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考江蘇卷文言實詞考查綜述

2015-01-28 17:57:30熊輝楊海鋒
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學生版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實詞文言史記

熊輝+楊海鋒

自2004年自主命題以來,江蘇高考已經(jīng)走過了十一年。十一年來,語文科目的文言文考查從文本選擇來看,以人物傳記為主,共8篇,另外有2010年卷的《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2012年卷的《伯父墓表》、2014年的論說類書信《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看,從2008年卷南北朝的范曄到2009年卷清代的汪琬,時間跨度一千多年。從傳主所處的時代說,上起東漢如2008年卷的吳漢,下至清初如2009年卷的沈通明,時間跨度近兩千年。從選擇的范圍看,既有官修史書如2006年卷的《宋史》,也有私人著述如2007年卷的《三十國春秋》;既有“正史”如2005年卷的《新唐書》,也有如2011年卷的蘇軾《陳公弼傳》一類的私人文集中文章的選錄。從作者知名度上來看,既有歐陽修這樣的文學大家,也有歷代史館中的無名氏。從數(shù)量上看,十一年來的文言實詞共計考查了42個。從形式上看,又分為考查“加點詞意義的比較”和“對加點詞詞意的理解”兩種;前者見于2005年卷,后者則是其余十年所采用。從內(nèi)容上看,42個詞中,又考了4個雙音節(jié)詞,剩下都是單音節(jié)詞。

如果再加細化,在必考的120個文言實詞中,江蘇高考涉及的分別有:謝、辭、數(shù)、度、屬、率、歸、易、及、愛等11個,其他31個基本都是平時教學過程中要求掌握的,大多都是課內(nèi)向課外的延伸,基本都能從教材中找到依據(jù)。

下面謹以年份為序,逐一疏理解析十一年來的文言實詞考查題。

2004年是江蘇語文高考自主命題的開始,當年的文言文閱讀選自《宋史·徐勣傳》,在實詞考查部分,考查了“勝”“奪”“沮”“更”四個詞。

該年題目要求是選擇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A項“勝”作“能承受”解,在《鴻門宴》中有“沛公不勝桮杓”,句中“勝”用法與此相同。此外,在《寡人之于國也》中,“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等三個“勝”字的用法則作“盡”講,此類例子不勝枚舉。作為答案的B項中,“奪”,題中解釋為“強迫”,實應為“強行改變”。在《陳情表》中,有與此一致的用法:“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又有名句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一句中“奪”即為“強行改變”。C項“沮”,解為“阻止”,《左傳》有言:“左右或沮之”;王勃《上劉右相書》:“重耕耘之務,則邪嬴之計沮矣”;又有詞為“沮其成行”,其中的“沮”便作“阻止”意。D項“更”作“經(jīng)過”解則較為少見,但在《史記·河渠書》中有“漕從山東西,歲百余萬石,更砥柱之限,敗亡甚多”,《史記·大宛列傳》中有“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句,兩處“更”即作“經(jīng)過”解?!恫渡哒哒f》中有“更若役”為“更換”意,《前赤壁賦》中的“洗盞更酌”的“更”作“重新”意,《陳情表》中的“母孫二人,更相為命”中的“更”,則作“輪替、更替”解。此外,“更”還有表示計時單位的“幾更天”,以及本意為“離席,更換衣服”后被借為對“大小便”的婉辭的“更衣”等意。

