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尚水
從幼兒園接好安安,我會和她一起去超市。每次去超市,安安總喜歡拉著我去粗糧雜糧展示區(qū)。有時候,我會讓她一個人在這個區(qū)域玩一會兒,然后自己在能看到她的地方選東西。你或許會問,這里有什么好玩的?沒有玩具!沒有兒童書!沒有小朋友喜歡的零食!可就是這個地方,她會不厭其煩地抓一把種子讓它們從指縫間流出,還會拿著小鏟勺在各種種子堆里鏟來鏟去,不叫她就不會離開。有時不小心會把種子弄到容器外面,弄得超市阿姨有點不高興。每次這個時候,我不得不叮囑她小心點,并同時不得不買回些雜糧,以示歉意。這一天,我突然有個念頭:既然她這么喜歡玩種子,何不趁此科普一下種子呢?
【父女科學對話】
“安安,你認識這些種子嗎?”
“認識呀,這是綠豆種子,這是黃豆種子,這是赤豆種子,這是……”
“安安,你看這些種子長得都一樣嗎?”
“不一樣!”
“怎么不一樣呢?”
“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紫色的……”
“噢,是它們的顏色不一樣。那它們的形狀一樣嗎?”
“也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扁扁的,有的是中間鼓鼓的。還有,有的大,有的小……”
“不錯,安安知道了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是不一樣的。這樣安安就會容易記下不同的種子的名字了?!?/p>
“那種子有什么本領呢?”
“它能發(fā)芽。”
“還有呢?”小家伙若有所思。
我啟發(fā)她:“我們每天都得吃種子,比如吃的米飯,就是由種子加工而來的;還有奶奶做飯時,經(jīng)常會在大米中加些赤豆、綠豆,這些也是種子?!?/p>
“噢,種子可以當作我們的食物。”
“很好,我們每天吃種子等食物,它們?yōu)槲覀兲峁┧枰臓I養(yǎng),所以安安才會長大。那么種子發(fā)芽需要營養(yǎng)嗎?”好像我的問題有點難,我馬上補充道:“種子發(fā)芽也是一種生長,也會長大,因此也需要營養(yǎng)。那種子發(fā)芽時,它的營養(yǎng)主要是誰給的?”
“是水。”安安知道種子萌發(fā)需要水,但還不全對。
我告訴她:“水對種子發(fā)芽很重要,但種子發(fā)芽時,還需要其它營養(yǎng),這個營養(yǎng)主要是種子它自己提供的。”
幾番對話,小家伙終于明白了種子的兩大本領,趕快讓她復述。
“種子的一個本領是可以為我們提供營養(yǎng);種子另一個本領是:為它自己發(fā)芽提供營養(yǎng)?!苯o她N個贊!
【小黑板】
種子在發(fā)育形成的過程中,植物體內(nèi)的養(yǎng)分不斷向果實和種子輸送。當種子成熟時,每一粒健康的種子都是一個養(yǎng)料貯藏庫。單子葉植物(如玉米、水稻、小麥等)種子的營養(yǎng)主要貯藏在胚乳中,雙子葉植物(如綠豆、蠶豆、花生等)種子的營養(yǎng)主要貯藏在子葉中。當環(huán)境條件適宜,如有了適宜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合適的溫度時,種子就有可能利用自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萌發(fā)成幼苗。
【親子科學實驗】
種子的萌發(fā)
安安已經(jīng)認識了幾種種子,也知道了不同種的種子大小、形狀、顏色是不一樣的,可能基本理解了種子的作用(本領):為它們自己發(fā)芽(萌發(fā))提供營養(yǎng),同時我們?nèi)祟惱梅N子的這一特性,攝取它,為生命活動(生長或長大)提供營養(yǎng)。那接下來,我們一起做個種子萌發(fā)的實驗,加深她對種子本領的理解吧。(括號中是安安所能理解的名詞)
實驗材料:一個玻璃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保鮮膜、棉花(或餐巾紙)、種子(綠豆種子或赤豆種子)
實驗方法
1.將2~3張餐巾紙對折幾下,放到杯子底部。
2.往杯子中加水,加入的水量以餐巾紙剛剛濕透為準。
3.在杯子中放入10粒種子。
4.再在杯子口上蓋上保鮮膜,然后將杯子放在窗臺處。
5.接下來,就請你和孩子每天在一個固定的一個時間(如每天早晨7點半),觀察瓶中的種子變化情況,并記錄下來。
智慧花
為什么要在杯子口上蓋一層保鮮膜?
這樣可以保持棉花濕度,防止水分自然蒸發(fā),可以1~2周不需要澆水。
小貼士
本實驗中,要堅持每天讓孩子定時觀察和記錄。觀察時,引導孩子觀察種子是否發(fā)芽了,長了有多高,有無根部長出,可以用照相機記錄下種子每天的變化,如果能教孩子用筆畫下來種子發(fā)芽的樣子,然后孩子口述家長記錄,一幅幅美麗而充滿童趣的自然筆記,就誕生了。
【給家長的話】
作為家長,關注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從生活中學習”應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雖然家長們不一定從事教育行業(yè),但在生活中啟發(fā)孩子,讓孩子玩得有關注點、有所得,也是我們想達到的理想狀態(tài)。我也一直在摸索: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如何能和孩子有效溝通,如何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這的確需要我們發(fā)現(xiàn)、更需要我們設計。發(fā)現(xiàn)有時來自不經(jīng)意間,而設計則是需要醞釀準備的。
在種子的故事中,首先來自我在生活中對女兒的觀察:她喜歡玩種子。然后,我想到了能否順著她的興趣進行一下科普,如何科普就得事先設計,如:事先設計好討論的話題,事先設計好實踐的生活場景,之后便帶著她故地重游,按照計劃實施了。
讓孩子做他樂意的事情,在快樂中輔之以一定的教育,豈不一舉兩得。我嘗試著這樣做,也期望您一起參與。這樣的實踐一點也不麻煩:在生活中就能發(fā)現(xiàn)、就能設計、就能實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