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真法師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傾訴者、點撥者,我實際上成了一個沒有什么個人休息時間的心理輔導員。佛家講禪,禪就是悟。悟性在哪里?悟性在體驗,悟性在自心。你有了體驗,悟性大門就打開了。
這道題目,也是看了一個故事后才得到的。后面再說這個故事,先說我的故事:我的確病了,全身都是病。幾位專家看了我的“人體圖解”后,向我指出,必須休息,每天要有70﹪的休息時間。阿彌陀佛,這怎么可能?一天中,把我的幾次睡眠時間計算在內(nèi),大概也只能是40﹪-50﹪的休息。生病了,為什么又不能休息呢?
一位福建的弟子,帶了一位老板來。他是上市公司老總,事業(yè)堪羨,但是他來到我這里,憂郁地說,不行了,我這兩年倒霉了,經(jīng)營不下去了,怎么辦好,請師父開示。我寫了一幅字送給他:“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怡然,愿君活得安然”。一共七個“然”,然后問他:君以為然否?與君共勉。他反復看,他畢竟是有悟性的,轉(zhuǎn)憂為喜,什么話也沒說,愉快地走了。
一位手巧藝精的老居士,經(jīng)常編結一些吉祥物,做成藝術品送人。她只是祝福與結緣,從不貪圖什么,可是偏偏有人說壞話,說她攀緣,討好別人。她很委屈,來問我,好事也不能做了?能,做好事,是生命境界;閑言碎語,是凡塵垃圾。
一位有家庭有兒女的居士,在網(wǎng)上認識了一些熱情奔放的網(wǎng)友,示好者、追求者,不一而足。是拒絕,還是接受呢?內(nèi)心很矛盾,來問如何是好。夫妻是一生一世,婚外情是害人害己。
我實際上成了一個心理輔導員,怎么休息呢?
生活中,的確需要有心理的傾訴者、點撥者。我?guī)缀跏且粋€沒有什么個人休息的忙碌者,就在此時,我讀到了下面這個故事。
我在國小當級任老師,除非你不做,要做,一天的工作量絕對累人。上至學生午餐,下至尿液收集,吃喝拉撒,樣樣要關心。
“累死了”,成了我的口頭禪。每天下班回到家,累得不想動,聽的人也已習慣無所謂。
我的本意是告訴孩子,媽媽工作太累,你要幫忙做點家務,誰知,不但起不了作用,就連我那從事教育的另一半,也都不相信我的累,豈止隔行如隔山,連不隔行也隔山了。
一次因緣際會,暑期過后,開學不久,學校要請為期兩周的短期代課老師,因我大力推動,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欣然前往。
才代課三天,女兒回到家已癱成一團,直喊腰酸背痛吃不消(這還不包括批改作業(yè),我想,后面還有的瞧呢),果然不到一星期,與學生都熟了,連休息時間也要放棄,去“與小朋友同樂”。后來的一星期,她是靠了一份僅存的不服輸不信邪,勉強把短期代課完成的。
大學開學了,女兒要去學校讀書了。她給爸爸留下一封信:請體諒媽媽的辛苦與勞累,您多為家務幫幫媽媽吧。
我喊累喊了那么長時間,不及女兒在短時間內(nèi)有了自己的體驗。
作者在結束語處寫道:“我的吶喊,只不過是令人生厭的說教,聽者過耳即逝。而女兒有了體驗,才升華到對人對事的認識與體諒。對我來說,這才是教育,對她來說,這就是成長?!?/p>
這則故事,太感人了。體驗是體諒的開始,體驗是真正的悟性。佛家講禪,禪就是悟。你的悟,是你自己給自己的,別人無法給你。你有了體驗,你的悟性大門就打開了。你有了悟性,你就不是凡人常人了。
悟性在哪里?悟性在體驗,悟性在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