2005年,江蘇高考語文卷中,文言文文本選自《新唐書·陽城傳》。文言實詞考查了“謝”“辭”“引”“數(shù)”四個詞。

在考查形式上,對文言實詞的考查換了一種形式,采用比較式:每個選項中有兩個有相同實詞的句子,一句來自選文,一句來自課本,要求選出意義不相同的一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查難度。A項課本中的句子來自《鴻門宴》,“是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此處“謝”作“道歉”解,符合文中“及覺,痛咎謝”的文意。此外,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還有“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用法也與此相同。B項是本題的答案項,課本中的句子來自《阿房宮賦》,“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辭”作“辭別、告辭”解,在《鴻門宴》中有“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此外,選文中“強飲客,客辭”,則作“推辭”解,《陳情表》中有“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兩處“辭”的意義一致。C項中,課本中的句子來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江蘇省的高中語文課本采用的是人教社的試驗修訂本·必修本系列教材。在現(xiàn)在使用的蘇教版本中是沒有這一篇的。不過,雖然沒有這一篇,但并不影響現(xiàn)在的學生理解本選項中“引”的用法,因為在現(xiàn)在的蘇教版課本中,便有用法、意義相同的句子:《始得西山宴游記》中有“引觴滿酌”一句,其中“引”與文本中的“即自引滿”一樣,都作“拿、舉”解?!读H藺相如列傳》中“引趙使者藺相如”作“引領(lǐng)、引見”,“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作“拉”,“相如引車避匿”中作“牽、拉”,引申為“調(diào)轉(zhuǎn)”意,《孟子》有“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作“引弓”解,是“引”的本意。D項中的“數(shù)”所采用的課文選句是《史記·魏公子列傳》,無論是文本還是課文都作“多次、屢次”解,與此用法相同的還有《鴻門宴》中“范增數(shù)目項王”一句。

2006年的文言文文本選自《宋書·董槐傳》,考查形式回到了2004年的找出不正確的一項。實詞考查了“遇”“責”“徇”“麾”等四個。

A項“遇槐嚴”中,“遇”作“對待”解,《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這里的“遇”便作“對待”解,《鴻門宴》中“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也是這個意思,《史記·魏公子列傳》中“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一句中的“遇”與此用法相同。B項是答案項,題中解釋“吾屬將責之償”的責為“譴責”,實則應為“要求”。若作“譴責”,《陳情表》中便有“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用法。成語中有“求全責備”,可以對應此處“要求”的意思?!妒酚洝ろ椨鸨炯o》中有多處“責”的用法:“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本作“譴責”,引申為“反省”,“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則作“責任、差使”解,一如“敷衍塞責”?!洞倏棥酚钟小傲钜载熤镎?,作“索取”解。C項的“斬以徇師”一句中,學生對比此處“徇”不甚熟悉,相對熟悉的是“徇私枉法”中“徇”作“順從”解;而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就有“楊熊走之滎陽,二世使使者斬以徇”一句,意義、用法與考題一致,都是表示“示眾”。此外,在《太史公自序》中,“徇”還有“攻占、占領(lǐng)”的意思:“蒯聵玄孫卬為武信君,將而徇朝歌”。不僅如此,文言中還有“徇行”一詞,有“巡視、視察”之意。D項“麾婦人出”中“麾”,解為“揮手使……離去”。麾的本意有“指揮”的意思,此處作“指揮”解亦可通,指揮婦人出去,揮手是“指揮”的具體表現(xiàn),離去則是結(jié)果?!峨x騷》中“麾蛟龍使梁津兮,招西皇使涉予”,“麾”就是“指揮”的意思。“麾”還有“用作指揮的旌旗”解,如“麾下”,指“部下”,《項羽本紀》中就有“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八百余人”,《李將軍列傳》中也有類似的用法。

2007年起,江蘇高考語文對文言實詞的考查形式沿襲了2004、2006年的考查形式,并保持了長達八年的穩(wěn)定期,都采取了“找出不正確的一項”的形式。當年的文言文文本選自《三十國春秋》,這是南朝梁元帝之子蕭方組織編著的一部上起自曹魏明帝時、下至東晉安帝時,以記錄兩晉十六國史事為主的紀傳體史書。這部書從全國語文試題文言文文本的選擇幾率上來說都屬比較小。題目考查了學生對“爽”“刑”“伺”“趨”四個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就題目來看,A項的“爽”作“差錯”解,有幾個常用的例子如“屢試不爽”、“毫發(fā)無爽”?!对姟ばl(wèi)風·氓》有“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其中“爽”的意思,即“差錯”。此外,“爽”還有表示“明朗、清亮”的意思,如“秋高氣爽”;形容人“率直、痛快”用“豪爽”;說人違背約定用“爽約”;感到“舒服、暢快”的“人逢喜事精神爽”等等。B項“刑”為“宰殺”意,在《呂氏春秋·順說》中有“甲之事,兵之事業(yè),刈人之頸,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备哒T注:“刑,殺也?!蹦铣ち骸で疬t《與陳伯之書》中有“刑馬作誓”,也是表示“殺”的意思。C項是答案項,“伺”作“等候”解不合題意,應為“在旁邊陪著”。作“等候”解的“伺”有“伺機而動”;而作“在旁邊陪著”,則如“伺候”。在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中,有句“伺候于公卿之門”,便是此意。D項“趨”作“快走”解,用法和意義與之一致的如成語“趨之若鶩”,在《滕王閣序》中有“他日趨庭”的例子,《樂羊子妻》中“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等。

