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征
對于疾病,我們所做的種種,目的是重獲并保持健康??煽傆腥松岜局鹉?,偏執(zhí)、頑固地把“不用藥”當做終極目標。
王大爺今年55歲,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2年多,嚴格控制飲食、堅持運動,但一直沒有用藥。目前人越來越瘦(BMI18.5),血糖也不高(空腹6.5、餐后8.2、糖化5.6%),他很糾結到底要不要用藥?
糖尿病前期(或早期)、通過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達標,這樣的情況下,降糖藥,用還是不用?
對于處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如果不做任何干預,幾乎所有人都會進展為糖尿?。ǘ皇侵皩W術界曾以為的2/3),但有效的生活方式管理能夠大大降低這一風險。著名的“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給出證明:同樣都處于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預組的糖尿病發(fā)病率下降了43%、平均推遲發(fā)病3.6年。
因此,我們提倡首選生活方式干預的辦法來預防糖尿病,而非首選藥物。干預的方法也已經(jīng)不僅僅是少吃、多動這么簡單,還需要政府牽頭的社區(qū)推廣,營養(yǎng)師、運動指導師、心理指導師等專業(yè)衛(wèi)生人員的培養(yǎng)和資格準入體系的建立。而目前我最看好的,是以各種健康管理app為代表的移動新醫(yī)療的普及,它們在糖尿病預防和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將至關重要、未可限量。
以上是些大道理,對于個體病例,還需要個體分析。比如這位王大爺?shù)那闆r,需不需要使用降糖藥?
歸功于嚴格的飲食和運動管理,這位病友疾病進展的勢頭被有效遏制,血糖處于自身代償能力的管控之下。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代償是一種暫時、脆弱的平衡,而且由于過于苛刻的限食,導致營養(yǎng)攝入不足、體形消瘦,這會帶來新的問題。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建議適當增加攝食總量、改善消瘦狀態(tài),在此期間,如果出現(xiàn)血糖明顯波動,可以應用糖苷酶抑制劑等藥物。
合適、必要的藥物是我們對抗疾病的有力助手,但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醫(yī)生巴不得讓你多用藥,他們才好拿回扣。”堅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shù)。
對于疾病,我們所做的種種,目的是重獲并保持健康??煽傆腥藭涀畛醯陌l(fā)心,反而舍本逐末,偏執(zhí)、頑固地把“不用藥”當做終極目標,可以忍饑挨餓、甚至飽嘗苦痛,但建議其吃藥、尤其是長期用藥,卻比什么都難。
人們普遍對藥物存在顧慮,認為“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就不吃”,這些觀點無可否認,但有些時候,當用藥之利遠大于弊時,實在沒必要刻意排斥醫(yī)生指導下的合理用藥。
還有一個常見的擔心,是“糖尿病吃上藥就不能停、必須終生用藥了?!边@幾近荒唐,藥品又不是毒品。導致糖尿病患者必須終生用藥的,其決定因素是疾病本身,而不是藥物。反而是在很多時候,由于“早用藥”改善了病情,最終能實現(xiàn)“少用藥”、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不用藥”。
總的說來,疾病有其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糖尿病,我們可以推遲它的發(fā)生、延緩它的進展,甚至短期逆轉(zhuǎn)、康復。但如果把糖尿病放在漫長的時間跨度里,從宏觀、大處著眼,它一定是呈現(xiàn)從無到有、由輕到重的趨勢。我們要做的,是順應當下的狀態(tài),依勢而為,而不是干螳臂擋車的傻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