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凌云 時秋英
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的護理對策探討
靳凌云1時秋英2
目的 研究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骨科收治的80例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臨床護理經驗。結果 所有患者均手術成功,術后恢復良好,順利出院。結論 正確認識行手術治療的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生理狀態(tài),做好術前術后護理工作,有助于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特發(fā)性脊柱側彎;護理;并發(fā)癥
特發(fā)性脊柱側彎[1]是指脊柱的一個或多個節(jié)段偏離中線位置向側方彎曲形成一個弧度,并且胸廓、骨盆、下肢也隨之發(fā)生一些變化,多發(fā)于兒童和青少年,嚴重的會損傷內臟功能,臨床治療多采用手術治療[2]。但手術治療對患者的損傷較大,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十分重要,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總結經驗,對于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恢復有重要臨床意義。
選取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骨科2013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采用脊柱側彎多節(jié)段三維矯形術。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13~19歲,平均年齡(16.2±3.0)歲;胸腰段側彎29例,腰段側彎31例,上胸段側彎20例。全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和系統(tǒng)的臨床護理,均手術成功,順利出院。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住院后的第1~2 d,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綜合性評估,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自小因脊柱側彎受到嘲笑等,嚴重自卑,對手術會存在恐懼心理等。對此,護士經過綜合性心理評估后針對患者的具體心理問題,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脊柱的相關解剖結構,介紹成功的手術病例、手術的效果、手術醫(yī)生的技能等。并向患者說明手術前后需要配合的事情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信心,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使其以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手術,積極配合手術。
2.1.2 肺功能訓練 住院1~2 d開始對患者進行肺功能訓練的指導,通過吹氣球、深呼吸運動、大力咳嗽等方式引導患者進行肺功能訓練,如:吹氣球方法:讓患者深吸氣,然后將肺內氣體吹入氣球中,每次進行15 min左右,1日2次。通過肺功能訓練促進肺擴張,改善肺通氣狀況,同時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進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處理,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預防肺感染[3]。
2.1.3 指導床上大小便 術后患者要臥床休養(yǎng),大小便都要在床上完成,為了預防術后尿潴留和便秘,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床上大小便的訓練。在手術前3 d開始訓練,教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等。
2.1.4 喚醒試驗 在住院3~4 d開始進行喚醒試驗,患者在熟睡時,喚醒患者進行肢體活動,并記錄清楚患者喚醒肢體活動的時間以及正確率。
2.2 術后護理
2.2.1 體位護理和飲食指導 在手術當日患者返回病房時,由力氣較大的3~4名護士合力將患者平托到床上,使得脊柱維持水平位,以免出現(xiàn)植骨塊的移位。術后讓患者平臥在硬板床上4~6 h,然后以軸線翻身方式幫助患者翻身,翻身角度保持在45°左右,每2 h給患者翻身1次,并向患者講解翻身的必要性和作用。翻身的過程中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皮膚的受壓、破損等問題,輕輕拍患者背部,指導患者進行主動咳嗽和深呼吸,預防墜積性肺炎。術后12 h患者若沒有惡心嘔吐的感覺,則可適當飲水,并循序漸進的食用流質、半流質食物,做到少食多餐,必要情況下可給予患者靜脈營養(yǎng)。
2.2.2 觀察生命體征 術后給予患者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心電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等。護士定時巡房,每隔2 h測量1次生命體征,并詳細記錄清楚,尤其是脈搏、心率、體溫、血壓、呼吸等指標,若出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
2.2.3 引流管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的各個引流管是否穩(wěn)固,是否存在受壓、彎折、松動等情況,觀察引流液的性狀、顏色、量等,并仔細記錄。若存在異常情況則立即通知醫(yī)生。比如:傷口引流液在術后24 h內的量應在500 ml以內,1 h內的量在50 ml內,若患者的引流液較多,超過該標準,則應考慮到是否為出血的征兆[4]。術后2~3 d若引流液不超過50 ml/d,則可拔除引流管。對于有胸腔閉式引流管的患者,術后抬高床頭25°~30°,利于患者呼吸。在更換負壓引流裝置時,先用止血鉗將引流管上端夾緊,預防空氣進入。若患者有留導尿管,則每周進行2次膀胱沖洗,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在拔除導尿管前1~3 d對患者進行夾管訓練。
2.2.4 觀察患者的脊髓神經功能 術后患者清醒后立即對患者進行肢體感覺情況的檢查,因為手術頂椎在胸T 4、T 9 ,此處血運較少,術后極可能出現(xiàn)急性癱瘓等并發(fā)癥。在術后的2~3 d則可能出現(xiàn)遲發(fā)性截癱,多為水腫引起的[5]。因此在術后當日給予患者地塞米松,能夠有效減輕脊髓的水腫情況。術后2~5 d密切觀察患者的雙下肢感覺,并嚴格交接班,若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雙下肢疼痛、麻木等癥狀,則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
2.2.5 功能鍛煉 術后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適量的功能鍛煉。在手術后的第1 d進行四肢活動、擴胸運動、呼吸訓練等。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運動、足背伸直屈運動,每次做10~15個,每日進行3次。呼吸訓練可采用吹氣球的方法。術后第3 d可開始進行頸前屈后伸、雙上肢活動等,主要是進行肩關節(jié)的活動。術后7 d進行腰背肌訓練;術后14 d可給患者佩戴支具,扶患者坐起身。
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的手術是外科手術中較為復雜的手術,術后容易出現(xiàn)各種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腹脹、便秘、切口感染、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做好臨床護理工作對于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1]陳艷.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8):723-726.
[2]何敏娟.矯形器治療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的護理指導[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2):326-327.
[3]夏同霞,袁發(fā)孝,楊曉群,等.特發(fā)性脊柱側彎后路矯形植骨融合內固定圍術期護理[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1,27(3):254-256.
[4]胡的鳳,徐彩英.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患兒圍術期的優(yōu)質護理[J].全科護理,2014,12(35):3344-3345.
[5]段麗芬.特發(fā)性脊柱側彎圍術期康復護理干預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6(15):80-81.
To Explore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JIN Lingyun1SHI Qiuying21 Nursing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Training Center in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14,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sis the effect of overall care of asthma in children.Methods 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Methods T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rthopaedic patient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 operation,postoperative recovered well,smoothly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Conclusion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hysiological state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work for the operation,help to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 at an early date,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Idiopathic scoliosis,Nursing,Complications
R473
B
1674-9308(2015)29-023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29.164
1 450052鄭州大學護理學院;2 450014河南省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培訓中心
時秋英,E-mail:shiqiuying001@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