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翠花
一、 潛心涵泳,體驗文本
體驗是個體的自悟自得行為,它是通過學生對文本的直感才得以實現(xiàn),所以“潛心涵泳”乃是體驗的前提和基礎。下面是一位老師教學《天鵝的故事》一課的片段:
師: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請找出故事中最打動你的地方讀一讀,可以是一句、幾句或一段話。(生讀)
師:絕大部分同學找出了第5自然段,先不急著說老天鵝是只怎樣的天鵝,看看哪些詞可以圈、畫、點評,重點讀讀,體會體會。(生再讀)
師:現(xiàn)在我們來說說老天鵝是只怎樣的天鵝,要有理有據(jù)。
生:書中這樣一句打動我:“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蔽矣X得這只天鵝十分勇敢。
師:你們是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勇敢的?
生:“重重的”說明力量很大。
生:“像石頭”說明老天鵝奮不顧身。
生:“胸脯和翅膀”是說老天鵝用血肉之軀作為破冰的武器的。
生:“騰空而起”也說明下落的力量很大。
師:我們能不能做做這個動作。(生模仿老天鵝像石塊下落的動作)
師:你還有什么體會?
生:我從“顫動”一詞看出老天鵝落下時很用力。
生:我從“第二次,第三次……”看出老天鵝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生:我從“它并沒有飛走”看出老天鵝不貪生怕死,為了天鵝群作出了自我犧牲。
師:這是怎樣的一只老天鵝???
生:勇敢頑強的老天鵝。
生:自我犧牲的老天鵝。
生;意志堅定的老天鵝。
師:老天鵝騰空而起又落下,三次、六次、八次、十次……想想此時的老天鵝是什么樣子了?
生:傷痕累累。
師: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畫面,讓我們深情地讀一讀。(生讀得很有感情)
學生動情朗讀,熱情已被激發(fā),教師又給了學生一個思維馳騁的空間,給了學生一個展示靈性的舞臺,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開放的語言環(huán)境,使他們在體驗、感悟的基礎上,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想,情感得到了釋放,體驗也引向了深入。
二、 聯(lián)系語境,體驗文本
體驗是在個體受到語言和語境的觸發(fā)后才產生的,離開了對語言和語境的感知,就不可能有體驗。所以,聯(lián)系語境去體驗,就成為一種基本策略了。聯(lián)系語境,實質上就是拓展學生的體驗背景,豐富學生的體驗積累,打通學生的體驗管道,在詞與詞、句與句之間審視和觀照它們的相互關系,獲得一種整體層面上的意義。如何引導學生體驗《天游峰的掃路入》一文中老人的形象呢?我是這樣設計的:
1. 聯(lián)系語境,體驗老人樸素、健壯的表象。(1) 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掃路人?用“——”畫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的句子。(生讀、畫句子)(2) 這樣的老人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節(jié)約、儉樸)(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3) 能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導朗讀)
2. 聯(lián)系語境,體驗老人熱情、勤勞的性格。(1) 老人與作者的一番交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老人具有怎樣的品格?讀一讀有關語句,品味一下。
(2) 輕聲地讀一讀,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3. 聯(lián)系語境,體驗老人甘于平凡、充滿自信的內心世界。(1) 老人為什么要留在天游峰上當掃路人?他的語言體現(xiàn)出他怎樣的內心境界?請品讀老人的語言,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獲。(2) 如果三十年后,兩人再相見,會是怎樣的情景?想象一下,寫一寫。(生寫、交流、互評)
語境在一個連著一個的緊密聯(lián)系中逐個鋪墊,兒童情感一點點地被激發(fā)出來,思維逐漸靈活。學生自由地想象,感人的話語自然地流淌,對文中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完成了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創(chuàng)作。
三、 比較品評,體驗文本
教學時,可以通過比較、調換等形式引導學生揣摩詞語背后蘊含的豐富內涵,體會作者語言運用的準確精妙。在斟酌推敲之間,學生會發(fā)現(xiàn)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評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對語言和語境有所體驗。我在教學《燕子》一課中“在藍天的映襯下,電線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哇”一句時,引領學生進行了這樣的體驗:
生:我們平時都說是幾根線、幾根繩子,這里怎么說是幾痕細線呢?我從來沒有讀到過“幾痕”,“痕”又不是量詞,怎么能說“幾痕”呢?是不是寫錯了?
