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耕野
2015年1月1日零時2分,江蘇省東臺市“兩會”會長王尤岳因病去世,享年71歲。
看著王尤岳消瘦的遺容,老促會同志們心情無比沉痛,大家都記得,就在一個多月前,王尤岳還抱病上班,與同志們磋商工作,就一篇富民強村工作調研報告做最后的修改。誰也不知,那時正是王尤岳病情急劇惡化的時期。頂著病體,他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如同蠟燭一般,直至奉獻出最后一點余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王尤岳的家鄉(xiāng)在三倉鎮(zhèn),是當年蘇中抗日根據(jù)地的核心區(qū),流傳著許多革命先輩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英勇事跡。這些故事,從童年開始就深深地影響和激勵著王尤岳,成為他一心為老區(qū)的不竭動力。
2003年3月,王尤岳就任東臺市“兩會”會長。當時,組織老同志、專業(yè)大戶和村組干部會員建立“三結合”小組結對幫扶貧困戶是東臺“兩會”扶貧的傳統(tǒng)形式。但王尤岳不滿足于部署號召,還讓老促會的負責同志加入幫扶小組,每人每年幫助一到兩戶貧困戶。
躬身力行,不僅是對他人的要求,也是對自己的要求。王尤岳率先垂范,結對幫扶南沈灶鎮(zhèn)賈壩村王錦華一家三口。
為解決發(fā)展高效設施農業(yè)中的資金短缺問題,王尤岳和鎮(zhèn)、村“兩會”同志為其擔保貸款6000元,又幫其向村民借款2000元,加上市老促會資助的部分資金,扶持該戶種植了1500平方米的大棚蔬菜。
接下來的一年里,王尤岳多次登門到田,跟蹤指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該戶當年純收入由6000元增加到15000元,其中大棚蔬菜收入占總收入8成以上。
在王尤岳的領導下,市“兩會”工作受到廣泛好評,頻頻被授予各種先進稱號,而王尤岳自己卻十分謙讓,每逢上報先進個人都讓給其他同志。去年,省扶貧協(xié)會授予王尤岳的“扶貧助學先進個人”稱號,還是在他身患重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上報的。
王尤岳謙虛謹慎,對自己要求嚴格,對親人也是鐵面無私。1987年,王尤岳的兒子小東高中畢業(yè),恰逢鹽城市統(tǒng)一招錄法院工作人員,東臺市有6個名額。當時,小東的成績與另一人并列第六。有人私下建議王尤岳到市里爭取一下,看是否能調劑一個指標,或將小東錄到其他名額未滿的縣。王尤岳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后來小東到棉麻公司工作,不久下崗。
作為父親的王尤岳鐵面無私,但是,作為會長的王尤岳卻有情有義。王尤岳退休前的最后一個職務,與醫(yī)務界人士多有接觸。這些年來,鄉(xiāng)親們患病,沒少請他幫忙,每一次他都親自陪同到醫(yī)院,忙前奔后,有時還招待食宿。去年12月,在王尤岳病重之際,一位不知情的鄉(xiāng)親找上門來,他二話沒說,強撐著病體陪老鄉(xiāng)直奔醫(yī)院。
鄉(xiāng)親們也把王尤岳當作親人。一位比王尤岳大6歲的鄉(xiāng)鄰得知他病重住院,趕來探望,執(zhí)意留在病房陪護一夜。
編后
王尤岳會長去世已將近一年,但老促會的同志們都仍然記得他在任時鼓足干勁,殫精竭慮,圍繞強基礎、升臺階、創(chuàng)特色,帶領老促會想事干、找事干,幫助老區(qū)群眾脫貧致富的事跡。正是他這樣的精神鼓舞了老促會同志,也鼓舞了老區(qū)人民,讓老促會和老區(qū)人民一條心,共同謀發(fā)展。他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但他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老區(qū)精神卻永遠樹立在了老區(qū)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