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翊 歐陽潤堃 閔聿寬
一、引言
在孩子長大的歷程中,時常碰到這樣一些事例:出門就嚷著“打的”,不管路途的遠近,也不管是否有公交到達;看到了喜歡的商品,就總想著要購買,不管價格是否能承受;對于一定數(shù)目的錢,不知道是多還是少,如此等等,說明孩子對“錢”缺乏概念,對掙錢的艱辛認識上基本是空白,以至于在消費時不能量入為出,對價格差、性價比不知道怎么比較。這也就導致了不少孩子甚至成年以后,財務上仍不能完全獨立,成為“月光族”、“啃老族”。因此,對孩子的理財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普遍、現(xiàn)實、緊迫的任務。
生活中掙錢是一方面,管錢也是一方面,這就是指的理財。理財不是有錢人、成年人的專有名詞,它是對個人一生收入、支出的規(guī)劃,任何人都離不開理財,而且從小就應該學習會理財。研究表明,理財與創(chuàng)業(yè)、與成長、與價值觀的形成、與性格的錘煉、與責任擔當有密切關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其最高目標是一生的幸福。
由理財派生出了一個新名詞——財商,財商(Financial Quotient)最早由美國作家兼企業(yè)家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提出,指的是“一個人對所有財富(泛指所有資產,包括品牌、人脈、時間、技術、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的認知、獲取、運用的能力”。它包括兩方面:一是正確認識財富及財富倍增規(guī)律的能力(所謂的“價值觀”);二是正確應用財富及財富倍增規(guī)律的能力。財商是一個人判斷財富的敏銳性,以及對怎樣才能形成財富的了解。近年來,關于“財商”的討論持續(xù)升溫,人們將它與智商、情商并列為現(xiàn)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財商是實現(xiàn)成功人生的關鍵。財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學家們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
二、當前中學生理財方面存在的問題
為了了解當前中學生的理財認知水平、理財意識和能力等,課題組以XX中學高一部分學生為對象,組織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共抽取了4個教學班,發(fā)放調查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190份。其中:分性別來看,男同學106名,女同學84名;分生源地看,城市171名,農村19名。調查發(fā)現(xiàn),總體上看,當前中學生知識面廣,對理財知識有所了解,有的還具備一定的理財行為和習慣;但是,也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和行為上的誤導,需要在教育中加以關注和引導。
1對金錢的概念模糊。調查中,一些同學表現(xiàn)出對錢的概念似是而非,不知錢從何來,一定數(shù)目的錢是多是少缺乏感性認識。比如在是否知道父母(或家里)的確切收入問題上,回答知道的只有56人、占295%,不知道的53人、占279%,不敢確定的81人、占426%,后兩項合計134人、占705%。對于一個月600元的開銷,有68人認為太少,占比358%。部分同學沒有體會過掙錢的艱辛,調查中,沒有打工掙錢經歷同學有54人、占284%,其中女同學的比例要高,為345%,男同學比例為236%。在有這種經歷的同學中,還有8人表示太辛苦不再想干。
2開銷大手大腳。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一般家庭比較寬裕,對子女用錢不加限制,只要開口,一般都盡量滿足。少數(shù)同學用錢比較隨意。調查表明,有的家庭每月給孩子的生活費較多,最高達1800元;多數(shù)家庭給孩子的生活費比較寬松,所給生活費有富余的有91人,占479%,排第一位。少數(shù)同學有錢就用掉,在平時多余的錢怎么處理問題上,找個機會花掉的有20人,占105%。
3缺乏基本的理財習慣。多數(shù)同學沒有記賬的習慣,調查中,從不記賬的有101人,占532%,其中,男同學從不記賬的比例達613%,高過女同學的428%;即使在記過賬的89名同學中,每筆都記的僅8人、占9%,曾經記過但未堅持的50人、占562%,只記大數(shù)的31人、占348%。
4沒有基本的與錢打交道的經歷。有的同學學習以外的事情基本不做。調查發(fā)現(xiàn),有76個同學(占40%)沒有自己的銀行存款賬戶(或銀行卡),有的即使開立了個人銀行賬戶,但也很少使用,在有銀行賬戶的114名同學中,很少用的89人,占781%。沒有到銀行體會過基本的存取款業(yè)務的有90人,占474%。個人日常生活用品,都由家里準備的47人、占247%,大多家里買的95人、占50%,兩項合計占748%;還有一些同學沒有體驗過網上購物,全部同學中沒有網購經歷的32人、占168%。
