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香 董鳳華
20例慢性結腸炎臨床診治分析
李玉香 董鳳華
目的 探討臨床治療慢性結腸炎的中西醫(yī)治療方法及療效的可靠性。方法 20例病情輕重不同的慢性結腸炎患者, 給予諾氟沙星、強的松、參苓白術散、補脾益腸丸口服及補脾益腸丸神闕穴外敷治療, 7 d為1個療程, 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臨床治愈10例(50%), 好轉8例(40%), 無效2例(10%)。結論 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及中成藥外用治療慢性結腸炎值得應用。
慢性結腸炎;中西醫(yī)結合;諾氟沙星;強的松;參苓白術散;補脾益腸丸
慢性結腸炎也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廣義而言,凡是導致結腸慢性炎癥的均可稱為慢性結腸炎;狹義而言,僅指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十分清楚的結腸和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 病程漫長, 常反復發(fā)作, 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 但20~30歲最常見。常見病因有細菌、病毒、真苞、寄生蟲、飲食、抗生素等。臨床以腹痛、腹瀉、黏液便、膿血便、肛門灼熱、里急后重等為主要表現(xiàn)。結腸鏡下見腸結膜充血、水腫、糜爛、有散在點片狀出血點等黏膜炎性病變?yōu)橹?、具有反復發(fā)作, 纏綿難愈的特點,又需與腸道感染、精神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 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作者采用諾氟沙星、強的松及中成藥參苓白術散與補脾益腸丸內服與外用相結合治療慢性結腸炎取得了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兩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病例20例, 全部病歷均經結腸鏡確診并排除其他胃腸道疾病的慢性結腸炎患者, 其中男13例、女7例, 年齡25~58歲, 病程3個月~8年, 病性初程度,Ⅰ度病變15例、Ⅱ度病變3例、Ⅲ度病變2例, 人口病歷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反復發(fā)作的腹瀉、腹痛、黏液血便或干或稀交替便病史, 確診標準參考2007年濟南全國炎癥性腸病對慢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1]。
1.2 治療方法 對兩院20例慢性結腸炎患者, 全部給予:諾氟沙星400 mg/次, 2次/d口服, 強的松5 mg/次, 2次口服, 參苓白術散9 g/次, 2次/d口服, 補脾益腸丸6顆/次(至瓶蓋內刻度處), 2次/d口服, 中西藥之間可間隔1~2 h服, 再另取補脾益腸丸2粒壓碎, 添置到已擦洗干凈的神闕穴內(即肚臍眼), 外敷一層脫脂棉并以醫(yī)用膠布或輸液貼固定, 晚放至晨起。每晚放至1次, 以上療法7 d為1個療程。用藥期間忌濃茶、蘿卜、生冷、辛辣、油膩、腥鮮等。根據(jù)病性輕度, 可重復數(shù)個療程, 并鼓勵患者用清淡飲食,保持樂觀情緒。
1.3 療效判斷標準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 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黏膜大致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黏膜輕度炎癥或加息肉形成;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內鏡及病理檢查結果均無改善。總有效率=(臨床治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
兩院20例慢性結腸炎患者, 臨床治愈10例, 占50%;好轉8例, 占40%;無效2例, 占10%??傆行蔬_到90%。
慢性結腸炎在臨床上并非少見的一種疾病, 其確切發(fā)病病因和機制仍不十分清楚, 近現(xiàn)有的相關資料上看, 主要有細菌、病毒、真菌、免疫、遺傳、環(huán)境、飲食、自由基損傷等因素有關。作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效果較好, 中西醫(yī)結合能起到協(xié)同互補作用, 避免單一運用西藥過多產生不良反應, 單一運用中藥效果也較緩慢的不足與缺陷。
諾氟沙星與喹諾酮等抗生素, 具有抗菌作用。尤其對需氧革蘭陰性桿菌的抗菌活性高, 對桿菌科的大部分細胞包括枸櫞酸桿菌屬、大腸埃希菌、克雷伯桿菌屬、變形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弧菌屬、耶爾森菌等都有良好的作用[2]。
強的松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治療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和抑制免疫等藥理作用, 對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及其他因素引得炎癥反應均有抑制作用, 既可減輕或防止急性炎癥治療, 水腫和炎癥細胞浸潤, 也可減輕或防止驗證后期的纖維化粘連, 減少瘢痕的形成, 同時又抑制巨噬細胞核其他抗原遞呈細胞功能, 減弱他們對抗原的反應, 抑制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遲發(fā)型過敏反應, 減少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細胞數(shù)目, 降低免疫球蛋白與表面受體的結合能力并抑制并抑制白介素的形成與釋放從而降低T細胞的淋巴細胞轉化并抑制原發(fā)免疫反應擴展[2]。
參苓白術散是由人參、白術(炒)、山藥、蓮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炒)、砂仁、桔梗藥物組成, 主要功能是補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肢倦乏力[3]。
補脾益腸丸是由黃芪、黨參(米炒)、白術(炒)、肉桂、干姜(炮)、補骨脂(鹽制)、白芍、當歸(土炒)、砂仁、木香、延胡索(制)、荔枝核、防風、赤石脂(煅)、甘草(炙)組成。功能益氣養(yǎng)血、溫和行氣、濕腸上瀉、用于脾虛氣滯所致的腹瀉, 癥見腹脹腹痛, 腸鳴泄瀉, 黏液血便等[3]。
神闕穴(也叫肚臍):沒有皮下脂肪, 血管非常豐富, 所以藥物易于滲透、吸收, 加上藥物不受胃酶的干擾破壞, 用藥物貼敷或施以熱熨, 有復元回陽、開竅固氣之功能。特別適合于有胃腸、肝臟疾病的患者,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屬中醫(yī)學“下利”、“久泄”、“久痢”范疇。中醫(yī)分型有濕熱蘊脾型、脾胃虛弱型、脾腎陽虛型。綜合疾病特點和各藥的特點, 兩院通過中西醫(yī)藥物治療慢性結腸炎證明, 采用諾氟沙星、強的松、參苓白術散、補脾益腸丸口服及補脾益腸丸神闕穴外用治療慢性結腸炎獲得良效,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潰瘍性結膜炎的診斷與療效標準.中華消化雜志, 2008, 28(6):1354.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0.
[3] 王玉恩.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結腸炎的療效應用體會.中國臨床研究, 2014(26):1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122
2014-12-22]
162123 黑龍江省甘南縣巨寶鄉(xiāng)衛(wèi)生院(李玉香);黑龍江省克山縣向華鄉(xiāng)衛(wèi)生院(董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