2008年是江蘇省進入新課改以來的第一年高考,從當年起,高考語文的題型、順序等都發(fā)生了較大幅度的變動。這一年的文言文文本選自《后漢書·吳漢傳》。對文言實詞,則考查了“聽”“迫”“壁”“度”四個詞。

A項中“聽”解為“準許”,《陳情表》中“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與此一致。“聽”本意作動詞,意為“用耳朵感受聲音”,如《琵琶行》中的“如聽仙樂耳暫明”。又有“接受、聽信、接納”的意思,如《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故聽之”、“而聽細說”以及《前出師表》中的“開張圣聽”。此外,還有表示“治理;管理或執(zhí)行事務”的“聽政”、“聽治”、“聽決”,表示“等候;等待”的“聽用”、“聽選”,表示“聽憑,任憑”的“聽其自便”。甚至還有一個比較少的“偵察”的意思,如《戰(zhàn)國策》中“請謂(為)王聽東方之處”。B項“迫”的解釋是“逼近”,在《〈指南錄〉后序》中有“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一句與此相同?!捌取背恕皬娖取薄氨平钡囊馑贾?,還有“危急”之意,如《鴻門宴》中“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在《后漢書·竇融列傳》中有表示“狹窄”的意思,“如西州地勢局迫”。C項的“壁”解釋是“營壘”,是“壁”的一個重要的意思,如成語“作壁上觀”,就是“壁壘、營壘”的意思?!妒酚洝じ咦姹炯o》還有“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的例子。D項作為答案項,將“度”誤解為“考慮”,但作為多音字的“度”在讀作“dù”時,意為“限度”,如《諫太宗十思疏》中“則思三驅(qū)以為度”。而當“考慮”講時,讀“duó”,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在文中“常度”指“常態(tài)”,此處的“度”作“態(tài)度”解,應讀為“dù”。

2009年的江蘇高考語文在2008年的基礎(chǔ)上又有所調(diào)整,在文言文本選擇上則突出了“江蘇特色”,選擇了清代汪琬的《書沈通明事》,是受到較多好評的一年。在文言實詞考查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雙音節(jié)詞,考查了“屬”“引卻”“魁壘”“率”四個詞。

