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加強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懷孕母牛,特別是妊娠后期母牛飼養(yǎng)管理得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初乳的質量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因此,對妊娠母牛要合理供應飼料,飼料配比要適當,給予足夠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飼料,勿使饑餓或過飽,確保母牛有良好的營養(yǎng)水平,使其產后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以滿足新生犢牛的生理需要。母牛乳房要保持清潔。有條件的奶牛場或養(yǎng)牛專業(yè)戶,可于產前給母牛接種大腸桿菌疫苗、冠狀病毒疫苗等,以使犢牛產生主動免疫;要保證干草喂量,嚴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母牛過肥和產后酮病的發(fā)生,以減少犢牛中毒性腹瀉出現的可能;牛舍要保持清潔、干燥,母牛要適當運動;產房要寬敞、通風、干燥、陽光充足,消毒工作應經常持久;產圈、運動場要及時清掃,定期消毒,特別是對母牛產犢過程中的排出物和產后母牛排出的污物要及時清除;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沖洗,每隔7天~10d用堿水沖洗食槽和地面;凡進入產房的牛,每日刷拭軀體1次~2次,用消毒藥對母牛后軀進行噴灑消毒,使牛體清潔。
②犢牛的飼養(yǎng)。新生犢牛在出生30min內一定要吃到初乳,因初乳中含有多種抗體,能增強犢牛的免疫能力。同時飼喂犢牛要做到“三定”,即“定時、定量、定溫”,防止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犢牛在30日齡~40日齡,哺喂量可按初生體重的1/10~1/15計算,1個月后可逐漸使全乳的喂量減少一半,用等量的脫脂乳代替。2月齡后停止飼喂全乳,每日供給一次脫脂乳,同時補充維生素A、D及其他脂溶性維生素。飼喂發(fā)酵初乳能有效預防犢牛腹瀉。初乳發(fā)酵和保存的最適溫度為10℃~12℃。每天可加入初乳重量1%的丙酸或0.7%的醋酸作為防腐劑。保證飲乳衛(wèi)生和飲乳質量,嚴禁飼喂劣質牛乳和發(fā)酵、變質、腐敗的牛乳。應將初乳和牛奶加熱到36℃~38℃后飼喂。
治療發(fā)病后要及時醫(yī)治,可喂服磺胺脒、蘇打粉各4g~6g,乳酶生2g~3g,一次內服,每天2次~3次,連服3d~5d;新霉素、鏈霉素等1.5g~3g,蘇打粉3g~6g,一次內服,每天2次,連用3d~5d。病情重者要肌注抗生素,靜注復方生理鹽水、葡萄糖等。對脫水嚴重的要大量補充液體,可用5%葡萄糖鹽水3 000mL、20%葡萄糖液300mL、5%碳酸氫鈉液250mL、20%安鈉咖液10mL一次靜脈注射。體溫升高的病牛肌注安痛定、地塞米松、利巴韋林。
對于新生犢牛病毒性腹瀉,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對癥治療和加強護理可以減輕癥狀,增強機體抵抗力,促使病??祻汀D壳?,對預防新生犢牛病毒性腹瀉,我國已生產一種弱毒凍干苗,可接種于不同年齡和品種的牛。接種后表現安全,接種后14d可產生抗體,并維持1年以上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