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新國 許小珍
“多次盜竊”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
文◎姜新國*許小珍*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鄭州鐵路運輸分院[450015]
摘要:內(nèi)容在多次盜竊中,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可以作為成立多次盜竊的事實依據(jù),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對于新司法解釋實施前發(fā)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的,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行為人多次盜竊的,認定年度時以第一次盜竊行為著手作為起點,按照盜竊行為的間隔時間來計算。
關鍵詞:多次盜竊行政處罰時間效力年度計算
[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江某,2012年3月7日因盜竊價值人民幣159元的廢舊鋼軌被行政拘留五日,2013年1月29日因盜竊價值人民幣150元的大米被行政拘留五日,2013年4月22日因盜竊價值人民幣37.5元的煤塊被行政拘留十日。因涉嫌盜竊價值人民幣144元的黃豆,于2013年6月15日被刑事拘留。
對江某的行為定性,司法實務產(chǎn)生了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江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理由是: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性質不同,已受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計入多次盜竊的次數(shù)。第一起事實2012年3月7日不能計入多次盜竊次數(shù)。犯罪嫌疑人江某在2013年一年內(nèi)三次實施盜竊行為,根據(jù)1998年施行的《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1998解釋》),對于一年內(nèi)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第二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江某的行為不構成盜竊罪。理由是:根據(jù)一事不再罰原則和禁止重復評價原則,已受行政處罰的行為不能計入多次盜竊的次數(shù),江某前三次的盜竊行為已受過行政處罰,不能計入多次盜竊的次數(shù)。2013年6月15日盜竊價值144元的黃豆既沒有達到盜竊罪數(shù)額較大的標準,也不符合多次盜竊的標準,因此江某不構成盜竊罪。
第三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江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理由有兩點:一是根據(jù)我國刑法原理及司法解釋精神,一事不再罰原則是行政法特有的原則,在刑法領域不適用,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應當計入多次盜竊的次數(shù)。二是《1998解釋》規(guī)定對于一年內(nèi)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以盜竊罪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的于2013年4月4日起施行的《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2013解釋》)第3條規(guī)定:二年內(nèi)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第15條規(guī)定:本解釋發(fā)布實施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1998〕4號)同時廢止;之前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和規(guī)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因此,在本案中,江某在2012年3月7日和2013年1月29日的盜竊行為應該適用《1998解釋》規(guī)定,不能認定為“多次盜竊”,不能以盜竊罪定罪處罰。其在2013年4月22日和2013年6月15日的盜竊行為應該適用《2013解釋》,不能認定為“多次盜竊”。根據(jù)罪刑法定原則,江某不構成犯罪。
本案爭議的焦點有三個:一是已經(jīng)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應否計算在“多次盜竊”中;二是對新舊司法
解釋時間效力的理解和適用;三是認定多次盜竊時,“一年”、“兩年”中的年度如何計算。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并逐一分析三個焦點問題。
(一)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應否計算在“多次盜竊”中
對于受過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應否計算在“多次盜竊”中的次數(shù),一種觀點認為“對于已受到行政處罰的‘某次’盜竊,不宜計入多次盜竊的次數(shù)?!保?]主要原因在于一事不再罰,一個人的某一違法行為只能依法給予一次處罰,因此,對于受過行政處罰的行為,不再計入多次盜竊的次數(shù)。另一種觀點認為,對于已經(jīng)受到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應納入多次盜竊次數(shù)中的“某次”。理由在于《刑法》之所以規(guī)定多次盜竊構成盜竊罪,是因為行為人屢次實施盜竊行為,證明行為人人身危險性更大,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多次盜竊中某次盜竊行為,經(jīng)過行政處罰,行為人仍然繼續(xù)實施盜竊行為,足以表明行為人屢教不改。刑罰是最嚴厲的國家制裁方法,在行政處罰尚不能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時,就需要刑罰進行懲罰。因此,“多次盜竊”中應當包括受過行政處罰的情形。[2]
筆者認為已經(jīng)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應該計算在“多次盜竊”中。理由如下:
第一,從法理上看,將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作為成立多次盜竊的事實依據(jù),并不違反一事不再罰和禁止重復評價原則。首先,一事不再罰原則是行政法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在刑事法領域中不適用,我國《刑法》也不認同這一原則。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guī)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通說認為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對于一個人的違法行為不能給予兩次以上同樣的處罰,目的是制約國家公權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公權力的侵害。
其次,將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作為成立多次盜竊的事實依據(jù),并不違反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禁止重復評價原則是刑事法上的一種國際性通行的原則,是指在定罪量刑時禁止對同一犯罪構成事實予以兩次或兩次以上相同性質的法律評價。禁止重復評價中的“評價”是指刑事處罰,不包括行政處罰和紀律處分。因為不同性質的法律制裁體系的目的和功能并不相同,刑罰的目的、功能與其他制裁的目的、功能不是包容關系與交叉重疊關系,而是互補關系或者并列關系。[3]因此,行政法和刑法同時評價同一盜竊行為的,并不違反禁止重復評價原則。
