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薇
摘要:聲樂藝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音樂形式,是由多種學科共同組成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有著自身獨特的體系結構。而聲樂藝術自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和凝聚力在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 ?聲樂藝術 ?美育 ?凝聚力
校園音樂文化是中國古代文人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相結合后的“學院派”音樂文化,它繼承了中國古代文人追求高雅、脫俗的氣質,又融合了各種西方音樂流派創(chuàng)作、彈、唱的藝術創(chuàng)新。曾遂今先生的《中國大眾音樂》一書中這樣描述“學院派”音樂文化:20世紀以來,中國的學院派音樂文化經(jīng)過了萌芽、興起、曲折和逐步完善的歷程。因此,中國音樂從過去孤獨的自我封閉到今天寬容的開放進取,現(xiàn)當代學院派音樂文化起到了歷史性的橋梁作用。如今的大學生校園音樂文化就是繼承了早年的“學院派”音樂文化并有所演變。而校園音樂文化由大學生自身或由學校主導的、輻射面較廣的一種文化形式。而聲樂藝術構成了校園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聲樂藝術的主導作用
大學校園音樂內容和形式雖然較多,但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來源于從事音樂技能專業(yè)學習的學生,他們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專業(yè)音樂知識和技能,能夠熟練掌握音樂理念,并把學習到知識技能向周圍人群進行傳播,他們是校園音樂教育的主體部分。另一方面是在其他專業(yè)中,部分學生通過選修學習音樂知識來了解音樂,他們絕大部分是音樂愛好者,在校園里成立了許多社團并活躍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里,他們是校園音樂文化的傳播者和支持者,由于他們的存在才使得校園音樂文化形成了百花齊放、春色滿園的局面。而在這些校園文化傳播者的中間,聲樂藝術形成了校園文化的主導地位,在校園文化活動中不能缺少聲樂藝術對青春的感召力,不能缺少聲樂藝術對生命的啟發(fā),不能缺少聲樂藝術對思想的激勵,大學生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以純潔的、單純的心態(tài)用音樂去感知生活,與聲樂藝術自身的闡發(fā)形式也是相呼應的。
二、聲樂藝術自身的美育作用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源遠流長,在原始氏族社會中就產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隨著歷史的變遷,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變化,民族音樂也隨著變化和發(fā)展。它用音樂這個特殊的方式記載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精神面貌和人文背景。它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淀了各民族的藝術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具有鮮明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培育人們積極向上,團結一致的最高精神境界,具有無形的教育作用,我們校園音樂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充分發(fā)揮音樂在美育中的作用,加強校園音樂教育,開展校園音樂活動,以學校為實施美育的主要陣地,社會、家庭、各種媒體為學校實施美育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使校園音樂文化成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實施音樂教育的過程,是學生不斷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欣賞經(jīng)典音樂、了解中外音樂發(fā)展史的過程。而聲樂藝術包含了音樂結構、音樂語言、文化歷史等等,是一門綜合性強的藝術形式,學生們可以通過聲樂的歌詞提升理論審美修養(yǎng),通過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提升民族凝聚力,通過作品的音樂結構提升音樂技能知識。如果能夠在校園文化中加大對聲樂藝術的練習和聲樂作品的選擇,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聲樂作品內涵的凝聚作用
校園是一個包容的場所,能夠對各種文化思潮進行包容和接納,校園音樂文化的傳播和輻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音樂文化資源及音樂活動場地與設施得以積極的開展,聲樂藝術作為一門藝術,它是歌聲和音樂以及文學語言的有機組合,有研究表明:“以文藝學作為聲樂藝術的理論基礎,導致了中國傳統(tǒng)聲樂技術審美準則的理想化,以生理學作為聲樂藝術的理論基礎,導致了西方聲樂技術審美準則的理性化?!币魳费莩哂袑蚬δ?、教育功能、娛樂功能,能夠將校園音樂文化凝聚在一起,如通過合唱排練與演唱,在音樂演唱的合作過程中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表現(xiàn)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一根小小的指揮棒,凝聚了所有的注意力,那一刻學生所有的思維都凝聚在此,絲毫無其他的雜念。這對于同學間的合作能力,通過聲樂藝術的研究和合作,從理念上把經(jīng)驗和直觀知識上升到理論范式中來,使得參與者的思想升華到更好的境界,聲樂藝術集技能型、知識性和藝術性為一身,在演唱的過程中,如果能做到在對作品所蘊涵的思想和情感上溝通,以“聲情并茂”感染到觀眾,那么就說明在人文價值的理解上實現(xiàn)了二者的審美溝通。聲樂藝術最原始的功能是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激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從能安撫嬰兒啼哭的搖籃曲到表達戀愛情感的情歌,再到豪邁的進行曲將人們團結在一起,直至使人振奮、萬眾一心的國歌……。只有聲樂藝術能夠表達情感、表現(xiàn)心情、表達時代精神、表現(xiàn)國家的追求,聲樂藝術可以將人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它以簡單的節(jié)奏和情感表達吸引了人們的參與,而且是從眾參與,這種聲樂藝術本身的特性,使得其具有審美教育的功能,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聲樂藝術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聲樂藝術易于操作,人們可以簡單掌握,它的這些特性是審美教育領域特有的特征,能更好地為校園音樂文化服務。
參考文獻:
[1][蘇]N.K.那查連科.歌唱藝術[M].汪啟璋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2]徐行效.聲樂心理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許講真.歌唱藝術語言[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