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訊擇要·11月
冬天里的一把火
11月8日,團南昌市委、南昌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聯(lián)合鳳凰家園志愿服務社在鳳凰家園社區(qū)中心啟動“青帆課堂”—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項目活動。
本項目在團南昌市委的指導下,按照“人本式理念、制度式管理、親情式服務”模式,合力打造“學校、家庭、社區(qū)、社會組織”聯(lián)動平臺,設計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小組活動,滿足兒童在城市融入、身份認同、學習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運用社會資源聯(lián)動的力量,共同構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關愛工作新模式,切實提升外來務工家庭子女教育質量與品質。
項目中,融入更多關愛元素、以幫助孩子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為宗旨,開展青帆創(chuàng)意課堂、青帆安全課堂、兒童外展體驗服務、青少年社工服務、彩虹心理信箱、實施親情傳遞等主題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和身邊更多的人關愛外來務工子女這一特殊群體。
11月22日,團吉水縣委聯(lián)合深圳義工組織“紅磨坊-行資助學”團隊12人分組前往水田鄉(xiāng)和烏江鎮(zhèn)開展行資助學愛心捐贈活動。此次活動,紅磨坊一行共資助45名貧困兒童,共捐贈19700元現(xiàn)金和180件學習用品、玩具。
伴隨著絲絲細雨,紅磨坊團隊給孩子們送去了最真切的關懷,并勉勵他們好好學習,把社會各界的關愛化為奮進的動力,用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回報家鄉(xiāng)。愿孩子們都能夠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健康陽光地成長,相信好心人在釋放愛心呵護他人的同時,也能得到好的回報。
11月12日,團勉縣縣委聯(lián)合政協(xié)群團臺聯(lián)組10名政協(xié)委員來到定軍山鎮(zhèn)溝口小學,為27名留守兒童實現(xiàn)了微心愿。
活動現(xiàn)場,政協(xié)委員們將留守兒童期待許久的禮物一一送到他們手中,孩子們感動地接過,欣喜地抱在懷里久久不放,一句“謝謝叔叔阿姨”道出了實現(xiàn)愿望的幸福。盡管他們不會用更多的言語表達,但他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愛,感受到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留守兒童代表張欣榮說“感謝叔叔阿姨們送來的禮物,雖然爸爸媽媽不能陪伴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并不覺得孤獨,因為還有這么多人在關心我們的成長?!?/p>
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讓深秋的正午顯得異常寒冷,在昌寧縣大田壩鎮(zhèn)華嚴村,從華嚴村完小到山腳2公里多的山路上,幾個20多歲的青年志愿者身穿雨衣、頭戴小紅帽,正一趟一趟從山腳擔水運到學校和農戶家。
2015年10月30日19時26分,保山市昌寧縣大田壩鎮(zhèn)文滄村發(fā)生5.1級地震,造成大田壩鎮(zhèn)較多房屋受損。接到災情后,團昌寧縣委立即行動,迅速響應黨委政府號召,第一時間組織青年志愿者進入災區(qū)一線開展抗災救援志愿服務。
在災區(qū),“小紅帽”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他們在為災區(qū)力所能及做著志愿服務工作。團昌寧縣委書記于繼緯介紹說,“我們將持續(xù)開展抗災救援志愿服務,直到當?shù)厝罕娀謴驼Ia生活,為災區(qū)群眾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人民群眾滿意,讓黨放心。”
聆聽“青年之聲”做好“服務”核心
“青年之聲·思南”是依托團中央“青年之聲”V3.0云平臺和貴州思南縣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按照“線上+線下,隊伍+機制,建設+運營”的工作思路,搭建的一個與青年交流互動、服務青年需求的O2O平臺。目前,在網(wǎng)絡平臺上線運行的基礎上,思南青年之聲的線下實體門店——“思青家園”,也已正式建成運行。截至10月16日,平臺閱讀量達2.4萬人次,留言超過200條,解答青年各類問題50多條,同時開展了點對點的落地幫扶行動。
在工作中,團縣委深刻體會到,對直接面對青年的縣級團組織來說,貫徹落實團的根本任務、政治責任和工作主線,不能靠空話,必須以實實在在的服務為基礎,有了服務才有吸引,有了吸引才有帶動。
團臨安市委依托上級平臺建立起“青年之聲-臨安”,搭建起青年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網(wǎng)上交流渠道,為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務。青年反映的問題、需求在線上“青年之聲”平臺上集中匯總、統(tǒng)一應答,團市委以“團幫青、專幫青、青幫青、社幫青”等多種服務模式回應青年的訴求,解決青年的困惑,通過PC端與移動端相結合的方式,為青年提供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便捷服務。同時對需求進行整理分類,快速派發(fā)分解,各級團組織進行歸口處理、協(xié)調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已收到來自全市各界青年的504個提問,累計回答數(shù)達到589個,回答率超過95%,為青年朋友們架起了一座不受阻礙的“時空橋梁”和“高速通道”。
根據(jù)團中央、團江西省委統(tǒng)一部署,鷹潭青年之聲平臺于10月底試運行。平臺試運行以來,得到社會各界青年關注。同時,團鷹潭市委借助“青年之聲”平臺,探索“線上組織動員、線下志愿服務”的志愿服務新路徑。
前不久,團鷹潭市委、鷹潭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通過“青年之聲”平臺發(fā)布了一條“11月1日向農村貧困人群、留守兒童捐贈物資活動”的信息,通過平臺招募參與活動的志愿者,收到青年的積極響應,或咨詢報名參加事宜、或表達捐贈意愿、或想成為注冊者,一時間匯聚起強大的愛心力量:一批志愿者冒著延綿秋雨,花了3個多小時接收、清點、整理捐贈物資。志愿者們還來到高新區(qū)新湖村,將2000件捐贈衣物、棉被、價值800元的油、米、兒童食品送到困難群眾手中。
對于高新區(qū)龍崗辦事處新湖村茶源山吳家的一群孩子來說,鮮紅的志愿者服是他們眼里最為溫暖、歡喜的色彩。之前四次的探望、交流、慰問,使許多志愿者與這些孩子成為了相互牽掛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