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鵬
父親南懷瑾的離世,對所有人來說都超乎想象地早。不論是子女還是學生,每個人都懷著尊崇,期盼這盞燈能長明,讓自己在為人處世上不迷茫。
父親常教導我們,人貴自立。我們似乎也天生與他有著觀念上的契合,從未因任何自身的利益向父親開過口。我們從小就學習著“放下”,對名利權情,對世俗世事,對物質(zhì)欲望,大多沾而不黏。
父親的朋友圈亦對我們影響很大,我們從小接觸的都是才華橫溢的長者,像王鳳嶠先生、劉大鏞先生。每次這些朋友來的時候,我們小孩子也很高興地跟著大人“吃喝玩樂”,搬藤椅、凳子到住宅外,坐在外面喝茶、吃柚子、聊天、笑鬧。父親跟朋友聊天時,我們小孩也會旁聽,那些不經(jīng)意流露出來的詩詞典故,在我耳中如雅樂般動聽。
雖然排行老三,但因我是在臺灣出生的長子,所以父親對我還是懷有期望的。很小的時候,他就讓我背誦《三字經(jīng)》《千字文》《古文觀止》《千家詩》和《唐詩三百首》,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指定一段文辭讓我背,傍晚回來的時候考我。當時背得深惡痛絕,如今卻深入骨髓,雖不能說這樣就把我的國學基礎打好了,但至少奠定了我對中國文學文化的興趣。
從我會看書起, 父親就讓我隨意進出他的書房。我喜歡不時地看看父親在讀什么書。他讀完的書,如果不是太過艱澀難讀,就會成為我讀的下一本書。父親讀書,時常會做點評,有時就在書頁空白處寫下些心得或是評語;對他喜歡的字句,也會在旁邊加以圈點,有如古人讀書的習慣。后來我也形成了這樣的習慣,喜歡的書總有些地方讓我畫花了。
赴美前,雖然能帶的行李有限,我還是從父親的書架上拿了許多書。每次看到書架上的書,都會感念父親和我分享他的藏書。這些書,還有父親的教誨,會隨著我的足跡而延續(xù)、存在,這是我對父親永遠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