5消費行為不夠成熟。調查中,在“看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商品(如IPHONE)時怎么辦”問題上,有7人不管價格買下再說,占37%;有6人認為價格貴但還是要買,占32%;還有73人與父母商量再決定占384%,這部分同學心底還是希望父母能夠幫他們買下。在日常購物習慣方面,有的還不會比較價格,或者沒有貨比三家的習慣,對于較貴重的物品,有15人直奔最上檔次的商場、占79%,有78人到自己熟悉的商場買、占411%,兩項合計占49%。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也是如此,有 8人出門就打的、占42%,有18人等空調公交、占95%,有81人上先來的公交、占426%。在就餐問題上,也有同學浪費,8人表示買多點、吃不完就倒掉,占42%。
三、國外孩子理財教育
(一)美國孩子理財教育
美國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氛圍最濃的國家,也是教育與市場、所學與所用結合最好的國家。他們對于孩子的理財教育和財商培養(yǎng),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1理財從小抓起。美國對孩子理財教育從娃娃抓起,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且有目標明確、簡單易行的教育計劃,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xiàn)的幸福人生計劃”。從孩子踏進幼兒園起,就會接受有關理財概念:3歲教他們學會識別硬幣;4歲學會用硬幣買小東西,比如糖果、小玩具;5歲給孩子小額零花錢并教會他們怎么花,告訴孩子錢是父母辛苦工作換來的;6歲認識大面額的紙幣并練習簡單的零錢找換;7歲學會認識商品的價格標簽并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保證找回的錢數(shù)正確無誤;8歲知道估算所要購買商品的總成本,知道節(jié)約以應對近一個月內的需要,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9歲學會為每周的開銷制訂計劃,并在可能的條件下購物時盡量貨比三家;10歲學會小額儲蓄,以在未來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11歲了解長期的銀行儲蓄,學會計算利息,明白復利的原理;12歲了解錢存在銀行有可能會變少,知道正確投資的好處;13-15歲嘗試一些安全的投資工具和服務,知道如何進行預算、儲蓄和初步投資;16-17歲學會為近五年或近十年的學習和生活做財務規(guī)劃,并為了未來的開銷做理財方案。由美國教育部資助,全國34個州的3000所中小學生參加了一項儲蓄計劃——“為美國而儲蓄”計劃。
2家庭雇傭實踐。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系,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美國家長把家庭變成一個試驗場,教給孩子按勞取酬的生存和理財法則,讓孩子從小就有打工掙錢的歷練,通過自己的勞動付出獲得報酬。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孩子手中的零用錢幾乎都是通過幫助父母或家人干活所得到的報酬,幫父母洗碗、掃地、整理草坪等,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勞動報酬。父母給孩子錢的初衷一是遵守按勞付酬的原則;二是讓孩子們有一定的錢可以購買他們必要的食品和學習用品;三是讓孩子們得到一些勞動實踐的鍛煉。甚至包括一些富豪對自己的子女也是“不勞動者不得食”,迫使孩子從小摒棄“不勞而獲”的依賴感,確立和鍛煉靠自己的雙手吃飯的觀念。孩子們不僅習慣而且經常彼此互相炫耀“工資”的多少,“工資”多是一件光彩的事,說明動手能力強。
3鼓勵自我管理。崇尚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美國鼓勵孩子自立,父母對孩子的事不包辦,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孩子們從小便有了對錢的支配意識。美國家庭有時父母與子女也實行“A—A制”,各自付各自的賬,如果孩子看上了一種父母不認可的商品,那么對不起,自己掏腰包,一般不會因父母不為自己買單而大哭大鬧。由于花自己的錢知道心疼,這時就會再三拈量了,甚至主動放棄。在父母教育下,大部分美國孩子能夠妥善使用手中的零用錢,而并不是隨意亂花,由于這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所得,才知道怎么珍惜,這錢一般也能用到最重要的地方。在美國,很多父母在孩子18歲成年時就讓孩子離開家庭自謀生路,因而,“啃老”現(xiàn)象在美國很難想象。
(二)其他國家孩子理財教育
英國人的理財教育方針是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主張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英國人善于在各種規(guī)定里尋找最合適的生活方式。在英國,從幼兒起就開始理財教育,并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5歲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并懂得錢可以用于多種目的;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于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在英國,兒童儲蓄賬戶十分流行,大多數(shù)銀行都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了特別賬戶,有1/3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和儲蓄借貸的金融機構。