第二,將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作為成立多次盜竊的事實依據(jù)符合我國刑事法律規(guī)定?!?013解釋》第2條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具有一年內(nèi)曾因盜竊受過行政處罰的情形,“數(shù)額較大標準”可以按照第1條規(guī)定標準的百分之五十確定。此規(guī)定已經(jīng)說明受過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計入多次盜竊的次數(shù)。同時,《刑法》第153條第1款第1項規(guī)定: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數(shù)額較大或者一年內(nèi)曾因走私被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后又走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非法行醫(y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guī)定:“非法行醫(yī)被衛(wèi)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罰兩次以后,再次非法行醫(yī)的”被認定為“情節(jié)嚴重”的情形之一,構成非法行醫(yī)罪。因此,筆者認為,雖然《刑法》沒有明文在盜竊罪中作出類似的規(guī)定,但上述規(guī)定所反映的立法理念也完全適用于盜竊罪的規(guī)定。
第三,從司法實踐中看,將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作為成立多次盜竊的事實依據(jù)可以避免司法尷尬,具有可操作性。在司法實踐中,若不將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作為成立多次盜竊的事實依據(jù),將會出現(xiàn)諸多尷尬:比如對于專門小偷小摸的盜竊犯來說,如果每次對他作行政處罰,無論他盜竊多少次,都不能對他定罪,就體現(xiàn)不出刑罰的威懾功能,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
綜上,在多次盜竊中,應當將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作為成立多次盜竊的事實依據(jù),從而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根據(jù)《行政處罰法》第28條規(guī)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jīng)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在法院判處刑罰時,應當將行政處罰過的盜竊行為折抵相應的刑罰即可。
(二)對新舊司法解釋時間效力的理解和適用
對于司法解釋時間效力的適用問題,有些司法實
務人員認為刑法司法解釋只能對刑事司法實踐活動中具體適用刑事法律問題進行解釋,不得對刑法修改、補充。這種依附性特征決定了刑法司法解釋也應遵循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在本案中第一次盜竊行為不適用《2013解釋》,后三次盜竊行為符合《1998解釋》的規(guī)定:一年內(nèi)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以盜竊罪定罪處罰。所以,江某構成盜竊罪。
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理由如下:首先,《2013解釋》從2013年4月4日起施行,其第15條規(guī)定:本解釋發(fā)布實施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1998〕4號)同時廢止;之前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和規(guī)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其次,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發(fā)的《關于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guī)定》第3條規(guī)定:對于新司法解釋實施前發(fā)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
在本案中,江某的前兩次盜竊行為,即2012年3 月7日和2013年1月29日的盜竊行為應適用《1998解釋》的規(guī)定,根據(jù)該規(guī)定,其不構成盜竊罪。由于《2013解釋》規(guī)定“二年內(nèi)盜竊三次以上的”屬于“多次盜竊”,顯然較《1998年解釋》“一年內(nèi)盜竊三次以上的”屬于“多次盜竊”要重,適用《2013解釋》明顯于被告人不利,故全案不能適用《2013解釋》。這樣,被告人后兩次盜竊行為,即2013年4月22和2013年6月15日的盜竊行為應該適用《2013解釋》,根據(jù)該《解釋》,不能認定為“多次盜竊”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三)認定多次盜竊時的年度如何計算
針對“一年”、“兩年”中的年度計算問題,有觀點認為,應該按照自然年計算,例如第一次盜竊行為發(fā)生在2013年6月1日,那么兩年的起點就是2013年1月1日,終點就是2015年1月1日,在此期間的盜竊行為,都應該計入多次盜竊。原因如下:按照自然年計算,符合我們?nèi)粘K季S習慣;同時,刑法具有謙抑性,按照自然年計算有利于行為人,符合刑法解釋的精神。
另一種觀點認為,“一年”、“兩年”中的年是指每次盜竊行為的時間間隔,以第一次盜竊行為著手作為起點,按照盜竊行為的間隔時間來計算。例如第一次盜竊行為發(fā)生在2013年6月1日,那么兩年的起點就是2013年6月1日,終點是2015年6月1日。[4]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以第一次盜竊行為著手作為起點,按照盜竊行為的間隔時間來計算。“一年”、“兩年”是一周年或者兩周年,可以跨年度,不應理解為“當年”。理由如下:以第一次盜竊行為著手作為起點,按照盜竊行為的間隔時間來計算年度,符合《刑法》立法精神。因為犯罪的兩個基本特征是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與有責性,《刑法》對“多次盜竊”的懲罰主要在于行為人所體現(xiàn)的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如果以自然年計算年度,不利于體現(xiàn)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不利于全面打擊和懲治盜竊罪,甚至有放縱盜竊之嫌。例如,第一次盜竊行為發(fā)生在2013年6月1日,第二次盜竊行為發(fā)生在2013年8月1日,第三次盜竊行為發(fā)生在2015年3月1日,如果兩年的起點是2013年1月1日,終點就是2015年1月1日,則行為人的三次盜竊行為不符合“多次盜竊”規(guī)定,若這三次盜竊行為都不符合數(shù)額較大、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標準,行為人將逍遙法外,公私財產(chǎn)將得不到保護。
司法實踐中因為辦案人員對有關問題認識不一,直接影響了案件辦理,也影響了對犯罪的打擊力度。鑒于此,有關部門應當對“兩年”的計算問題作出進一步明確解釋,以統(tǒng)一法律適用。
注釋:
[1]陳志軍:《侵犯財產(chǎn)罪立案追訴標準與司法認定實務》,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7頁。
[2]張泉:《論盜竊罪中的“多次盜竊”》,載《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3]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519頁。
[4]徐雙萍:《論盜竊罪的特殊行為》,安徽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