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銀 趙興東 姬 祥 徐繼濤 崔喜旺
(1.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2.東北大學 井巷與地壓控制研究中心)
思山嶺鐵礦深井工作面預注漿技術*
馬 銀1趙興東2姬 祥2徐繼濤2崔喜旺1
(1.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2.東北大學 井巷與地壓控制研究中心)
思山嶺鐵礦副井具有斷面大、井筒深、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等特點。當井筒開挖至第五含水層(-576.55~-602.55 m)時,通過對豎井水文地質條件分析,選取合理的注漿參數(shù)及注漿材料對含水層進行超前注漿堵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面預注漿保證了豎井順利通過含水層,加快了施工進度,同時也確保了施工的質量與安全,對相似水文地質條件的豎井開挖作業(yè)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深豎井 預注漿 注漿壓力 注漿擴散半徑 注漿量
立井工作面注漿是在豎井開鑿施工中遇到或將要遇到含水層涌水時,為了堵水和加固巖土而不影響施工進程,在施工工作面進行打鉆、注漿、封堵含水層涌水的注漿施工方法[1]。思山嶺鐵礦副井井口標高為+215.2 m,井底標高為-1 288.7 m (含600 mm厚封底),井筒深1 503.9 m,凈直徑為10 m。井壁襯砌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標高-585 m以上為C30,-585 m以下為C40。正常巖層段采用600 mm厚的素混凝土澆筑一次支護;-585~-665 m的不良巖層段采用錨網(wǎng)一次支護,并聯(lián)合600 mm厚的素混凝土二次支護。當SJ1副井工程掘進至井筒標高-553.5 m處時,工作面距第五含水層(-576.55~-602.55 m)23.05 m。在短探孔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了少量涌水且有不斷遞增的趨勢,與工勘報告的水文地質資料相差較大。另外,井筒標高-461.8 m以下井壁淋水較突出(已經(jīng)采用壁后注漿處理)。因此,若要強行穿過該含水層,施工難度太大且不安全。綜合考慮第五含水層和井壁淋水對豎井施工安全的影響,決定進行工作面長探預注漿。
1.1 工程地質
SJ1豎井-563~-589.28 m段地層為石英砂巖,灰白色,砂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其RQD值為94%;巖體裂隙為3~5條/m,其中-586~-587.6 m段巖石破碎,呈碎塊狀-塊狀,裂面見碳酸鈣質礦物。-589.28~-612.55 m段地層是混合花崗巖,淺肉紅色~淺灰色,花崗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長石、云母,長石以鉀長石為主,其次是綠泥石、黑云母等;巖石完整,呈柱狀和短柱狀,其RQD值為93%,巖體裂隙為3~5條/m;-600.58~-602.08 m段巖石破碎,呈碎塊狀-塊狀,裂面角度直立,見暗色礦物。
1.2 水文地質
區(qū)內地下水補給有2個方面:一是大氣降水的滲入補給,第四系松散層和基巖風化帶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后,成為深部基巖裂隙水;二是礦區(qū)東北部地下基巖裂隙水的側向徑流補給,但受地層巖性的控制,破碎帶厚度較小,裂隙發(fā)育程度有限,側向滲入補給量較小。
雖然井筒-461.8 m以下井壁淋水情況比較嚴重(最高可達52.38 m3/h),但是對-461.8~-550 m 成井段壁后注漿后,井壁淋水明顯減少。-553.5 m 水平(現(xiàn)在施工標高)井筒涌水量為4.95 m3/h,估計第五含水層的涌水量為17.23 m3/h。
2.1 注漿段高
工作面長探預注漿預計在井筒-563~-612.55 m,段高49.55 m。由于第五含水層標高為-576.55~-602.55 m,所以長探預注漿段將超過含水層10 m。