就四個選項來說,A項“屬”讀作“zhǔ”,解釋為“托付”,“屬”通“囑”,意為“托付、委托”,如《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就是一例?!肚袀鳌分小扒綄俨莞逦炊ā眲t是“撰寫”的意思?!逗酥塾洝分小吧袂榕c蘇黃不屬”為“類似”意?!稄埡鈧鳌分小昂馍偕茖傥摹睘椤白珜憽币??!冻噼蒂x》中“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為“勸”意?!肚袀鳌分小叭煌鰢萍蚁嚯S屬”為“相連”意?!俄椨鸨炯o》中“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騎”為“跟隨”意。另外,“屬”讀作“shǔ”時,在《琵琶行》有“歸屬”意,“名屬教坊第一部”。《扁鵲見蔡桓公》中有“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短一ㄔ从洝防锉硎尽胺N類”,“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而欓T宴》中“表示等、輩”,“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吾屬今為之虜矣”等用法。B項考查了“引卻”,實則就是對“卻”的意思的考查,“引”有“帶領(lǐng)”的意思,《魏公子列傳》“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中就是如此。而“卻”作“后退”解則較為常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相如因持璧卻立”,《六國論》中的“李牧連卻之”也是這樣的意思。C項對“魁壘”解釋為“高大”的意思考查幾乎成為“孤例”,筆者一時沒有找到任何與課本相關(guān)的用法或常見的例句。而且,對該詞的詞義理解,2009版《辭?!泛汀掇o源》是有出入的,二書都認為此處“魁”的讀音應該是“kuài”,同是引《漢書·鮑宣傳》:“朝臣亡(通‘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壘之士?!薄掇o源》認為該詞是“雄偉”的意思,《辭海》則認為是“正直磊落”的意思。按《漢書》顏師古注引“服虔曰:‘魁壘,壯貌也。”似應以《辭源》為是?!稘h語大詞典》該條引例:“明宋濂《安道堂記》:‘江淮之間豪杰魁壘之士,翕然附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猶有“魁梧”,也是形容人的身體強壯高大的樣子。D項中將“率”錯解為“率領(lǐng)”,實則此處與《六國論》中“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和《進學解》中“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的“率”意思是一樣的,都是“都、全”的意思。此外,“率”還有表示“率領(lǐng)”的常見意項,如《愚公移山》中“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稘h書·賈誼傳》的“藎謀者率以為是”中,“率”則是“大致,一般”的意思。

2010年起的三年時間里,江蘇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文本都是從名家作品中選擇,如當年就選擇了歐陽修的《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在文言實詞的考查中,又一次出現(xiàn)了雙音節(jié)詞。共有“歸”“容止”“著”“庶幾”等四個詞被放到了題目中。

備選答案中,A項“歸”作“出嫁”解,在古文中是一個重要意項,如《項脊軒志》中“后五年,吾妻來歸”。此外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歸”有“歸還”意,“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返回”意,“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在《項脊軒志》中表示“女子回娘家”,“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需要說明的是,“歸”“寧”常連用,表示“女子回娘家省視、看望父母,向父母問安”。“寧”本作“寍”,是“省視、看望、問安”的意思,如《詩·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敝校@位女子未必就已為人婦。還有表示男子歸省父母的,如晉·陸機《思歸賦》:“冀王事之暇豫,庶歸寧之有時?!钡?。B項將“容止”解釋為“形貌”實際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因為“容止”中,“容”指“儀容、形貌”,“止”則有“居住、止息”的意思。因此,“容止”應解釋為“儀容舉止”較為準確?!稘h語大詞典》“容止”條:“儀容舉止,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卻要》‘湖南觀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卻要,美容止,善辭令。”C項“著”解為“彰顯”,一如現(xiàn)代漢語中的“著名”,杜甫《旅夜書懷》中“名豈文章著”就是“彰顯”的意思。D項“庶幾”解釋為“希望”,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懼而奔鄭,引領(lǐng)南望曰:‘庶幾赦余!”。課文《〈指南錄〉后序》中“中興機會,庶幾在此”是“或許、也許”的用法?!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贰疤饭弧币欢斡小皠t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則是“差不多”的意思。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遵)既往葬子厚,又將經(jīng)紀其家,庶幾有始有終者”則表示“可以(稱得上)”的意思。

2011年的江蘇高考語文卷文言文部分,在延續(xù)了2010年的基礎(chǔ)上又略有變化,沒有再出現(xiàn)雙音節(jié)詞。文本選擇了蘇軾的《陳公弼傳》,考查了“聳”“易”“戟”“蠲”四個詞。

