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油松不同種群2年生苗木光合特性的比較*

2015-01-17 05:42:52周麗楊學嬌陳詩徐楊蔡年輝許玉蘭段安安李悅
西部林業(yè)科學 2015年3期
關鍵詞:油松光合作用生理

周麗,楊學嬌,陳詩,徐楊,蔡年輝,許玉蘭,段安安,李悅

(1.西南林業(yè)大學西南山地森林保育與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云南 昆明650224;

2.云南省保山市森林資源管理總站,云南 保山678000;3.北京林業(yè)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北京100083)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松科(Pinaceae)松屬(Pinus)的常綠喬木。生于海拔100~2 700 m地帶,多組成純林。極喜光,耐貧瘠,適于干冷氣候,不耐水澇及鹽堿[1]。在砂地、微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及鈣質(zhì)黃土上均可生長,根系發(fā)達,生長迅速,材質(zhì)優(yōu)良,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為西北地區(qū)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2]。油松自然分布區(qū)范圍廣,分布于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四川北部等14個省 (市、區(qū))。隨著分布區(qū)內(nèi)地理變化,不同種群的油松在生理、生態(tài)、抗性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種源和地理小種,其生長環(huán)境和水分生態(tài)系統(tǒng)日漸惡化[3~5]。近年來,關于油松和云南松 (P.yunnanensis)參與高山松 (P.densata)的雜交起源研究報道較多[6~11],結(jié)果表明不同群體雜交起源的多樣性,油松不同種群在參與高山松雜交起源中遺傳組成不一樣[6~7,10]。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是綠色植物生存和生長的重要生理過程,其中光合作用又是植物體內(nèi)最重要的化學反應[12~13],是對環(huán)境條件變化比較敏感的生理過程,是植物環(huán)境適應性研究的重要方面。不同地理種源油松移栽到與其分布區(qū)具有不同光照強度的云南松分布中心區(qū)后,其對光照的適應及光合生理特性等尚未見相關報道。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以油松分布區(qū)范圍內(nèi)的8個代表性種群為對象,研究其在云南松分布中心區(qū)生境下苗期的光合生理指標變化及油松種群間光合特性的變異規(guī)律,以揭示油松不同種群在云南松中心分布區(qū)生境下生長的生理響應及其差異,為其在云南松分布區(qū)引種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自然概況

試驗地設在西南林業(yè)大學苗圃,位于東經(jīng)102°45'41″、北緯 25°04'00″,海拔 1 945 m,屬北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降水量700~1 100 mm,全年明顯地分為干、濕兩季,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5%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68.2%,全年無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全年晴天較多,日照數(shù)年均2 445.6 h,日照率56%。終年太陽投射角度大,年均總輻射量達129.78 kcal/cm2。土壤為紅壤土,肥力中等。

1.2 試驗材料與試驗設計

參試的8個油松種群,均為實生苗,油松種子產(chǎn)地情況見表1。苗床設置5個重復,以完全隨機區(qū)組試驗排列。每個苗床平均分成24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為1個種群并且平均分為3行,每行播20粒共60粒種子,于2011年4月17日播種,并進行正常的苗期管理,于發(fā)芽后,對每個種群隨機選取5株進行標記,并且每月固定時間測量生長量。本次試驗以8個2年生油松種群苗木為研究對象,于2012年10月中旬對其當年生針葉進行各項指標的測定。

