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語文課堂,需要“黎明的感覺”。“黎明的感覺”描述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教學在某個瞬間引起了學生思維的警覺,引發(fā)了學生認知的沖突,喚醒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喜出望外地發(fā)現(xiàn),樂此不疲地探索,卓有成效地吸收,充滿靈性地表達,超越自我的先見,獲得了閱讀的新生體驗。
筆者聽到江蘇省特級教師魏星執(zhí)教的《三打白骨精》一課。對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學生早已熟悉。然而,課堂上學生始終保持著閱讀的新鮮感,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他們好奇地暢游于文本的語言文字之間,有滋有味地閱讀,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不斷有精彩的表達,對文本的理解從初淺單薄走向深刻豐滿。魏老師的課堂預設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力基礎出發(fā),從獨特的角度切入,“一打”設問:“白骨精一出現(xiàn),在師徒四人心中各是怎樣的形象?”;“二打”設問:“唐僧念起了緊箍咒,師徒四人內心的情感各是怎樣的?”“三打”部分則著重討論與前“兩打”有什么不同?每次設問后都鼓勵學生“輕輕讀,靜靜想,抓住關鍵的詞句支持你的想法”。這三個問題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緊扣“三打”,趣味盎然,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進入潛心會文的時空,享受到了剎那頓悟、豁然開朗的閱讀快樂。可以說,是真誠、自由、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以及由問題衍生而成的積極思考的場域,孕育出了課堂“黎明的感覺”。
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從文本語言生發(fā),使學生的閱讀思維始終充滿活力,由此感悟了文本內涵及課文新意,無疑凸顯了語文課堂的本質和意義。那么,怎樣的問題才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探索和發(fā)現(xiàn)呢?
一、 “有意思”——給學生探索的引力
“白骨精一出現(xiàn),在師徒四人心中各是怎樣的形象?”這一問題在學生看來,新奇有趣,不曾想過卻可以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所以,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因此展開。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應該是有意思的,細細琢磨,上述提問有濃濃的語文味和思考的張力,能夠喚起學生思維的驚異感和想象力,還能夠喚起學生的閱讀敏感和期待視野,既觸動了學生的已知和經驗,又隱含著這樣一種思考的意向:文本中藏有“我”“還不知道”又“可以知道”的很有價值的內容,激起學生試圖突破自己“前理解”的意愿和動力,引發(fā)學生與文本內容進行全面地接觸、交流與融合。
二、 “有力量”——給學生探索的支點
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既要立足文本,又需要體現(xiàn)出俯瞰文本的視野,觸及文本的核心地帶,緊扣文眼,尋找文本中最具教學價值的東西,關鍵字詞、重點語段,人物形象、理趣哲思,技能訓練點、情感生發(fā)點,抓住可以“撬動”課堂的“支點”,以此架構整個教學流程,讓文本“立”起來,讓學生“走”進去,緊緊圍繞文本文字形成理解的波瀾,走向言語與精神的共同成長。
三、 “有空間”——給學生探索的可能
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是動態(tài)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蘊含著多重的分析視野、多樣的解決路徑、異彩紛呈的答案。學生總能根據(jù)各自的經驗背景、思考方式和價值取向,對問題形成個性的理解。所以,答案不是唯一的,即使相同意思的答案,也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問題的豐富性才能喚起學生創(chuàng)造的沖動,才能激發(fā)學生分享的內在需要,才有真正的學習發(fā)生。我校教師教學李清照的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時,引導學生聚焦“常記”這個“尋常詞”,探究詞中的“精致圖”和“悠悠情意”。教學由一個主問題開始:“這次游玩,令詞人常記。詞人常常記起、常?;匚兜氖鞘裁茨??”學生初讀文本,認為詞人常記的是“溪亭日暮”“藕花深處”“鷗鷺驚起”三幅畫面。教學并未在此止步,而是繼續(xù)圍繞此問,引導學生再讀文本,以及三讀文本,于是,就有了各種豐富的、逐步深入的答案:詞人常記的有“美麗的風景”“郊游時意外的驚喜”“愉悅的心情”“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有學生因“白鷺”的意象,認為詞人常記的是那份少女時代自由灑脫的情懷。問題簡約,給學生空間,學生就有了不斷探索的可能性。
四、 “有深度”——給學生探索的方向
如果僅在學生已經達到的認識平面上飄移,沒有語言發(fā)展、思想力量、情感震撼、深刻體認,這樣的閱讀活動是毫無意義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指向更有厚度與深度的體驗,它猶如打開一扇窗,激活了學生先前經驗,吸引學生深度參與,在教師合理機智的追問之下,突破先見的狹隘,讓學生看到了文本深處更加美麗的風景,邁向了一個他們從未到達、從未領略過的視域。筆者教學《少年王冕》一課,就“雨后荷花”這一段設問:“學畫荷花,怎樣學就一句話;文章惜字如金,為什么要用大段文字來描寫雨后荷花圖?請聯(lián)系上下文讀一讀,想一想。”學生討論后,找到了原因。一是因為王冕學畫的原因,從此,王冕的人生與荷花結下了不解之緣;二是因為王冕喜歡這雨后的荷花,他對荷花有感情,所以觀察細致,發(fā)現(xiàn)了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美;三是這景物也象征了王冕的品質高尚,出淤泥而不染。雨后荷花生機勃勃的美,學生已然明了。但一切景語皆情語,此處的雨后荷花還具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烘托人物形象的價值。在這樣的含蓄隱喻之處展開追問,使學生的閱讀理解由膚淺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
(作者單位:無錫市隆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