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很有趣的一個說法是,敬畏心與和樂是結(jié)合在一塊的,敬畏心與和樂是一種情緒的兩面而已,沒有敬畏的,放縱恣肆的生活同時也是沒有快樂的生活,這個大家可能有異議,怎么說放縱恣肆的生活是不快樂的呢?我越放縱越快樂,我多快樂,我多自由?但是恰恰不是這樣,大家反省一下,當(dāng)你沒有一定約束力和克制的時候,沒有敬畏心提供你起碼的自律的時候,那種快樂是何等的讓我們內(nèi)心覺得空洞,如果連續(xù)三天讓你天天喝酒、唱卡拉OK,你每天晚上臨睡的時候會不會有極為無奈和空虛的感覺。這里面我要引入的一個重要的區(qū)分就是愉悅和快樂不同,有約束的,有自律性的生活才是能夠持久在其中的生活,才是能夠持久的享受其中愉悅的生活,但是未必是快樂。
我們注意“快樂”這兩個字告訴我們這種樂一定是很短暫的,因為快樂這個“快”字本身就是告訴我們樂就一定是快的??鞓凡皇怯鋹?,快樂是有刺激來源的,有刺激性的樂。愉悅不是這樣的,愉悅沒有任何刺激來源,愉悅不是對象化的快樂。愉悅是什么呢?是來自于對生活的整體感受,愉悅是來源于對生活完整的把握,愉悅是來源于安靜、平靜、沒有內(nèi)疚感的心靈。
孟子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話,這段話說“君子有三樂”,君子有三種最高的快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就是連統(tǒng)治天下都沒有這個快樂。第一個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就是父母俱在,兄弟沒有麻煩,這個時候是人生最完滿的時候,是人生至高的快樂。這種快樂是需要一點倫理的幸運的,是需要一種幸運才能得到的。而在這種最高的快樂之中的時候,我們常常不覺得我們快樂,而等我們生活中發(fā)生了某種不可逆轉(zhuǎn)的重大缺失的時候,而這種缺失一經(jīng)發(fā)生,生活就不再可能完整的時候,比如父母的離去,當(dāng)發(fā)生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意識到,這樣最完滿的至高的幸福是什么樣的幸福?是平靜的、樸素的、安寧的、愉悅的,他平靜如身邊的水,唾手可得,但是又是生命中的奇跡,是人生中莫大的幸運。這是孟子講的一樂。二樂是什么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抬頭看天,我沒有任何有反道德原則的事情,再看看我身邊,沒有對不起任何人。這種安寧、飽滿的心靈也是至高的快樂,那這種至高的快樂同樣是樸素的,同樣是讓我們持久生活在其中的。第三種快樂跟大家沒有什么關(guān)系,跟我關(guān)系比較大,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主要是對老師說的。
因此,我們把這種安寧的持久生活在其中的非刺激性的愉悅跟敬畏聯(lián)系在一塊。沒有敬畏就沒有愉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