表1 油松不同種群的地理分布Tab.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1.3 測定方法

1.3.1 光合作用參數(shù)的測定

選取試驗小區(qū)3個苗床,于3個苗床中部各選擇植株和針葉長勢中等,具有代表性的1株共3株進行掛牌和測定。試驗選擇10月中旬晴朗無云天氣進行,在自然條件下,采用美國LI-COR公司生產(chǎn)的Li-6400光合測定系統(tǒng),測定當年生中部成熟健康的功能葉片的凈光合速率〔Pn,μmol/(m2·s)〕、胞間 CO2濃度 (Ci,μmol/mol)、蒸騰速率 〔Tr,mmol/(m2·s)〕、氣孔導度〔Gs,mmol/(m2·s)〕,光合有效輻射〔PAR,μmol/(m2·s)〕、樣品室CO2濃度 (CO2S,μmol/mol)、樣品室相對濕度(RH_S)、水汽壓虧缺 (VpdL)等光合參數(shù)。并根據(jù)這些光合參數(shù)計算下面幾個指標,水分利用率(WUE,mmol/mol)=Pn/Tr;光能利用率 (LUE,gC/MJ)=Pn/PAR;羧化效率〔CE,mol/(m2·s)〕=Pn/Ci;氣孔限制值 (LS)=1-Ci/CO2S。

1.3.2 光梯度曲線的測定

選擇標記的植株,利用6400-02B LED紅藍光源,使用 Li-6400自動“l(fā)ight-curve”曲線測定功能,測定8個油松種群在梯度下Pn的變化情況,在測定過程中,光合測定儀的樣品室流速均設定為300 μmol/s,CO2濃度設定為 400 μmol/mol,葉室溫度(Ti)為20℃,設定的光合有效輻射通量密度(PPFD)梯度為0 μmol/(m2·s)、20 μmol/(m2·s)、50 μmol/(m2·s)、100 μmol/(m2·s)、150 μmol/(m2·s)、200 μmol/(m2·s)、400 μmol/(m2·s)、600 μmol/(m2·s)、800 μmol/(m2·s)、1 000 μmol/(m2·s)、1 200 μmol/(m2· s)、1 400 μmol/(m2· s)、1 600 μmol/(m2· s)、1 800 μmol/(m2·s)、2 000 μmol/(m2·s),共15 個水平。

以光合有效輻射通量密度PPFD≤200 μmol/(m2·s)時的Pn進行PPFD-Pn線性擬合,可以得出PPFD與Pn符合線性回歸,方程擬合效果較好,R2均在0.949 1以上。直線回歸方程為Pn=a×PPFD-b,其中:a,b均為常數(shù),且a>0,b>0,根據(jù)該方程設Pn=0時,可以求得函數(shù)圖像與橫軸的交點的 PPFD值即為光補償點〔LCP,μmol/(m2·s)〕,此外,還可以得出表觀量子效率 (Q)、暗呼吸速率 (Rd)等光合作用參數(shù)[14]。

根據(jù)非直角雙曲線[15]進行光響應曲線的擬合(圖1),其模型的理論公式為:Pn=〔Q×PAR+,式中:Pn為凈光合速率;Q為表觀量子效率;PAR為光合有效輻射〔μmol/(m2·s)〕;P max為最大凈光合速率〔μmol/(m2·s)〕;k為光響應曲線曲角;Rd為暗呼吸速率〔μmol/(m2·s)〕。

1.3.3 數(shù)據(jù)處理

完成數(shù)據(jù)收集后,用Excel 2003和SPSS 17.0進行分析處理。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油松光響應曲線的擬合

油松光響應曲線的擬合結(jié)果見圖1。

圖1 油松不同種群的光響應曲線Fig.1 Light response curve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圖1曲線擬合結(jié)果表明,8個油松種群光響應曲線擬合的決定系數(shù)R2除土默特 (R2=0.951)、靈空山 (R2=0.969)以外,其他的都在0.978以上,擬合效果較好。由圖1來看,8個油松種群光響應曲線規(guī)律基本一致,光照強度在0~500 μmol/(m2·s)之間,Pn迅速上升,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升高而加快;當光照強度在500~1 500 μmol/(m2·s)之間時,Pn上升的速率減慢;PAR>1 500 μmol/(m2·s)時,Pn逐步穩(wěn)定。但各種群Pn上升的速率和上升的趨勢不同,呼市土默特 (圖1-a)和青?;ブ?(圖1-b)的光響應曲線在PAR>500 μmol/(m2·s)后,明顯趨于平緩,達到完全飽和狀態(tài);而山西靈空山 (圖1-d)的光響應曲線在PAR為0~2 000 μmol/(m2·s)時,并沒有達到完全飽和,一直處于上升趨勢,說明山西靈空山的油松具有較高的耐高強輻射能力。在相同的光照強度下,北京松山 (圖1-f)油松種群的Pn明顯高于其余7個種群。

