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昌 張玉華 喬 振
(山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1)
從美國科技報告體系看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發(fā)展
袁清昌張玉華喬 振
(山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山東濟南250101)
科技報告是寶貴的戰(zhàn)略性科技資源,能夠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科技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美國最早建立科技報告制度,并已建成世界最完善的科技報告體系。本文以美國科技報告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為例,從科技報告的體系門類、法規(guī)制度、共享使用、服務模式、投入機制和產權保護等6個方面,探討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發(fā)展問題。
美國;科技報告;科技報告體系;科技報告發(fā)展趨勢
科技報告是科學技術報告的簡稱,它是科技人員描述科研活動過程、進展和結果,按照規(guī)定格式撰寫的科技文獻[1]。作為一種非正式出版的特殊文獻,其持續(xù)累積可以形成寶貴的戰(zhàn)略性科技資源,能夠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科技實力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一直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人員的重視。據(jù)資料記載,科技報告最早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發(fā)展迅速,逐漸被視為國家戰(zhàn)略資源。世界上每年出版的科技報告達到80萬件[2],反映了科技領域的最新進展,成為各國科技活動最有價值的記錄。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科技報告制度的國家,經過上百年的實踐,目前已建成全球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管理最完善的國家科技報告體系[3]。本文擬從美國的實踐為視角闡述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和發(fā)展。
美國科技報告體系主要由國防部和三軍系統(tǒng)的國防(AD)報告、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航空航天(NASA)報告、能源部系統(tǒng)的能源(DE)報告以及政府其他各民用部門的商務(PB)報告四大部分組成,即著名的“四大報告”。這四大報告體系每年能夠產生科技報告60多萬件,占全世界科技報告總量的80%左右[4],為科研人員了解和利用先進的科技成果、提高研究起點提供了有效支持,成為美國科技水平全面領先的重要支撐??v觀美國的經驗,科技報告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主要經歷開始與成型期、成熟與完善期、穩(wěn)定發(fā)展期3個階段。
1.1開始與成型期
從 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是美國科技報告體系的開始和成型期。早在1895 年,《美國政府出版物目錄月報》將政府投入的科技成果報告納入,并提供使用[5],被認為是美國科技報告的雛形。為加強相關研究,之后陸續(xù)成立了物理、生物和工程方面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心與實驗室以及學術團體??萍紙蟾鏀?shù)量逐漸增多,并得以廣泛交流使用。到1945年,美國政府開始建立PB報告體系,標志著美國科技報告體系基本成型,國家科技報告體系建設開始走向成熟。
1.2成熟與完善期
從 20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美國科技報告體系成熟與完善的最重要時期。1945年6月發(fā)布了第9568號總統(tǒng)令。商務部成立了收集、處理、通報、交流美國政府科技報告的專門機構——出版局(PB,即今天的國家技術信息服務局,NTIS),政府有組織的科技報告工作由此開始。在這一時期里,美國不僅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四大科技報告體系,而且形成了健全的科技報告政策法規(guī)、組織管理體系、運行機制和安全使用保護制度,一舉奠定了其全球領先地位。
1.3穩(wěn)定發(fā)展期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美國科技報告體系建設全面進入了數(shù)字化、網絡化的全新發(fā)展階段。科技報告的呈交、處理和收藏逐步實現(xiàn)了計算機化、網絡化,科技報告的共享和服務也是通過網絡在線實現(xiàn),管理和服務的效率大大提高。這一時期的標志性事件是,2009年NTIS 建成國家技術報告圖書館(NTRL)并投入使用。該圖書館為電子圖書館,收錄了200余萬篇科技報告(可追溯至1964 年),其中有60余萬篇 PDF 格式的全文報告,可以通過網絡經 IP 認證訂閱和使用,查詢方式類似 Google 搜索引擎。圖書館每個工作日都進行更新,平均每年新增 3 萬條數(shù)據(jù)[6]。
