟封鎖和“宣撫工作”在內的所謂“綜合大討伐”。日偽軍在農村實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推行集團部落和歸屯并村政策,以切斷抗日部隊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lián)系,斷絕抗日部隊的供給。這樣,中國各路抗日部隊和朝鮮革命軍的武裝斗爭更加艱苦。朝鮮革命軍為了克服這一不利局面,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日武裝斗爭,更加強了與東北義勇軍、東北人民革命軍的聯(lián)系,共同打破日偽軍軍事討伐和經濟封鎖。1936年2月,朝鮮軍政府在桓仁縣九區(qū)召開會議,決定除保持與王鳳閣義勇軍的抗日同盟關系外,進一步加強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的合作。2月22日,由張果長率領的朝鮮革命軍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一師六團聯(lián)合,在通化縣五區(qū)上龍頭與偽滿軍步兵第七團交戰(zhàn)。*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92頁。4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六團、教導團第二連,與朝鮮革命軍、中韓抗日同盟會為商討今后抗日斗爭方向,在通化縣金廠村高麗溝召開三方聯(lián)席會議,達成了關于聯(lián)合開展武裝抗日反滿活動的協(xié)議。對中韓三方的聯(lián)合抗日,敵偽材料也承認道:“去年(1936年)以來,在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王鳳閣等政治匪徒和朝鮮革命軍之間,或以中韓抗日同盟會,或以作戰(zhàn)協(xié)定的形式,正在形成組織上的聯(lián)合”。*滿洲國軍事顧問部:《國內治安對策研究》,東京:大安出版,1964年版,第33頁。
1936年7月,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第一軍,依舊在南滿東邊道地區(qū)開展反日武裝斗爭。他們繼續(xù)與朝鮮革命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取得了消滅日偽軍有生力量的戰(zhàn)果。比如,東北抗日聯(lián)軍成立不久,第一路軍第一軍教導團某連與朝鮮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金允杰率領的朝鮮革命軍200多人,在桓仁縣十區(qū)缺石嶺一帶聯(lián)合伏擊日軍友枝大尉的部隊,取得重大戰(zhàn)果。*軍政部顧問部:《滿洲共產匪研究》,東京:極東研究所出版會,1936年,第418頁。同年夏天,楊靖宇率領的抗日聯(lián)軍第一軍教導團和朝鮮革命軍第二師崔允龜部共400多人進行聯(lián)合作戰(zhàn)。他們先派小部隊襲擊桓仁、集安兩縣邊界下漏河警察所,大部隊則埋伏在附近山上伺機出擊。槍聲一響,鴨綠江對岸朝鮮楚山警察署派日本軍警,分乘五輛卡車急忙趕來支援。就在這個時候,早就埋伏在那里的中朝聯(lián)合軍先用大炮摧毀了敵人的一輛卡車,接著又朝撲過來的敵人猛烈射擊。經過一個小時的戰(zhàn)斗,打死了大批敵人。戰(zhàn)斗結束后,朝鮮革命軍分得各種武器30余支。*黃龍國:《關于朝鮮革命軍的歷史》,《朝鮮族研究論叢》(3),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4頁。
然而,面對日偽軍的瘋狂軍事圍剿,敵強我弱,抗日斗爭形勢日益嚴峻。許多指戰(zhàn)員在與敵人激烈斗爭中英勇犧牲或被捕,抗日部隊也得不到及時的兵力補充,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深山密林里風餐露宿,缺糧斷藥,加上日本密探用各種手段進行瓦解工作,中韓聯(lián)合抗日斗爭陷入空前的危機。1936年12月,朝鮮革命軍政府首領、中韓抗日同盟會政治委員長高而虛在桓仁縣被捕犧牲;梁荷山、張明道等高級干部也在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1937年2月,遼東民眾義勇軍司令王鳳閣在通化縣六道溝被敵人俘虜,部隊被擊散。面對敵人的猖獗討伐圍困和瓦解工作,抗日意志不堅,懼怕敵人進攻的朝鮮革命軍第一師師長韓劍秋,率領部下50余人于1936年末在桓仁縣橫道川投降日軍。*蔡根植:《武裝獨立運動血秘史》,漢城:民族文化社,1985,167-171頁;滿洲國軍事顧問部:《國內治安對策研究》,東京:大安出版,1964年版,第160、178頁。通化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朝鮮獨立軍在中國東北活動史略》,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66頁??偹玖罱鸹钍苍诒徊逗笈炎?。還有一部分戰(zhàn)士或返回家鄉(xiāng),或向敵人投降,朝鮮革命軍面臨崩潰。