由表2可知,油松不同種群的Pn在8.293~23.338 μmol/(m2·s)之間波動,其中,最大的是北京松山種群,最小的是呼市土默特種群。而陜西寧陜種群具有最小的 LCP〔3.15 μmol/(m2·s)〕,具有較強的利用弱光的能力,四川九寨溝種群次之〔12.292 μmol/(m2·s)〕,而山西方山油松種群對弱光的利用能力最低,LCP 為37.69 μmol/(m2·s)。Pn沒有一個明顯的飽和點,從不飽和到飽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因此對于光飽和點(LSP,μmol/(m2·s)不能給出一個確定的值,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范圍[16]。光響應曲線估計值表明,北京松山種群具有最大的利用強光的能力,其LSP>2 000 μmol/(m2·s),山西靈空山種群次之,呼市土默特和青?;ブN群的LSP值最小,約為500 μmol/(m2·s),利用強光的能力最小。

表2 油松不同種群光合響應曲線參數(shù)Tab.2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curv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μmol·m-2·s-1

2.2 光合生理指標比較

對8個油松種群的 Pn、Tr、Gs、Ci、WUE、LUE、CE、LS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3。

表3 油松不同種群的光合作用特征參數(shù)比較Tab.3 Comparison on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油松不同種群之間光合特征指標參數(shù)Pn(p=0.000)、Tr(p=0.000)、Gs(p=0.000)、Ci(p=0.001)、WUE(p=0.001)、LUE(p=0.000)、CE(p=0.000)、LS(p=0.000)在 99% 置信度水平下差異都極顯著,變異范圍較廣,除去Ci(CV=0.09),變異系數(shù)均≥0.22,變異最大的是Tr(CV=0.36),表明不同油松種群間的光合生理指標具有較大的變異。

對不同種群間的光合參數(shù)分析 (表3)顯示,8個油松種群之間的各個光合參數(shù)之間存在著極顯著的差異,從平均值可以看出,北京松山 (SS)種群的 Pn 〔13.601 ±3.960 μmol/(m2·s)〕、CE〔0.051 ± 0.015 mol/(m2·s)〕和 LS(0.305 ±0.030)均最大,其次為采自內(nèi)蒙寧城 (NC)的種群 〔Pn=12.077 ± 2.636 μmol/(m2·s)、CE=0.043 ± 0.012 mol/(m2· s)、LS=0.252 ±0.023〕,該種群具有最大的 WUE(3.562 ± 1.117 mmol/mol);而山西靈空山(LKS)油松種群,其Pn、Tr、Gs、LUE 分別為 8.238 ±0.930 μmol/(m2·s)、2.725 ± 0.733 mmol/(m2· s)、0.164 ± 0.019 mmol/(m2·s)、5.895 ±0.810 gC/MJ,在8 個種群中均是最小的;陜西寧陜(NS)的油松種群則具有最大的 Tr〔5.139 ± 0.955 mmol/(m2·s)〕、Gs〔0.260 ± 0.044 mmol/(m2·s)〕和 最 小 的 WUE〔2.233 ±0.468 mmol/(m2·s)〕。Tr的波動范圍最大,為2.725 ~5.139 mmol/(m2·s),Ci的波動范圍最小,為 267.60 ~301.20 μmol/mol。從標準差可以看出,同一種群之間的個體在各參數(shù)之下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波動最大的是Ci,為9.731~40.160 μmol/mol,Gs波動的范圍最小,為 0.019 ~0.071 mmol/(m2·s)。