美國建設科技報告制度一開始就在科研管理、信息資源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政策法規(guī)體系[7]。1946 年,美國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及其科技報告管理部門(科技情報中心,OSTI);1951 年成立了武裝部隊技術情報局(ASTIA,即今天的國防技術信息中心,DTIC),統(tǒng)一收集、管理國防科技報告工作;1958 年成立了國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及其科技報告管理機構;1970 年,商務部出版局(PB)更名為國家技術信息服務局(NTIS),代表聯(lián)邦政府專職負責國家科技報告的集中收集、整理、傳播工作。聯(lián)邦政府與這些部門和項目承擔單位形成了嚴密的“聯(lián)邦+部門+項目承擔單位”三級組織管理體系,并建立了部門協(xié)同工作機制。
1961年10月,美國國防部頒布《國防部科技信息計劃》。之后航空航天局頒布的《NASA科技信息記錄、審批和傳播要求》、能源部頒布的《科技信息管理導則》等作為部門規(guī)章明確了相應部門的科技報告提交范圍、方法、程序等,確??萍紙蟾娴陌踩芾砗陀行Ю茫?]。后來出臺的《國防部信息安全計劃》則對AD報告的密級和使用范圍進行了明確界定。1974年,美國政府頒布《美國聯(lián)邦采購法規(guī)》(FAR),將需要經過研究、試制和試驗形成的產品或者服務作為研發(fā)合同第一次納入國家法規(guī)。1992年頒布的《美國技術卓越法案》又規(guī)定:美國聯(lián)邦政府各單位必須及時將聯(lián)邦資助研究及發(fā)展工作產生的非機密性科學技術及工程信息傳遞給NTIS,所有涉及書目性的相關費用成本由國庫支付。與三級組織管理體系相對應,美國建立了“聯(lián)邦政策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制度+項目承擔單位規(guī)章制度”三級法規(guī)制度體系。
根據(jù)美國國家的實際情況,美國的科技報告制度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多層次收藏模式和分類分級共享交流服務模式。NTIS是美國法定的國家級科技報告收藏和服務中心,還負責PB報告的采集、加工、收藏和發(fā)行,同時收藏公開和解密的AD、NASA、DE報告,而國防部、能源部、航空航天情報中心分別負責AD、DE、NASA報告的收藏和發(fā)行。美國《研究與技術法案》賦予NTIS“運行一個永久的科學和技術信息交流中心”的職權,而且“NTIS對其產品和服務收取費用并在可行的范圍補償所有成本”。美國國會曾明確提出,NTIS作為政府對公眾傳播科技信息的機構,應該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并將年度預算列入總統(tǒng)專項經費中[8]。
在科技報告的使用上,制定有安全的使用保護制度。美國政府根據(jù)科技報告的公開程度和使用范圍,按一定的安全機制和途徑分別交流使用公開科技報告、受限科技報告和保密科技報告。國家投入產生的、不危及國家安全、不影響政府政務、不涉及個人隱私的全部數(shù)據(jù)和信息納入“完全開放”管理,通過“公開信息服務體系”交流使用。反之,納入限制或保密管理,通過“內部信息共享服務體系”或“保密信息服務體系”提供服務。同時,美國政府通過制定國家法規(guī)對科技報告公開共享和知識產權等給予法律保護。《版權法》規(guī)定國家所有信息全社會共享,《信息安全計劃》明確規(guī)定了科技報告的發(fā)布途徑控制、使用范圍、密級劃分、使用授權等[9],F(xiàn)AR則規(guī)定:凡由聯(lián)邦政府撥款資助產生的科技報告,其產權屬于聯(lián)邦政府,科技報告的使用應遵循有關國家安全、數(shù)據(jù)保護和新技術傳播條例[8]。在確保國家安全和項目承擔單位利益的同時,促進科技報告的交流使用。
從美國科技報告體系建設歷程和實踐看,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尚需注意以下事項。
(1)科技報告體系有齊全的專業(yè)門類。美國19世紀40年代開始建立PB科技報告體系,隨后又建立DE科技報告體系,到19世紀50年代形成PB、DE和AD三大科技報告體系,到19世紀60年代建成PB、DE、AD和NASA四大科技報告體系??萍紙蟾骟w系的發(fā)展在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其他發(fā)達國家也是如此,先是從原子能、航空航天、國防等相對單一的軍口或民口科技報告體系開始,并逐漸向門類齊全的軍口民口結合的科技報告體系發(fā)展。就我國而言,20世紀80年代率先啟動國防科技報告體系建設,2013年啟動了國家科技計劃科技報告體系建設,2014年相繼啟動地方科技報告體系建設,呈現(xiàn)了軍口民口上下聯(lián)動、齊頭并進的態(tài)勢。
(2) 科技報告的呈交按法律法規(guī)強制執(zhí)行。美國科技報告制度建設顯示,20世紀70年代前,科技報告呈交主要由規(guī)章制度約束,通過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科技報告呈交范圍、程序和方法等。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美國聯(lián)邦采購法規(guī)》的頒布,科技報告呈交上升為依靠法律保障的強制行為。20世紀90年代頒布的《美國卓越法案》則對科技報告及其相關信息的呈交進一步法定化??萍紙蟾娴某式挥梢?guī)章制度約束向法律法規(guī)強制發(fā)展,這是科技報告越來越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決定的。就我國而言,從國務院2014年3月把“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納入《關于改進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8月印發(fā)《關于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到2015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把科技報告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3)科技報告的交流實行有限開放共享。科技報告的絕大部分具有一定的保密等級和使用限制[8],要保障國家的安全。最初,美國科技報告是嚴格限制使用范圍的,幾乎不對外公開,一般都是“機密”“秘密”或者“內部限制發(fā)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眾對國家公共投入的科技成果需求越來越強烈,同時為提高科技報告的使用率,充分發(fā)揮科技報告的價值,相關部門增加了“非密公開發(fā)行”和“公開發(fā)行的解密”科技報告,雖然開放使用的科技報告所占比重還較低,但數(shù)量呈逐漸增多趨勢。比如,美國政府科技報告文獻數(shù)目數(shù)據(jù)庫早在1964建成,之后近20年是限定內部使用的,直到19世紀80年代才開始以簽訂協(xié)議方式公開對外租用。目前,美國每年產生60多萬份科技報告,真正對外公開的只有6萬份左右,不到10%。