為了堅持抗戰(zhàn),加強聯(lián)合戰(zhàn)線,1937年春天,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派孫某等主要干部到桓仁縣雙水洞,與朝鮮革命軍干部文活石、金斗七、樸大浩、鄭東伍、尹一波等人會談,決定緊密團結中韓兩國人民,協(xié)同作戰(zhàn),為了打擊共同的敵人日本侵略者,為了民族解放,抗戰(zhàn)堅持到底。同年秋天,朝鮮革命軍軍事委員會的尹一波等人,又在桓仁縣大荒溝與楊靖宇總司令、抗日聯(lián)軍第一軍軍醫(yī)處長徐哲等進行會談,表達了直接加入東北抗日聯(lián)軍共同抗日的愿望。楊靖宇司令表示歡迎。
然而,朝鮮革命軍內部圍繞這一問題分裂成同意派和反對派,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結果,1938年2月,以政治委員樸大浩、師長崔允龜、參謀長崔基弘、參謀金琴南、趙化善等人為中心的同意派,組成60余人的一個師,加入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在這些人當中,崔允龜被任命為抗聯(lián)第一軍教導旅作戰(zhàn)參謀,積極協(xié)助楊靖宇作戰(zhàn),最后在抗日戰(zhàn)場上壯烈犧牲;樸大浩雖然因病回家,但是把兩個兒子送到東北抗日聯(lián)軍。另外,朝鮮革命軍軍事委員長文活石、軍事部長金斗七、參謀部長鄭東伍等人則作為反對派,繼續(xù)舉起朝鮮革命軍的旗幟,以圖重振隊伍。*通化市東昌區(qū)公安分局檔案15號卷朝鮮獨立軍材料:鄭東伍1961年3月13日證實材料。但是,在敵人的瘋狂討伐中,文活石于1938年9月6日在鳳城二道溝被安東日本領事館的警察逮捕;金斗七在新賓縣紅廟子,鄭東伍在鳳城東溝先后被捕,投降敵人。這樣,1937年后,朝鮮革命軍基本處于潰散狀態(tài)。1940年2月楊靖宇犧牲后,參加東北抗聯(lián)第一路軍的朝鮮革命軍戰(zhàn)士,有的跟著抗聯(lián)轉移到蘇聯(lián)境內,一部分則去了南方參加朝鮮義勇隊,仍堅持抗日斗爭。
綜上所述,朝鮮革命軍作為“九一八”事變后在東北活動的唯一的朝鮮反日獨立部隊,在東北抗日戰(zhàn)場上,不分民族,不分黨派,與東北義勇軍、東北人民革命軍聯(lián)合進行艱苦卓絕的抗日武裝斗爭,成為又一條重要抗日戰(zhàn)線,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朝鮮人民軍這段聯(lián)中抗日斗爭的歷史,為中韓兩民族共同抗日斗爭史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責任編校:張京梅]
Study of the Joint Anti-Japanese Fighting by Korean Revolutionary Army
SUN Chun-ri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Korean Revolutionary Army, an anti-Japanese independent armed force led by Korean nationalists, fought bravely on the battlefield of Northeast China after the “Mukden Incident” in 1931. It fought alongside other anti-Japanese militias and the Northeast People’s Revolutionary Army led by Yang Jing-yu till 1937. The resistance fighting of Korean Revolutionay Army was one of the major part of the history of Anti-Japanese War, and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armed anti-Janpanese resistance in Northeast China.
anti-Japanese battlefield in Northeast China; Korean Revolutionary Army; anti-Japanese militias; Northeast People’s Revolutionary Army
K264
1009-3311(2015)05-0072-09
2015-05-06
孫春日,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