具體而言,A項考查了“聳”,“聳”的“震驚”意項在現(xiàn)代漢語中常有出現(xiàn),比如“危言聳聽”一詞,“聳人聽聞”則由此引出了“使(人)害怕”的用法。B項“易”解為“更換”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用法,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的“易”。而在選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獄,以公少年易之”“易”應理解為“輕視、看不起”,如《史記·高祖本紀》中就有“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一例。另外在《愚公移山》中“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有“變化”的意思?!段迦四贡洝分小翱N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則有“改變”的意思?!稜T之武退秦師》中“以亂易整”則是“替代”的意思。C項“戟”作“約束”解?!瓣痹诟鞒R娹o典中多有兩種意項:1.古代兵器;2.刺激。《漢語大字典》中多了兩個意項:3.伸出食指和中指來指點,形容憤怒或威武的形狀;4.雄。但均未見“戟”有“約束”之意。此處是否是由“兵器”意引申為“約束”,抑或是有其他說法,欲在此求教于大方之家。D項“蠲”作“免除”解,古今如一,《太史公自序》中就有“蠲除肉刑”的實例,《紅樓夢》中寫王熙鳳協(xié)理寧國府時有“如這些無頭緒、慌亂、推托、偷閑、竊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的例子。

2012年的江蘇高考語文卷中,文言文的文本選擇了蘇轍的《伯父墓表》,對文言實詞的考查則延續(xù)了2011年的考查形式,考查了學生對“多”“益”“許”“矯”四個詞的理解。

四個考查對象中,A項“多”的解釋“稱贊”在古代漢語中是一個重要的用法,其意為“推崇、稱贊”,如《史記·商君列傳》:“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薄稘h書·灌夫傳》也有“士亦以此多之”的例子。此意至遲在先秦時就已出現(xiàn),在《韓非子·五蠹》就有“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钡挠梅?。B項中“益”誤解為“有利”,此意在《燭之武退秦師》中有例“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聯(lián)系上下文,此處當作“增加,增多,充實”解,即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和諸葛亮《前出師表》中“至于斟酌損益”的用法。益本是“溢”的本字,指“水漫出,引申為漲水”,如《呂氏春秋》:“澭水暴益”之例。此外還有表示“更,愈”的,如《師說》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黃州快哉亭記》中的“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在《阿房宮賦》中有表示“逐漸,漸漸”的例子,“獨夫之心,日益驕固”?!耙妗边€有表示“利益、好處,引申為有益”的意思,如《論語·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薄读婀賯餍颉返摹皾M招損,謙受益”等。C項“許”作“期望”解,一如陸游《書憤》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除此以外,“許”還有多種意思,《燭之武退秦師》中“許君焦、瑕”和《陳情表》的“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是“答應、允許”?!队薰粕健防铩半s然相許”是“贊成”?!队^書有感》那句“問渠那得清如許”是“這樣”?!缎∈队洝返摹疤吨恤~可百許頭”是“表約數(shù)”?!段辶壬鷤鳌返摹跋壬恢卧S人也”則是表處所。D項中“矯”解釋為“假傳”是古代漢語中的常見意項,如《五人墓碑記》中的“矯詔紛出”和《史記·魏公子列傳》中“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就是這樣的意思。

2013年,江蘇高考語文卷的文言文本選擇又回到了傳統(tǒng)的二十五史的范圍中,選擇了《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的《魏略·李豐傳》。對文言實詞的考查則顯得中規(guī)中矩,“然”“及”“制”“誡”都是考查的幾個詞常見意項,考查難度也是歷年來比較容易的。

A項“然”解釋為“這樣”,可見于《前赤壁賦》“何為其然也”中的用法,《六國論》中“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是“(雖然)這樣”。B項“及”的解釋“等到”,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與此相同。此外“及”還有很多例子,如《〈指南錄〉后序》中“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表示“接近”。《師說》中“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表示“比得上”。《燭之武退秦師》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表示“達到”?!洞倏棥分小耙蝗孙w升,仙及雞犬”表示“涉及”。C項中“制”解釋為“節(jié)制”,屬于望文生義的錯誤,代入原文中根本說不通,“疾滿百日當解祿”,請病假滿一百天就應當停發(fā)俸祿,這是一項制度,所以“制”,應釋為“制度、規(guī)定”。此外,在《項脊軒志》中“其制稍異于前”的“制”則是“規(guī)制、格局”的意思。D項的“誡”,解釋為“警告”,如《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誡守者勿敢言。”諸葛亮《誡子書》,題目中的“誡”就解釋為“警告、告誡”,是一個一直用到現(xiàn)在的用法。