(4)科技報告的收藏與服務網絡化。在19世紀60年代前,科技報告的載體基本都是紙質的,存放于庫房之中,其編目和查詢服務一律是現(xiàn)場手工操作,效率相當?shù)拖?。之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美國和許多發(fā)達國家對科技信息的著錄、標引、檢索都逐步實行計算機化,NTIS開始在其信息中心使用計算機編制科技報告文獻書目數(shù)據(jù)庫,并開展日常管理和服務。科技報告的載體也由紙質(縮微膠片)變成電子光盤,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lián)網在美國的迅速推廣和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應用,科技報告的收藏和共享服務走向數(shù)字化、網絡化和分布式,由局域集中式存取服務向廣域(共享服務平臺)一站式存取服務發(fā)展,科技報告的載體上升為磁盤陣列等新的存儲形式。從1996年起,美國的《政府報告通報與索引》《航空航天科技報告》文摘、《能源研究文摘》等科技報告文獻目錄由紙質版升級為電子版,而且通過互聯(lián)網提供免費查詢服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通過互聯(lián)網提供公開科技報告的免費服務成為當今科技報告發(fā)展的一大趨勢,建好基于互聯(lián)網的(互聯(lián)網+)科技報告共享服務和管理平臺成為科技報告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5)科技報告服務機構有穩(wěn)定的政府財政支持。美國NTIS作為政府指定唯一專門從事科技報告收集并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國家級機構,從1945年成立到20世紀90年代末,一直靠發(fā)行和出售科技報告獲取經濟收入來維持“自負盈虧”。到1999年,由于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因美國聯(lián)邦政府機構越來越多地越過NTIS直接將出版物和科技報告信息免費在網上發(fā)布,網上免費信息增多,使NTIS科技報告信息使用量減少,造成NTIS收不抵支,面臨關閉。此時,美國國會明確提出,美國公眾有權了解政府信息及科技信息,因此,NTIS作為政府對公眾傳播科技信息的機構,不僅要存在下去,而且還應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NTIS的年度預算因此被列入了總統(tǒng)專項經費中,在保留 NTIS核心職能的基礎上,還進行了重新定位。從此,NTIS的經費來源轉為政府財政撥款為主、服務收入為輔的方式。政府財政撥款占其每年總收入3000萬美元的65%~75%[5],2011年還實現(xiàn)凈盈利150萬美元[10]。
(6)保護科技報告的知識產權。1976年美國國會修訂了《版權法》,在強調“保護信息擁有人的權益”的同時,明確禁止聯(lián)邦政府機構對自己的工作成果擁有版權。該法第105節(jié)規(guī)定:“版權保護條款下的版權保護,不適用于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作品。”1998年又增加《版權期間延長法案》《千年數(shù)字法權案》。為解決國際互聯(lián)網絡環(huán)境下應用數(shù)字技術而產生的版權保護新問題,1996年12月2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通過了《版權條約》。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等紛紛調整本國的國內立法,逐步完善知識產權體系,對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給予了充分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涉及科技報告在傳播和利用過程中的經濟利益保護問題,在科技報告制度實施過程中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目前,建立科技報告制度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美國是最早建立科技報告制度的國家,現(xiàn)已形成最完善的科技報告體系,并在設立專業(yè)門類、健全法規(guī)制度、實行共享使用、建立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統(tǒng)成功經驗。
我國科技報告體系建設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年來進展較快,2013—2014年科技部成功開展了國家科技計劃科技報告試點工作,尤其是2014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的《關于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fā)〔2014〕43號)出臺后,我國科技報告制度的實施迎來了重大機遇。