2.2 注漿孔布置
工作面長探預注漿孔布置在半徑為5.3 m的圓周上,距離豎井荒徑0.3 m左右。24個長探孔均勻布置,大部分鉆孔向外傾斜1°~3°,其中1#~6#孔的外傾角為15°~20°,這是為了加強對下部-600 m 水平馬頭門施工段的勘探和注漿堵水效果。另外,在井筒中間部位打4個垂直檢查孔,深50 m。工作面預注漿孔共計28個,初步設計總進尺為1 400 m 左右。副井工作面注漿孔布置見圖1。
圖1 副井工作面注漿孔布置
2.3 止?jié){墊設計和孔口管預埋
工作面接近第五含水層時,計劃在標高-563 m水平處(距含水層13.55 m)對含水層進行超前注漿加固、堵水。預留13.55 m厚的隔水層巖帽作為止?jié){墊。同時在-563 m水平工作面澆筑300 mm厚的混凝土墊層找平地面,以形成平坦的注漿工作面,便于固定鉆機和孔口管。
利用Q100型潛孔鉆機配套φ133 mm鉆頭,按設計位置和角度打4.5 m注漿孔。成孔后埋設孔口管,可以有效防止注漿孔口塌落和返漿,并承受注漿孔頂部的壓力以避免井壁表面劈裂。使用φ108 mm×6 mm無縫鋼管制作孔口管,長5 m,一端焊接高壓法蘭盤。在預制孔口管的馬牙扣處纏麻,麻要沾滿鉛油,并用大錘砸入注漿孔內,管子外露50~70 mm??卓诠馨惭b好后,注入適量單液漿或雙液漿固定好孔口管,最后安裝盲板、悶蓋[2]。
2.4 注漿參數(shù)確定
2.4.1 注漿壓力
注漿壓力的大小不僅與裂隙寬度、地層的附加載荷等工程地質條件有關,而且還取決于注漿深度、注漿速度、注漿量等因素[3]。施工選定2~2.5倍靜水壓力作為注漿壓力,前期的大裂縫灌漿封堵取低值,后期的小裂縫灌漿密封取高值。注漿終壓最終確定為12~ 15 MPa。
2.4.2 注漿擴散半徑
現(xiàn)場施工時,為了保證注漿的實際有效擴散半徑不小于6 m,可以調整漿液的膠凝速度、滲透性和注漿終壓。
2.4.3 單孔注漿量
根據(jù)《簡明建井工程手冊》,單孔注漿量可按照下式計算:
Q=AπR2Hnβ/m ,
(1)
式中,Q為單孔注漿量,m3;A為漿液超擴散損失系數(shù),基巖段取1.35;R為漿液有效擴散半徑6~8 m,取7 m;H為注漿段高,實際段高取50 m;m為漿液結實率,取0.85~0.95;β為漿液充填系數(shù),取0.9;n為巖體平均裂隙率,根據(jù)實際,取3%。
通過實際資料統(tǒng)計和以往的經(jīng)驗計算,該預注漿段單孔注漿量Q=328.88 m3。
2.5 注漿材料
注漿材料選用新鮮無結塊的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和水玻璃。工作面預注漿以單液水泥漿為主,固定孔口管、漏漿嚴重或裂隙跑漿時,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注漿。
漿液濃度對工作面預注漿的效果影響很大。稀漿容易注入且擴散距離大,但結石率低,凝固時間長;濃漿則相反。所以注漿前要對漿液進行膠凝時間地面配置試驗,為井下注漿濃度的調控提供指導依據(jù)。
2.6 主要施工設備
為提高鑿孔作業(yè)效率,共投入4臺Q100型潛孔鉆機,3臺同時作業(yè),1臺備用。采用3臺GPB-60/20型高壓大流量注漿泵(一臺備用),在不串漿的情況下,2臺泵同時作業(yè),吸漿量可達60 L/min,注漿壓力可達20 MPa。
2.7 注漿順序及施工
注漿孔分兩序間隔施工,單、雙數(shù)孔數(shù)目相同,交叉布置。鉆孔沿同一方向,先施工單數(shù)編號孔,雙數(shù)編號孔作為檢查孔。雙數(shù)孔若未探到水,注漿終止;若探到水,繼續(xù)注漿,中間的4個孔作為檢查孔。鉆一孔,注一孔。周邊的24個注漿孔均斜插鉆進,可以確保鉆孔穿過縱向裂隙。
孔口管用漿液固定好后養(yǎng)護24 h,然后對其進行掃孔,并做壓水試驗,以檢查孔口管固結質量,符合要求后才能向下鉆進注漿孔。若壓水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則重新用雙液漿固定孔口管,直至壓水不漏水為止。掃孔和向下鉆進時采用φ73 mm鉆頭,鉆進過程中若涌水量超過5 m3/h時,應立即停止鉆進而改為注漿;若出水量不大,則鉆孔一次達到設計深度,然后再對該孔注漿。另外,鉆孔時要在孔口管法蘭盤上安裝高壓球閥和防噴裝置,防止突然出大水,造成淹井事故。