2014年的江蘇高考文言文,有了幾點變化,首先是取材范圍突破了以往一貫的“人物傳記”類文章,選擇了柳宗元的《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這是一篇論述類的書信體文章。其次,題型在延續(xù)中也有變化,雖說對實詞的考查延續(xù)了一貫的找出不正確的一項,而并沒有出現(xiàn)此前多地模擬卷中出現(xiàn)的填空形式,但選擇題取消了人物形象分析題,而代之以多年沒有出現(xiàn)過的對文言虛詞的考查;取消了對文本的分析概括的選擇,而代之以考生自己概括“作者拒絕做嚴生老師的原因”,既考查了考生對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也變客觀題為主觀題,與此前部分模擬卷中的題型相同;再者,文言翻譯題由先前的三句10分減少為兩句8分,減少的兩分分別加到了對“作者拒絕做嚴生老師的原因”的概括分析和古詩詞鑒賞題中。實詞考查了“益”“責”“攻”“愛”等四個,是一個兩舊配兩新的考查方式。

A項的“益”是一個在2012年實詞考查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詞。其意前文已述,在此不贅。B項是答案項,考查了“責”的意思,這個詞在2006年的高考中也已經(jīng)考查過了。在這里是“要求”的意思,和2006年的考查點是相同的。C項的“攻”是一個新詞,文中意為“加固”,是對其本意“堅固”活用為動詞的延伸用

法。一說此處通“功”,“指器物精好、堅固”,如《管子·七法》:“器械功則伐而不費?!贝送?,該詞還有常見意項“攻打,進攻”,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明年,秦復攻趙,拔石城”。也有表示“指責過失,抨擊”的,如《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在常用語“以毒攻毒”中表示“治療”。《師說》中“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則表示“學習、研究”。與之類似的還有《論語·為政》中“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表示“從事某事,進行某項工作”。此外,該詞還有兩個常見的通假用法,一通“工”,表示“善于”,如《戰(zhàn)國策·西周策》:“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币煌ā肮病?,表示“供給”,如《韓非子》:“負任之旅,罷于內(nèi)攻?!盌項對“愛”的考查也是先前沒有過的,但常見于各類資料須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之首。文中“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解釋為“吝嗇”?!睹献印分杏小鞍傩战砸酝鯙閻垡病迸c此意相同。此外,愛有表示“喜愛”的,如《觸龍說趙太后》中“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庇钟斜硎尽皭圩o”的,如《論語·學而》:“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和常見的“仁者愛人”?!蹲髠鳌分杏斜硎尽坝褠邸钡摹靶謵鄣芫础敝f?!墩撜Z·八佾》有“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則表示“愛惜,憐惜”。而在對《詩·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中“愛”的解釋則分為兩種,一種認為表示“通‘僾‘薆”,表示“隱蔽”,即如《禮記·禮運》所謂“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瘪R瑞辰《通釋》:“愛而,猶薆然也”;還有一種即通行見解,自東漢以降,鄭玄箋、孔穎達疏俱作“愛悅,喜歡”解。又由“喜愛”引申而為“情愛”,進而為“男女之愛”。

(作者:熊輝、楊海鋒,江蘇省興化中學)

猜你喜歡
實詞文言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摭談聞一多的文言詩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6
文言文實詞詞義推斷的基本策略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斷句判斷法
文言實詞推斷法
例說文言實詞解題誤區(qū)及對策
語文知識(2014年2期)2014-02-28 21:59:27
高州市| 英吉沙县| 咸宁市| 年辖:市辖区| 澳门| 临沭县| 宜章县| 临江市| 陆丰市| 中西区| 庐江县| 江安县| 长海县| 鄂伦春自治旗| 凤凰县| 定陶县| 珲春市| 太原市| 中卫市| 迁西县| 久治县| 安顺市| 屏山县| 绍兴县| 阜宁县| 台江县| 上蔡县| 青岛市| 潞西市| 建德市| 理塘县| 南华县| 新河县| 桂阳县| 玉溪市| 阿鲁科尔沁旗| 理塘县| 吉隆县| 个旧市| 饶平县|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