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在宗教日益進入人們的生活之時,它的作用似乎也滲透到許多方面。比如,人們相信宗教對病人的康復起到一定的作用,即使沒有直接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對宗教的簡單判斷
一個流行久遠的故事對宗教作了并不否認,也不肯定的解說。
有一天,一位無神論學者在某個會議上向人們講述上帝絕對不可能存在,為了證明他說的話是真理,他當即舉了一個例子。他向公眾說,我可以當著你們大聲向上帝挑戰(zhàn)說:上帝,假如你果真有靈,請你下來,在眾人面前殺死我。如果這樣,大家便會相信你是存在的!他和公眾靜靜地等候了幾分鐘,上帝沒有下來殺死他。他便輕松地向聽眾說:你們都看見了,上帝根本不存在!
其實,無需無神論者的這番論證,上帝本來就是不存在的,也許在座的許多聽眾也知道這個道理。于是,有一位穿著粗陋的村婦站了起來,平靜地對他說:先生,你的理論很高明,你是一個飽學之士。我只是一個村婦,不能反駁你。不過,只想請你回答我心中的一個問題:我信奉耶穌多年以來,心中有了主的關心,十分快樂;我更愛讀《圣經》,越讀越有味,我心中充滿耶穌給我的安慰,人生有了最大的快樂。請問:假如我死時發(fā)現(xiàn)上帝根本不存在,《圣經》全不可靠,我這一輩子信奉耶穌,損失了什么?
這位無神論學者一時無語,靜靜地思考了好一會兒。無神論學者才低聲回答:女士,我想你一點兒損失也沒有。
村婦對宗教顯然是肯定的,但用了一個簡單的判斷:即使宗教不是真的(這個問題多數(shù)人都明白)那么信善和從教也不會對人有傷害。
今天,揭示宗教特殊作用的是生物醫(yī)學和心理學。因為,在抗御疾病方面,在獲得人生的幸福和美滿方面,宗教可能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宗教信仰可能有助病人康復
宗教有心理安慰作用,善于利用這種作用對疾病的防治也可能有一定的幫助。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心態(tài),是幫助病人康復的有力武器。這方面,已經有一些科學研究給出了答案。
意大利羅馬最近的一項對卒中患者救治的調查表明,宗教信仰的確有利于他們的康復。不過,這個研究并非是證明信教與康復有較高的因果關系,而是指強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減少病人的心理應激,從而為卒中患者的康復掃清障礙。
意大利首都羅馬的圣·拉菲爾·比薩拉康復中心的研究人員回訪了132名卒中幸存者,分析他們的宗教信仰、精神生活與疾病康復的關系。參加這項研究的卒中存活者的中位年齡是72歲。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評分來觀察他們的情緒反應。
結果表明,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得分較高(證明可能患焦慮和抑郁癥)與較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生活較貧乏有重要的相關性。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影響卒中病人的精神緊張度的因素后,如精神和生理機能、生活環(huán)境和婚姻狀況等,也表明焦慮、抑郁與病人的宗教信仰有關聯(lián)。也就是說,無宗教活動和精神生活較差的人,患抑郁和焦慮的可能性較大;而有宗教信仰和精神活動較豐富的人患抑郁和焦慮的可能性較小,后一種情況則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圣·拉菲爾·比薩拉康復中心的康復部主任薩爾瓦多·賈奎托博士認為,有宗教信仰的人在社交上比較活躍,他們很可能獲得來自外部的幫助,如志愿者提供的支持。
社會支持對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這使得他們能體驗到被關心、受愛戴和被尊重。病人生病后體驗到的這些新的心理支持與信教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就讓他們感到自己不是孤單的,還有很多人在關心他們。即使沒有神和上帝,其他的朋友和同事也在關心自己,從而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疾病,重返社會的信心。比如,精神活動,如誦經、練瑜珈對心率的變化和緩解緊張是有益的,因而也能降低人們的精神緊張,少患心理疾病。
但是,也有研究人員認為,意大利的這項研究提出的宗教信仰與疾病的關系可能會在疾病的直接因果關系方面誤導人們。英國國王學院倫敦醫(yī)學院的卒中教授拉里特·卡爾拉博士認為,意大利的研究并未確認宗教信仰肯定能減少情緒緊張,而是顯示有宗教信仰的人具有更好的應對疾病的能力。
他人祈禱并不能幫助病人
在生活中,如果親朋好友有病,會得到親人的祝福和安慰。比如,亞洲國家常見的做法是為生病或受難者折疊紙鶴。浙江體操運動員王燕于2008年6月10日晚在上海進行的全國體操錦標賽暨奧運會選拔賽女子高低杠預賽中,頭部朝地重重摔下。事后診斷顯示王燕從胸骨柄以下感覺減退,雙手不能活動,有高位頸椎完全性損傷的危險。但經過救治,王燕的恢復出人意料地好。她的隊友們也為她疊了千紙鶴祝福。
當然,王燕的恢復是醫(yī)療的結果,朋友對她的鼓勵和祝福只是對她的安慰和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那么,宗教祈福或祈禱是否對病人有直接作用?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做了一個大型的宗教祈禱的研究,花費資金240萬美元。研究人員招募了在美國6所醫(yī)院即將做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病人作為志愿者,通過親友對他們的祈禱和祝福來觀察他們的病情是否好轉。
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3個小組當中。其中有600人被告知可能有人為他們祈禱,但實際上并沒有人為他們祈禱;也有600人被告知也許有人為他們祈禱,而且的確也有人為他們祈禱了;還有600人是有人為他們祈禱,他們也知道這一事實。
試驗的每個晚上,研究小組把一份需要為之祈禱的病人名單傳真到3個基督徒團體,后者的成員為病人祈禱,祈禱內容是:希望病人手術成功和迅速康復?;酵綖椴∪似矶\兩周。然后,研究小組在手術后的30天內檢查所有病人的狀況和并發(fā)癥。
結果很有意思。對于那些并不知曉是否有人為他們祈禱的病人,祈禱并沒有使他們的健康狀況產生什么不同。但是,那些知道有人為他們祈禱的病人有超過14%的人面臨并發(fā)癥的危險,主要是心律異常。研究人員分析,這種受到他人祈禱或祝福反而健康狀況不佳的結果可能是因為病人知道有人為他們祈禱會產生更多的期望,因而心生更多的焦慮,影響到病情。
這項研究是由約翰·坦普爾頓基金會資助進行的,研究結果也已發(fā)表在《美國心臟雜志》,同時英國的《自然》雜志也做了公開報道。
上述研究初步證明,宗教信仰可能對病人有一定幫助作用,但這只是心理安慰。真正起作用的是經過循證醫(yī)學檢驗的醫(yī)療方法和藥物。宗教信仰的作用如同親朋好友的關懷一樣,可以成為病人的一種心理支持。
【責任編輯】張?zhí)锟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