德國一向以嚴謹著稱,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書上說:“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那么你最后只會以失敗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嘗試是一種借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試驗,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薄澳隳芊駫甑藉X,最關鍵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個好點子。你有多聰明也不是主要原因,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边@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在樹立金錢觀念外,還會學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法國在兒童3至4歲階段,家長們便展開家庭理財課程,教育孩子基本的貨幣理念。10歲左右,法國家長就開始為小孩設立獨立的銀行賬戶,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觀。
日本重視家庭理財教育,主張孩子自力更生、勤儉持家,不隨便向別人借錢,還主張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給孩子買玩具時,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在日本,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存錢、與人分享錢財、借錢和讓錢增值為主要內容的理財教育,已經融入到少年兒童的整個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種具有強烈理財意識的環(huán)境氛圍之中,逐漸形成了善于理財?shù)钠焚|和能力,這也為日本培養(yǎng)、造就大批的優(yōu)秀經濟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與美國不同的是,在日本家庭教育中,家務勞動是學生應盡的義務。如果孩子干活要給他付錢的話,就是對家庭關系的扭曲。通過家務勞動主要讓孩子明白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這個道理,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意識,從而知道賺錢的正當途徑。
以色列更重視智慧與責任,其理財教育最為重要的是教授孩子關于錢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責任。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來的,也就更進一步地知道了節(jié)儉。不光要節(jié)儉,還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為個人,也是為社會。猶太民族是世界上財商很高的民族,個人的一生是其規(guī)劃的范圍,個人追求,個人資源,都有理性規(guī)劃,其最高目標是幸福的一生,財商是其規(guī)劃的總體理論,歸納出了青少年財商教育的三個方面:掌錢能力、賺錢能力、財富知識。他們關于財富的智慧帶給人們很多啟示,在猶太人的親子教育中,延后享受經常掛在嘴上,就是延期滿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未來更大的回報,這幾乎是猶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猶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家長們會經常這樣告訴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yè)成績。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后,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系統(tǒng)就不會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后的結果是你擁有一些最終會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你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边@是延后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也是一種在猶太民族中流傳很久的教育理念。
(三)上述國家孩子理財教育的共同點
