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ianwang
前一陣子微信上流行過這么一句話:我已經(jīng)過了餐桌上有只雞就一定能吃到雞腿的年紀(jì)。言外之意,家里的幼兒一定會無條件地享用家里最好的資源,無論吃喝穿用。
幼兒自理自立能力不夠,要依賴大人的照顧;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正是長輩愛的體現(xiàn)——這是咱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體現(xiàn)。
但在澳洲,卻不是這樣。
那天,娃兒爹烤了一只雞,烤得很成功。分餐的時候,他把兩條雞腿一條給了自己,一條給了我。我瞟了一眼桌子上的孩子們,有些過意不去:“這樣好嗎?”“可是我今天很想吃雞腿,難道你不想吃嗎?”娃兒爹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
吃飯的時候,我以為娃兒們會很受傷,沒想到他們居然一點兒都不在乎;而他們不在乎,絕不是因為不愛雞腿,而是從小就生活在這種平等的環(huán)境中,早已經(jīng)接受了可能沒有雞腿這個事實。
事實上,除了娃兒爹,其他長輩也都是這個態(tài)度。比如,有一次我們吃奶酪拼盤,可以選擇不同的口味,每種口味的價錢都不一樣。貴的當(dāng)然更好吃。我呢,每次娃兒們來要,都會切最好吃的給他們。婆婆看見后很認(rèn)真地對我說:“You are giving them the wrong type.(你給得不對。)”她解釋說,孩子吃哪種都好吃,那么細(xì)微的口味差別,他們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最好的奶酪應(yīng)該留給大人吃。
看到這里,你也許還持懷疑的態(tài)度,以為這僅僅是我家的個例。事實上,比我家“更過分”的例子都有。
那次,我們跟娃兒爹的二哥一家出去露營。二哥一家五口人,懷孕的媽媽、爸爸還有三個娃,分別是12歲、7歲和3歲。雖然有輛房車,但不夠用,所以還支了個帳篷。我擔(dān)心他們安排不下,因為房車?yán)镏挥袃蓮垎稳舜?,三個孩子睡不下。他們很驚異:“為什么讓孩子睡房車?房車我們大人要用!”當(dāng)時陰雨連綿,室外的溫度是13攝氏度左右。這要擱中國,死活得讓孩子睡車?yán)锩姘 ?/p>
老外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都是這樣。西方文化主張個體平等,雖然孩子小,不能自理,大人有責(zé)任從生活上照顧他們,讓他們有吃有住,保證他們的健康,但并不表示他們就擁有特權(quán),要比大人吃得好、住得好。
拿吃雞腿的事來說,雞腿肉和其他部位的肉相比,只是口感不同,營養(yǎng)其實都是一樣的。所以,孩子有雞肉吃就行。當(dāng)然,老外也不是說就絕對不給孩子吃雞腿。如果哪天孩子說真的特別特別想吃雞腿,他們也會給。前提是這種事情發(fā)生的頻率合理,表達訴求的方式合情。
這樣的環(huán)境,雖然沒有給孩子更好的物質(zhì),但給了他們更平等的精神條件,讓他們從小就知道自己和別人沒什么不同,不會對別人額外的照顧感到心安理得,更懂得感恩。另外,因為在家里沒有特權(quán),進入社會后,不會產(chǎn)生心理落差,對自己和身邊人的關(guān)系判斷也能更加真實和理性。
如此看來,這絕不僅僅是一個雞腿的問題。我決定還是入鄉(xiāng)隨俗,順勢而為。當(dāng)然啦,于我來說,能夠繼續(xù)享用雞腿,實在是一件再開心不過的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