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杰
一位抗日遠征軍戰(zhàn)士的愛國心
吳志杰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知道黃靜老先生——一位中國抗日遠征軍老兵。驚喜的發(fā)現我也有為七十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貢獻的老鄉(xiāng),我從沒有想過地處山區(qū)的閩北建甌,會和萬里之外的緬甸密支那有著緊密的血肉聯(lián)系。
黃老先生現已去世,我也只能從他留下的遺物和他繼子高光興師傅處了解到他的往事抗日“密碼”。
入秋那天的下午,我和高師傅是在他的修鎖攤旁見面。他60多歲,滿臉發(fā)白的胡子,留著個光頭,戴著副高度近視眼鏡,笑起來十分的溫和。他說:對父親的一生也不是很了解,父親在家時很少提起當年抗日的事,但留下的卻很深刻。
故事從一張發(fā)黃的小學教師聘書開始的,上面寫著“民國三十一年聘請黃靜”字樣,一看就是飽經歲月的樣子。高師傅小心翼翼地拿起來,生怕手指的力道太大會讓它碎成碎末。上面的黑白照片已泛黃,但是照片中眉清目秀的青年依然那么清晰英俊,那是黃靜老先生年輕時的模樣。
黃靜原來是建甌縣城的一小學教員,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一次日寇對縣城的殘暴轟炸中,黃靜的父親不幸被日軍炸死。黃靜也因此結束了自己的教員生涯,背負著國仇家恨投筆從戎,決定用自己的雙手親自向日寇討還血債。
聽著高師傅略帶激動的述說,我的腦海中不禁想起了“怒發(fā)沖冠憑欄處”“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古詩詞。想象在交通不便、連汽車都罕見的時代,一個并不強壯的文質彬彬的青年是憑著怎么樣強大的信念翻過丘陵、走過平原、爬過大山、穿過叢林“關山度若飛”到萬里之外的緬甸痛擊倭寇的。為了報國仇家恨,就可以讓一個普通人完成了奧德賽這樣傳說中的英雄才能完成的事情。黃靜并不只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一個信念,一種強大卻平平無奇的信念。
黃靜在緬北被編入了中國遠征軍新6軍,成為一名中尉排長。新6軍是中國軍隊中最早更換美械的部隊之一。中國遠征軍的兵員素質在當年可是整個中國最高的,所有的士兵都是初高中以上的學歷,在文盲率達到90%的中國,要說中國遠征軍匯聚了全中國的一大批精華也不為過。中國遠征軍也不負眾望地在緬北打出了國威,讓西方列強一改中國人不會打仗的印象。新6軍和大名鼎鼎的新1軍更是號稱緬北抗日戰(zhàn)場的雙子星座,兩軍的配合給了緬北日軍以毀滅性的打擊......新6軍也被贊為“出身名門之后,落地成虎”。1944年11月日軍進犯中國獨山,貴陽告急,新6軍奉令回國馳援在黔陽地區(qū)與侵入湘西南的日軍進行過幾次戰(zhàn)斗,粉碎了敵人進占芷江機場的企圖。黃靜加入新6軍之后,不到一年就參加了著名的緬甸密支那戰(zhàn)役。密支那戰(zhàn)役,又被稱為“密支那絞肉機”,盟軍以傷亡6000余人的代價,消滅了3000多個的日本守軍。想想一個24歲的青年手持步槍在酷熱的熱帶叢林,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在炮火紛飛的前線無時無刻的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他沒有瑟瑟發(fā)抖,而是與自己身邊的戰(zhàn)友為自己的國家民族親人浴血奮戰(zhàn),不吝犧牲。這番景象讓人心潮起伏,顫粟激動不已。在說完黃靜老先生的故事之后,高師傅給我看了老先生寫的自傳。那是只有一頁紙的自傳,卻比書店里動不動就是厚厚一本的堪比小說的“自傳”更真實動人。
紙張還是一樣泛黃,上面的字卻十分的漂亮。自傳中沒有悲憤苦情、沒有慷慨激昂、也沒有洋洋得意,甚至連修飾的形容詞都不多,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在淡淡的靜靜地述說著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樣。自傳中甚至連他的最后的愿望都沒有。我不解的問高師傅:您的父親還有什么愿望嗎?高師傅很快的答道:我父親沒有什么愿望,只是經常的說我們中國要自強。
我的眼眶有些濕潤了,同時我也似乎隱約明白了黃老先生的心境。在黃老先生看來,他做的一切都是“平平常?!钡?,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他只是做了他那個時代該做的:既然戰(zhàn)爭不可避免,那就為國家的復興而征戰(zhàn)吧。他覺得這本就是他們那一代人的責任,做的這一切也都是合情合理的。
時代改變了,每一代中國人的任務也隨著變化。我們這一代的任務就是繼承祖輩父輩的遺志讓強大的中國走向世界。時代在變,不變的是中國人靈魂中的愛國精神。
(作者單位:建甌市委宣傳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