第一,把孩子的理財教育作為父母的責任。家庭是孩子理財教育的主要場所,父母感到自己有責任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在孩子走上社會前,要教會孩子如何掙錢、如何管理錢以及基本的理財知識和技能。
第二,把理財能力視作基本的生存技能,與孩子一生幸福聯(lián)系起來。在西方人的觀點中,理財如同語言能力、文字書寫一樣,是一個人生活中最基本、最實用的技能,并與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聯(lián)系起來。所以,孩子理財教育從小就進行,哪個年齡段做什么、達到什么要求,都有明確的規(guī)劃。
第三,重視觀念培育。與理財能力相比,西方國家更注重對孩子理念的培育,引導孩子正確地看待錢,把錢與社會責任聯(lián)系起來,不勞動者不得食;由于把錢與個人的付出等同起來,所以,孩子能夠盡可能地節(jié)約每一分錢,同時,不作金錢的奴隸。
第四、日常生活引導。父母對孩子理財言傳身教,不僅傳授理財知識和技能,而且把家庭作為一個實踐場所,通過家務勞動計酬、AA制、不包辦孩子的支出等,讓孩子從小接受鍛煉,得到象成人一樣的自我理財?shù)臋C會,為日后走上社會、開始獨立的生活打下基礎。
第五,社會氛圍寬松。國外孩子能夠較早地系統(tǒng)學習理財知識、提高理財技能,還與他們比較寬松的社會氛圍有很大關系。一方面,他們的學習壓力比較小,不僅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全方位的成長,將相關知識融入到學校教育之中;另一方面,對孩子的評判標準也不僅是考上大學,而是鼓勵孩子創(chuàng)業(yè)、把所學運用到創(chuàng)業(yè)的實踐之中。最重要的一點,與中國不同的是,中國家長、社會很害怕孩子失敗,因而不主張孩子冒險,而西方不同,看重過程,能夠容忍失敗、甚至對失敗者的勇氣投以贊許的目光,這就使得中國孩子一般不敢冒險,而西方孩子則敢于冒險。
四、加強孩子理財教育、提升孩子理財認知的策略
智商、情商、財商共同構成支撐個人一生幸福的鐵三角,加強孩子理財教育、提高孩子財商水平,應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
1家庭方面。調查顯示,家庭是孩子理財知識來源的第一場所,子女的對金錢的認識、生活消費習慣、理財意識等,很多從小在家庭教育就定了型。所以,家長應重視孩子理財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一”開始:
建立一個賬本。給孩子建立一個日常開支賬本,讓孩子把每天的主要開銷記錄下來,養(yǎng)成記賬的習慣。
開立一個賬戶。帶孩子到銀行,以孩子名義開個賬戶,帶著孩子存一次錢、取一次錢,并學會管理好自己的賬戶,活期、定期搭配,到年底比較一下利息所得。
體驗一次購物。在為小孩購置物品時,選擇有代表性的讓孩子一起參與,到不同賣場比較商品價格,挑選性價比最高的。
看一次父母工作。帶孩子到父母工作的場所看一次,告訴他(她)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每天所能拿到的工資,讓他們對勞動報酬有個感性認識。
經歷一次打工掙錢。每年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次打工掙錢的機會,可以到外面找、也可以是家務事,讓孩子參與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并讓他們自己支配這些報酬。
做一次大的預算。孩子有相對較大的開支項目時,帶領他做一次開支規(guī)劃,為了湊足所需的金額,該怎么安排自己的開支,通過什么方式來達到。
2學校方面。學校是教育的專門場所,老師的話在孩子心目中份量最重。在考學是第一要務的背景下,花很多時間來進行理財教育是不現(xiàn)實的,但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把理財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中去??梢蚤_展以下“幾個一”活動:
每年一次專題報告會。每個學年花半天或者一個小時的時間,請一些對理財有研究或者具備相關經驗的人到學校作一次講座,介紹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理財方法、理財工具等。
每年一次公益捐贈活動。每年發(fā)動學生,開展一次對農村貧困地區(qū)學生的對口捐贈活動(如免費午餐行動),并帶領學生到實地看一看,體驗一下農村貧困孩子的生活。
每期一期板報。每個學期以班為單位,出一期以理財小竅門、生活中的浪費和節(jié)約等為主要內容的板報。
每期一次主題班會。每個學期以班為單位,組織一次以我的打工經歷、1元錢(或10元)是什么、我的省錢小妙招等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通過發(fā)動學生講述自己親身的經歷,來強化理財意識。
3社會方面。社會包括輿論媒體,應為孩子理財教育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當然,家長控制不了社會輿論、控制不了媒體,但也不是無能為力,至少可以在交往的圈子內營造一個相對好的小氣候,比如可在平時生活、交往中適當?shù)氐荚嚨脑掝},不要把全部注意力過度地引導到考試成績上;也應該鼓勵孩子去實踐自己的夢想,有想法就付諸行動,不怕失敗,從而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