2.8 注漿結束標準
(1)注漿壓力、注漿量達到設計要求。最終注入速度為35 L/min,注漿壓力和速度穩(wěn)定時間不小于20 min。
(2)每個長探孔孔深達到方案設計深度。
(3)井筒中間4個檢查孔無涌水或涌水量很小。
3.1 注漿前后的壓水試驗
注漿前必須做壓水試驗。一是檢驗注漿設備和注漿管路是否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二是根據(jù)壓水試驗合理調控注漿壓力。實際施工時,注漿泵向巖層裂隙注入清水,泵量由小到大,每檔注水6~10 min,注水時井下有專人觀察、記錄。
注漿結束后也應進行壓水試驗。一是將漿液從注漿設備和管路中推到鉆孔周邊巖石內,為復掃、復注提供條件;二是清洗注漿設備和管路(持續(xù)5~10 min)。
3.2 注漿濃度調控
施工時,注漿濃度本著先稀、后濃、再稀的原則進行調控注入。即注入一段時間后(約45 min),若壓力不上升,吸漿量變化不大時,可逐漸加大漿液配比濃度;若壓力升高較快,吸漿量減小,可適當減小注漿濃度,以保證有足夠的注入量;若壓力下降,吸漿量增大時,要增加漿液濃度??爝_到終壓時,適當調稀濃度。
3.3 其他方面
(1)根據(jù)注漿壓力及漿液注入量的情況,采用間隙式或復掃、復注的注漿方式。
(2)為了防止上部井壁淋水流入工作面而影響施工進程和質量,預先在井壁施工截水槽,將淋水引至吊盤水箱中,然后用水泵排至地面。
(3)孔口管要安裝注漿高壓球閥、四通和注漿悶蓋。中間的4個檢查孔上安裝泄壓高壓球閥和高壓壓力表,其余孔均用盲板密閉。
注漿施工43 d后,鉆鑿短探孔時出水量不再增加,甚至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在接下來的鑿井施工過程中也沒有出現(xiàn)大量涌水和突水,最終順利通過了第五含水層。同時工作面預注漿也使-600 m水平馬頭門的施工更加安全高效。
(1)注漿過程中根據(jù)水文地質條件、注漿量及注漿壓力等參數(shù)隨時調整漿液配比及注漿材料,可以很好地控制注漿過程,獲得預期的注漿質量。
(2)注漿施工中,若發(fā)現(xiàn)壓力驟然上升或吸漿量突然增大,應立即停止注漿;待查明原因并采取處理措施后,再恢復注漿。
(3)由于豎井地質條件存在不可預見性,且現(xiàn)場施工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在實際施工中應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及時調整工藝,經(jīng)驗和理論計算的數(shù)據(jù)僅作參考。
(4)總體來看,工作面預注漿仍是解決豎井開鑿通過基巖段含水層最合理有效、安全可靠的施工方式。
[1] 張永成,董書寧,盧相忠,等.礦井注漿施工手冊[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13.
[2] 梁祖軍.千米立井井筒工作面預注漿施工[J].建井技術,20009,30(4):16-18.
[3] 張首明.最新建井工程技術操作標準規(guī)范實務全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51174044,51474052);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項目(編號:2011AA060400);2013年財政部施工新技術研究與開發(fā)資金項目(編號:2013[235]號);2014年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培育項目(編號:Z141100003514012);遼寧省教育廳人才項目(編號:LJQ2012024);遼寧省人事廳人才項目(編號:2013921070)。
2015-07-06)
馬 銀(1965—),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00176 北京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康定街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