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與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簽訂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協(xié)議
本刊訊 日前,廣西師范大學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副院長李瀟等一行5人,來到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進行交流,同時代表學院與該中心簽訂了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協(xié)議。據悉,簽訂協(xié)議后,廣西師范大學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yè)的5名優(yōu)秀學生和汽修專業(yè)的1名優(yōu)秀學生將來到該中心,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教育教學實習體驗。6名優(yōu)秀學生將利用該中心現有的職教資源和實習平臺,將先進的職業(yè)指導技能和職業(yè)管理理念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為該中心的建設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張 霞)
協(xié)議簽訂儀式。
桂林市啟用“班班通”平臺
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
本刊訊 近日,桂林市教育資源應用中心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項目正式啟動。據悉,桂林市教育資源應用中心于2013年10月開始建設,歷時一年建設完成。該中心將通過專屬網絡與19所市直學校聯成教育城域網,為桂林市各中小學校提供優(yōu)質教育資源及各類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服務。該中心門戶網站設置了“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絡空間人人通”云服務平臺、“互動教學與精品課資源”云錄播平臺、“中小學數字圖書”云服務平臺、“區(qū)域性圖書館資源”共享管理系統(tǒng)、“班班通設備”云管理系統(tǒng)等,今后,教師可通過這些平臺進行備課授課、同步導學、學科教研,同時可開展網絡教研互動、校際協(xié)同教學、精品課錄制等教研活動。學生可通過此平臺同步導學、網上提交作業(yè)、測評提升、專項培優(yōu)、輔導答疑。此外,該平臺還具備同步輔學、家長學堂、家校互動等功能。
(桂文)
梧州市啟動中小學教師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本刊訊 最近,梧州市舉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啟動會暨“圓夢1+1”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縣級骨干教師培訓班。據悉,該市從2014年起實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預計到2017年完成全市27 300名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每年度不少于50個學時的能力提升培訓,提高教師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進教學手段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提供保障。該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黃振饒在會上指出,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理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點和關鍵,加快各中小學校的信息化基礎環(huán)境建設和資源建設,加強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特別要注重農村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研究和成果的推廣。(桂文)
上思縣組織300多名文化志愿者
開展城鄉(xiāng)文化活動
本刊訊 一周一場群眾廣場晚會,一月一期中學生才藝表演,一年組織10多個文化社團……2014年年初以來,防城港市上思縣已舉辦11期“明江之星”才藝表演活動。據悉,該活動是該縣教育局借鑒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月賽加年度總決賽的形式,組織學生個人或團體參賽,在豐富城鄉(xiāng)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該縣還依托青少年活動中心、鄉(xiāng)村少年宮等場所,常年提供圖書和電腦管理員、興趣班助教、活動助理等崗位,成立了“光影社”“文學社”“花語社”“音韻社”等13個文化社團,積極組織開展“基層服務年”文化志愿者行動,廣泛開展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春雨工程”的“大講堂、大展臺、大舞臺”活動,免費給愛好文藝的群眾、學生上培訓課,到城區(qū)、鄉(xiāng)村免費演出,豐富了城鄉(xiāng)群眾的文化生活。(桂文)
那坡縣“紅十字生命救護”
走進校園
本刊訊 日前,百色市那坡縣紅十字會走進該縣6所中小學,舉辦了10期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班,共有1 600名師生參加了培訓。培訓內容涉及防溺水應急救護知識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的應急救護技巧。培訓團隊圖文并茂地講解了以上突發(fā)事件的應對措施和傷口處理技巧,并現場演示了心肺復蘇、氣道梗塞急救和創(chuàng)傷包扎等操作方法,受到師生們的普遍歡迎。培訓班上,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還發(fā)放了紅十字核心業(yè)務宣傳資料約27 000份、紅十字自救互救匯編1 600本。
(周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