2.3 油松種群的各光合參數(shù)關系

植物的Pn、Tr除了受到外界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還受到內(nèi)在生理因子的調(diào)節(jié)。通過對8個種群各光合生理參數(shù)進行簡單相關性分析 (表4)可知,大部分光合參數(shù)與Pn和Tr有著顯著 (p<0.05)和極顯著 (p<0.01)的相關關系。油松的Gs與Pn和Tr之間有著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r=0.574**和0.726**),PAR 與 Pn、Tr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260**、0.404**;Pn與 LS間存在極顯著正相關關系 (r=0.558**),與VpdL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r=0.227*),與Ci和CO2S間存在極顯著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 -0.572**、 -0.255**。VpdL、CO2S、RH_S均與Tr有著極顯著的相關性,其中與CO2S和RH_S間呈負相關 (r=-0.315**和-0.472**)。Ci與 Ls存在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為-0.926。

表4 光合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分析Tab.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3 結(jié)論與討論

光響應曲線是植物Pn隨著PAR的變化而改變的反應曲線,①式可以較好地模擬光合速率隨光強的變化,通過光響應曲線可以直觀地看出植物光合能力的強弱。植物的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遺傳特性決定的,LSP、LCP的大小反映了植物對強光、弱光的利用能力,P max則反映了植物光合能力的強弱。LCP越小,表明其利用弱光的能力越強,高LCP低LSP的植物對光環(huán)境的適應較弱,反之則較強。由表2可知,呼市土默特種群具有較高的LCP,而LSP和P max最低,說明其對光照的適應性最弱;而北京松山種群則具有最大的LSP和P max,但其LCP并不是最小的,說明其對云南松分布區(qū)光照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綜合比較8個油松種群,本次試驗結(jié)果與高瓊等[17]的研究結(jié)果存在一定差異,可能是由于云南與北京的地理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存在較大差異引起,是油松適應云南松生境的結(jié)果。

衡量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指標是Pn,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一個積累有機物的重要過程,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Pn的高低,可以說明植物能否很好地生存。Tr反映了植物在一定時間內(nèi)單位面積蒸騰的水量,在同一環(huán)境里,Tr越高,植物的抗旱能力越弱,反之,植物抗旱能力越強。Gs反映了氣孔張開的程度,影響著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對蒸騰作用有著直接的影響[18]。WUE是植物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的綜合反映[19]。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北京松山油松種群在試驗生境下,Pn最大,光合能力最強,Ci最小,表明它能利用最低的CO2來獲得最高的光合速率,但其Tr較高,僅次于陜西寧陜種群,表現(xiàn)出較弱的抗旱能力,WUE、LUE值較大,具有較強的水分和光能利用能力,表明其生理基礎較強。山西靈空山油松種群,其Pn、Tr、Gs和LUE均最小,光能利用能力最弱,光合作用較弱,蒸騰作用最慢,但是其抗旱能力最強,其生理基礎相對較弱,研究結(jié)果與高瓊等[17]的研究結(jié)論一致。

相關分析表明,大部分光合參數(shù)與Pn和Tr有著顯著 (p<0.05)和極顯著 (p<0.01)的相關關系。其中Gs與Pn和Tr間的相關性極顯著,可能是影響油松不同種群Pn、Tr的最大內(nèi)部因子;PAR 與 Pn、Tr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 0.260、0.404,也存在極顯著的相關關系,推測PAR可能是影響Pn、Tr最大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其結(jié)果與徐佳佳等[18]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不同種群油松苗木的光合特性除了受到遺傳特性、生理特性的影響,還由其生長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條件和氣候條件決定。本次試驗所得結(jié)論是針對2年生油松苗木,于生長當年生長基本停止時所測定的,在不同季節(jié)或不同年齡階段的變異規(guī)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張志翔.樹木學2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2]陳曉陽,沈熙環(huán).林木育種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3]Li Cui,Chai Baofeng,Wang Mengben.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Pinus tabulaeformis in Shanxi Plateau,China[J].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2008,39(1):34-40.

