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云
(江蘇省海安針灸推拿學校,江蘇 海安226600)
“瀉必用方,補必用圓”與“瀉必用圓,補必用方”分別出于《素問·八正神明論》和《靈樞·官能》,主要論述掌握針刺補瀉的規(guī)律時機及補瀉手法,在《內(nèi)經(jīng)》中,敘述針刺補瀉規(guī)律及針刺補瀉手法,“瀉必用方,補必用圓”與“瀉必用圓,補必用方”可謂精華之處。
《素問·八正神明論》云:“瀉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nèi)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zhuǎn)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故曰瀉必用方,其氣乃行焉。補必用圓,圓者,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針也,故圓與方,非針也”。
方,本義有一種本則的含義,考《孟子·離婁上》“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引申即為一種準則,《詩·大雅·皇矣》有“萬邦之方”的記載?!赌臃▋x》還有“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guī)”的話,故“瀉必用方,補必用圓”實際上指出了針刺補瀉時必須掌握的規(guī)律[1]。
何以看出《素問·八正神明論》中的“瀉必用方,補必用圓”指的是針刺補瀉時必須掌握的規(guī)律呢?在此不妨錄用一些名家的看法以證之,張志聰云:“方圓之道,非用針之妙,在得氣之神也”,此即說明了方圓并不是指針,而是指如何促使得氣取效,這是針刺的目的所在,為此即應(yīng)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當然,在《素問·八正神明論》中講得是比較清楚的。張志聰在解釋“瀉必用方,其氣乃行焉”這句話時,特別強調(diào)了這個問題:“氣方盛,月方滿,日方溫,則人之真氣充而邪氣勿瀉也。身方定,陰陽不相錯也,思方吸而內(nèi)針,吸天地之氣以助其氣也,故瀉必用方,其氣盛而勿行焉”,從而說明了這種規(guī)律是掌握適當?shù)臅r機。從另一方面講,方圓亦有表天地之意,例如《淮南子·本經(jīng)訓》記載:“戴圓履方”,方選漢班孟堅西都賦中有“據(jù)坤靈之正位,放大紫之方圓”的句子,唐呂向注釋此話:“言建宮室,方圓取象天地”。自然方圓有指天地之說法,可以看出“瀉必用方”就方義而引申解之,則方者以天人之氣方盛,天氣盛以月方滿,以日方溫也;人氣盛,以身方定,以息方吸也,此時再按呼吸補瀉的方法進針;故瀉必用方,候其氣盛而行焉,可見瀉必用方指的是針刺補瀉的時機[2]。
就掌握針刺補瀉的適當時機這種規(guī)律而言,“補必用圓”則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問題,張志聰說“補必用圓者,圓活其氣之周行于外內(nèi)也,經(jīng)氣周行,則移其真氣之隆至矣”。針刺補法也就是在掌握適當時機進針以能疏通經(jīng)絡(luò)、運行氣血,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總而言之,“瀉必用方,補必用圓”指出了針刺時應(yīng)掌握的具體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即針刺的時機,其實,有關(guān)這一點,并不是在《素問·八正神明論》中才提到的,在《內(nèi)經(jīng)》中有許多地方都有這個方面的論述,例《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說:“粗守關(guān),上守機”,意為上工能了解經(jīng)氣至的時機。“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不知機道,叩之不發(fā)……”這里就指出粗工與上工的最大差異也就是不能掌握針刺的這種規(guī)律,即不能及時掌握補瀉的時機?!盀a必用方,補必用圓”這種補瀉規(guī)律要領(lǐng)即根據(jù)氣的盛衰、呼吸之氣的出入,而進針或出針的不同原則,為針刺的補瀉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這種規(guī)律為后世所創(chuàng)的“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3]。
當弄清了《素問·八正神明論》中的“瀉必用方,補必用圓”的含義之后,再來看看《靈樞·官能》中的“瀉必用圓,補必用方”又應(yīng)作何解釋。
《靈樞·官能》云:“瀉必用圓,切而轉(zhuǎn)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懈,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用針之要,無忘其神?!?/p>
圓,除與方相對,有表規(guī)則、天地之外,還有宛轉(zhuǎn)、滑利的含義,例如《牡丹亭·驚夢》中云:“厲厲鶯歌溜的圓”?!鹅`樞·官能》中的瀉必用圓的“圓”實指一種圓活流利的針法。《太素》卷十九知官能注:“員謂之規(guī),法天而動,瀉氣者也”,意為:如用瀉法,必須圓活流利,按《靈樞·官能》原意是瀉法必須員活流利。逼近病所而捻轉(zhuǎn)針頭,這樣,經(jīng)氣就能通暢,快進針,慢出針,以引邪氣外出,進針時,針尖的方向迎著經(jīng)氣運行的方向,出針時搖大針孔,邪氣就會很快地消失,可見,圓活流利針法的重要[4]。
“補必用方”的“方”,還有表形體正直的說法,《辭源》中記載:周禮考工記與人,圓者中規(guī),方者中矩,意表示端正,正直,可見這里的“方”是指運用補法時的一種手法而言,也就是說手法必須端靜,從容而和緩,然后再行針刺的各種手法。正如《太素》卷十九知官能注:“方謂之矩,法地而靜,補氣者也?!?/p>
以上所論《靈樞·官能》中“瀉必用圓”與“補必用方”主要是指圓活流利的針法及手法?!鹅`樞·官能》特別指出了這個問題。“用針之要,無忘其神”。指出了針刺的主要目的在于調(diào)養(yǎng)神氣、推動生機,借以扶正祛邪,正如《太素》卷十九知官能所云:“用針之道,下以療病,上以養(yǎng)神,其養(yǎng)神者,長生久視,此大久視,此大圣之大意”。
強調(diào)針刺的手法,在《內(nèi)經(jīng)》中還可以見到許多,例如《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載:“持針之道,堅者為寶”,《素問·寶命全形論》中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手動若務(wù)……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等等。
綜上所述,《素問·八正神明論》中“瀉必用方,補必用圓”提出了針刺補瀉時必須掌握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就是要掌握人體體內(nèi)氣血的變化情況。而《靈樞·官能》中的“瀉必用圓,補必用方”主要是指針法、手法,這兩種理論在臨床具體運用時,主要表現(xiàn)在“治神”與“得氣”的掌握這兩個方面?!爸紊瘛笔且筢t(yī)生在針刺治療中掌握和重視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機體的變化。精神因素在針灸臨床治療中對醫(yī)患雙方都有密切的意義?!暗脷狻笔沁M針后施以一定的行針手法,使針刺部位產(chǎn)生經(jīng)氣感應(yīng),針刺必須在得氣的情況下,施以適當?shù)难a瀉手法,才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5]。在此,可以看出,雖然“瀉必用圓,補必用方”講的是針刺補瀉方法,但二者在臨床運用時,是相輔相成的,不可斷然分開,它們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其目的都是以針刺治病獲效,正如馬蒔所云:“其辭雖不同,大義則兩相通”。
[1] 吳紹德.“瀉必用方”,“補必用圓”釋解[J].上海針灸雜志,1997(2):34-35
[2] 王繼.“瀉必用方”“補必用圓”新解[J].中國針灸,2000(6):382
[3] 程士德.素問注釋匯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391-398
[4] 河北醫(yī)學院.靈樞經(jīng)校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311
[5] 郭靄春.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校注語譯[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9:47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