當前,在科技部的大力推動下,科技報告工作已在全國上下展開。但是,大多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信息資源管理機構以及廣大科研人員對科技報告制度還缺乏清晰的、完整的、深刻的認識,而且科技報告制度實施本身是一項復雜的、艱巨的、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11],因此科技報告制度在我國全面實施還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
從美國科技報告制度發(fā)展歷程和基本特點看,抓好組織管理和共享服務兩大核心工作,并著力解決好運行機制問題,是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關鍵。 美國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實踐經驗是可以參考借鑒的。
[1]科技報告編寫規(guī)則[S].GB/T 7713.3-2009.
[2]胡紅亮.建立中國科技報告體系勢在必行[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7(2): 33-35.
[3]張愛霞,沈玉蘭.美國政府科技報告體系建設現(xiàn)狀分析[J].情報學報,2007, 26(4): 496-502.
[4]馮長根,饒子和,王隴德,等.建立國家科技報告體系勢在必行[J].科技導報,2011(21):15-16.
[5]賀德方.科技報告資源體系研究[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3(1):4-9.
[6]胡紅亮,王維亮,于潔.網絡時代的科技報告體系建設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49-51.
[7]張愛霞.美國能源部科技報告管理和服務現(xiàn)狀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7(01):89-92.
[8]賀德方,曾建勛.科技報告體系構建研究[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
[9]侯人華.科技報告政策體系及服務方式研究[J].情報學報,2013, 32(5):472-477.
[10]劉春燕,杜薇薇.美國技術報告與NTIS服務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14,46(1):40-44.
[11]賀德方.中國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方略[J].情報學報,2013(5):452-45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 Report from American S&T Report Systems
Yuan Qingchang, Zhang Yuhua, Qiao Zhen
(Shand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Jinan250101)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T) report is a valuable S&T resources, which can reflect the S&T strength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a country or region.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established S&T report 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has built the world's most perfect system of technical reports.Tak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report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examp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T report institu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rends from the six aspects: S&T report category system, laws and regulations, sharing, service mode, input mechanism and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expecting to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the current domestic scientifc and technological report work.
America, S&T report, S&T report system, S&T report development trend
G3
A DOI:10.3772/j.issn.1674-1544.2015.05.007
袁清昌(1969-),男,山東省科技情報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信息資源建設與應用、科技決策支持等;張玉華*(1968-),男,山東省科技情報研究院科技文獻檔案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情報研究;喬振(1985-),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競爭情報。
201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