師:的確,我們通常都說一根或幾根電線,可這里怎么說是“幾痕”呢?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幾痕”的說法,是真的用錯了,還是另有用意?(此言一出,學生的眼睛里頓放光彩)再讀讀這句話,想一想;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琢磨琢磨。(生研讀、討論)
師:研究了課文,又經過了相互討論,我現(xiàn)在特別想知道,你們認為“痕”字用得對還是用錯了?
生:(幾乎是齊聲說)沒用錯!
生:我們組討論后認為,“痕”比“根”表達的意思顯得更細一些,用“幾痕”來描寫電線,寫出了電線很細。
生:電線原本就比較細,架在電線桿上,離我們遠了,看上去不就更細了嗎?就好像成了我們眼前的針線一樣。那么細,如果不仔細看可能讓人有時會看不出那里有電線呢!課文中不是把它寫成“細線”嗎?我們還查了字典,查到“痕”是“痕跡,物體留下的印兒”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細得只有一點痕跡的意思,“幾痕”剛好可以寫出電線“細細的,隱約的,看起來不明顯的”的特點。
生:文中寫道“藍天的映襯下,電線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蔽覀兿?,電線架在藍天下,藍天是那么廣闊無垠,而電線是那么纖細,看上去會讓人覺得電線真的好像是留在藍天上的一些什么痕跡,不再像原來一根一根電線那樣顯目了。所以,這里不用“幾根”,而要用“幾痕”更恰當。
師:你能想象這句話所描寫的情景嗎?如果我們現(xiàn)在就站在田野里,隨意地看著,看到電線桿上架著的電線,我們一定會不假思索地說:“瞧,那里有幾根電線!”(學生點頭)但如果再仔細地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電線是——
生:很細,很淡!
師:你現(xiàn)在又明白了一些什么嗎?
生:我明白了,“幾根”是對的,“幾痕”也是對的,只是“幾根”著重于數(shù)量,而“幾痕”卻還能表達出作者遠遠看電線的感覺,淡淡的,非常細微,這個“痕”字用得很妙!
師:簡直是“妙不可言”!“幾痕”,使原本普通的電線多了幾分蒙眬美,使春天的景色多了幾分詩意!“幾痕細線”,多有詩的感覺!一個“痕”字,竟有如此大的蘊含!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品評,讓學生在讀、思中找到了與文本對話的途徑,進入文本世界,與文本“零距離”接觸,實現(xiàn)了與文本的溝通對話,產生了個性化的理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必要的引導——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把各自在獨立探究中的發(fā)現(xiàn)切磋交流,組員之間互相啟發(fā),互動學習,然后組織組際之間的交流匯報,學生在悉心傾聽中對他人見解,或贊成,或否定,或補充,或重新思考,使學習動態(tài)生成地向前推進,體驗到了作者用詞的分寸感,描寫的形象感,蘊含的情味感,也使體驗又回歸到了文本。
四、切已體察,體驗文本
只有真正從自己內心流淌出來的,才是真體驗。切已體察就是把眼前所讀的語言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積淀相溝通,通過文字的橋梁,達到作者的心靈。我們來看《母親的恩情》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這句后面是什么符號?
生:省略號。
師:是呀,“兒行千里母擔憂”。此時,孟郊即將遠行,孟母還會擔心些什么呢?
生:孩子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冷暖!
生:路上要注意安全,別出車禍!
師:此時,孟郊的眼睛為什么濕潤了?
生:孟郊看到母親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想到母親年老了,害怕母親去世。
師:最最沉重的擔心!
生:看到母親的白發(fā),想到母親年老了,自己卻不能在母親跟前。萬一母親生病了怎么辦?
師:多么孝順的孟郊!
師:讀到這兒,你的心情怎樣?
生:激動、傷心。
師:自古傷離別。那晶瑩的淚水中飽含著孟郊對母親的牽掛!
省略號是母親對游子無盡的擔憂。教學中緊扣文本空白,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拓展想象,走進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把劬駶櫫恕笔浅嘧訉δ赣H最最真情的表白,無需任何激昂的話語?!盀槭裁囱劬駶櫫耍俊睅椭鷮W生走進文字背后,切己體察,獲得真切體驗。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區(qū)伊莊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