[4]鄭淑霞,上官周平.黃土高原油松和刺槐葉片光合生理適應性比較[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7,18(1):16-22.

[5]狄曉燕,池喜梅,陳建文,等.5個油松種源光合特性的比較研究[J].植物研究,2012,32(2):165-170.

[6]Song BH,Wang XQ,Wang XR,et al.Maternal lineages of Pinus densata,a diploid hybrid[J].Molecular Ecology,2002,11(6):1057-1063.

[7]Song BH,Wang XQ,Wang XR,et al.Cytoplasmic composition in Pinus densata and population establishment of the diploid hybrid pine[J].Molecular Ecology,2003,12(11):2995-3001.

[8]Mao JF,Wang XR.Distinct niche shift characterizes the 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 of Pinus densata on the Tibetan Plateau[J].The American Naturalist,2011,177(4):424-439.

[9]Mao JF,Li Y,Wang XR.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reproductive fitness components of the hybrid pine Pinus densata on the Tibetan Plateau[J].Evolutionary Ecology,2009,23(3):447-462.

[10]Wang BS,Mao JF,Gao J,et al.Coloniz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y the homoploid hybrid pine Pinus densata[J].Molecular Ecology,2011,20(18):3796-3811.

[11]Xing FQ,Mao JF,Meng JX,et al.Needle morphological evidence of the homoploid hybrid origin of Pinus densata based on analysis of artificial hybrids and the putative parents,Pinus tabuliformis and Pinus yunnanensis[J].Ecology Evolution,2014,4(10):1890-1902.

[12]沈允鋼,施教耐.動態(tài)光合作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13]王建林,于貴瑞,房全孝,等.不同植物葉片水分利用效率對光合CO2的響應與模擬[J].生態(tài)學報,2008,28(2):525-533.

[14]梁軍生,陳曉鳴,楊子祥,等.云南松與華山松人工混交林針葉光合速率對光及CO2濃度的響應特征[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9,22(1):21-25.

[15]劉宇鋒,蕭浪濤,童建華,等.非直線雙曲線模型在光合光響應曲線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應用[J].農(nóng)業(yè)基礎科學,2005,21(8):76-79.

[16]錢蓮文,張新時,楊智杰,等.幾種光合作用光響應典型模型的比較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9,27(2):197-203.

[17]高瓊,王維有,梁冬,等.8個種源油松生長和光合生理指標的比較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4,36(2):87-93.

[18]徐佳佳,張建軍,王清玉,等.油松和側(cè)柏的光合蒸騰特性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1,39(7):15-18.

[19]張衛(wèi)強,賀康寧,王正寧,等.光輻射強度對側(cè)柏油松幼苗光合特性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6,4(2):108-113.

猜你喜歡
油松光合作用生理
光合作用研究動向
科學(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0
油松容器育苗技術
打破生理“平衡”
世界科學(2020年1期)2020-02-11 07:39:34
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旋轉(zhuǎn)血泵生理控制
北方油松育苗技術
媽媽們產(chǎn)后的生理煩惱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13:03:24
家居布藝的光合作用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9:17:41
例析凈光合作用相關題型解題中的信息提取錯誤與矯正
考試周刊(2016年6期)2016-03-11 08:14:32
愛上光合作用
“DIY式”小創(chuàng)新在神經(jīng)電生理監(jiān)測中的應用
雷州市| 监利县| 繁峙县| 安多县| 顺平县| 金秀| 寻甸| 夏津县| 张家口市| 从江县| 密山市| 蕉岭县| 清河县| 井冈山市| 盐山县| 鹤壁市| 井研县| 巴楚县| 寻甸| 南和县| 黔南| 达孜县| 吉首市| 清丰县| 淮南市| 徐汇区| 遂昌县| 历史| 四川省| 定南县| 密云县| 绥阳县| 繁峙县| 蓬溪县| 齐齐哈尔市| 多伦县| 绿春县| 上虞市| 蓝山县| 罗城|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