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摘 要:《世說新語》是一部杰出著作,其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鮮明的藝術特色,歷來被眾多學者所稱道。如宋人劉英登曾用“輕微簡遠、居然玄勝”評價該部作品。其中作品中的語言藝術更是吸引古今中外學者研究。誠然研究成果眾多,但仍然具備進一步探討的空間。本文將從形成世說新語語言藝術的主要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語言藝術特點具體表現(xiàn),最后探討書中語言藝術的對比性特點,從而充分了解和掌握世說新語語言藝術風格。
關鍵詞:世說新語;語言藝術
《世說新語》作為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品,具有“名士底教科書”的稱號。就本質(zhì)而言,其并非一部筆記小說,更多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憑借自身獨特的成就吸引了大批學者的目光。特別是作品的語言藝術,將魏晉時期的文學、藝術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愧為《世說新語》研究的最佳切入點。而文學語言作為重要載體,是文學傳承和發(fā)展的關鍵之所在,也是衡量作家作品的主要標準。因此選擇該課題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深入分析該部作品的語言藝術具有積極意義。
1 影響《世說新語》語言藝術風格發(fā)展的原因
1.1 動蕩的社會
任何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個社會背景的具體表現(xiàn)。東漢末年至東晉時期,幾乎沒有太平祥和的時期?;仡櫄v史,人們生活苦難、社會動蕩不安。因此東晉時期的《世說新語》,勢必會存在不同時代的藝術風貌,或出現(xiàn)深沉感喟,或出現(xiàn)任誕興會,語言表現(xiàn)中也透漏著濃濃的悲傷之情。魏晉學士在此社會背景下,尋求自己的歸宿、難以施展抱負等都成為書中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為社會背景在其中的滲透,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真情實感。因此《世說新語》語言文字能夠真實地彰顯人物性格。
1.2 審美觀念的形成
文化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貫穿于整個時代發(fā)展全過程。而文學各類體裁、特點等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學者審美觀念的初步形成,促使其在創(chuàng)作文章時,能夠更由目的、意識追求自己與他人的不同[1]?!妒勒f新語》中收錄的人物,無不覆蓋著作者的審美觀念,促使其在微言片語之中,彰顯人性百態(tài),逐漸形成語言藝術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1.3 前代文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學語言發(fā)展自有其規(guī)律,并非空談。《世說新語》語言的藝術特點是在前代文學基礎上發(fā)展而來。而這種汲取體現(xiàn)在源頭方面?!墩撜Z》是儒家的代表著作,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其中蘊含了大量簡短篇幅下的深刻含義。如《論語》中“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都在《世說新語》中有所體現(xiàn)。
1.4 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自然環(huán)境就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如高山湖泊、綠洲荒漠等。人與自然同處于共同環(huán)境中,自然環(huán)境參與者人類氣質(zhì)性格的塑造,繼而對文化風格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自然環(huán)境的參與也是形成不同文學風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我國南方氣候溫暖,植物茂盛,加之政治環(huán)境穩(wěn)定,促使東晉學士隨之南遷。在此過程中,學士看到了千山萬壑,給作者以無限啟迪,令人回味無窮,真實地反映在《世說新語》文學語言上,以呈現(xiàn)典雅、清簡之美。除此之外,繪畫、清談等方面的發(fā)展也同樣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梢姡妒勒f新語》語言藝術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chǎn)物。
2 《世說新語》的基本語言藝術表現(xiàn)
2.1 語言具有獨特性,個性特點所處可見
該部作品囊括了魏晉時期的風流故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故事人物涉及上千人。作者并未注重對故事本身的描述,更多的是對人物形象的塑造??v使文章涉及千百人,卻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第一,對人物表現(xiàn)形式的描寫,充分展示了作者語言藝術的獨特性,彰顯個人性格。如在《雅量》第二十八則中“謝太傅潘恒東山時...足以鎮(zhèn)安朝野。”這一段主要講述了謝安等一行人出海游玩的故事。文中對人們見到風起浪涌時的表情的描寫,將謝安的大氣、雅量展現(xiàn)出來,以突出人物個性特點。又如《德性》第十三則中,講述了華歆與王朗以其乘船避難的故事,當遇到突發(fā)狀況時,二人的不同表現(xiàn),形成鮮明的對比,特別是對華歆縝密、堅定性格的描寫成為全文中的最大看點。
第二,人物性格特點的個性化。作者在《儉吝》第二則中寫道“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后更責之”,開門見山的闡述了王戎的性格,并通過簡單的事例充分證明該人物吝嗇程度之深。然而作者深知人的具有多樣性,在《雅量》第四則中講述了王戎“見李子不拾”的故事,以展現(xiàn)其聰慧的一面,帶領讀者對于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朝著縱向深入挖掘,最終實現(xiàn)運用最簡單的故事反映最恰當?shù)牡览怼?/p>
第三,人物口語個性化。作者對于人物細節(jié)的把握出神入化,具體表現(xiàn)在人物口語個性化方面。在《賞譽》第五十九則中,講述了何充到王導的住處,王導“以麈尾指座”,同時說“來,來,此是君坐”,以此來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喜愛?;蛘咴凇逗啺痢返谌齽t中,嵇康“旁若無人”等表現(xiàn)以展現(xiàn)出嵇康耿直、褒貶分明的個性[2]。
2.2 語言蘊含豐富情感,突出語言深情
該部作品創(chuàng)作之時,人們正處于戰(zhàn)火紛紛、災難重重的年代,很多魏晉名士內(nèi)心掙扎,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作者承受著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的折磨,對其作品語言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具體來說,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物情。文中采取清淡疏落的語言,展現(xiàn)人物對事物濃濃的情感。在《任誕》第四十六則中“王嘯詠指著竹子說:何可一日無此君”,王子猷已經(jīng)將竹子視作自己的朋友,需要每日相伴,與此同時,王子猷對竹子的喜愛也充分展示了其與竹子一樣,具備高尚的人格精神。而在通篇第三則中也講述了劉伶愛酒的故事,“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受到當時社會情況的影響,很多人將自己的情感寄存于事物上,以排解自己的苦惱。
另一方面,人情。相比較物情,作者對人情的描寫可謂是強烈的、慷慨的,與前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多數(shù)情況下,作者在對人情進行描寫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也滲透其中[3]。如在《傷逝》中,全篇描寫戰(zhàn)爭過后,人們對死者的哀悼。又如《簡傲》第四則中的嵇康與呂安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曾經(jīng)“每一相思”便會“千里騎駕”;又或者在《任誕》第九則中,描述阮籍失去了母親,直言一無所有,并口吐鮮血“廢頓良久”。正如李澤厚在《華夏美學》中所言魏晉時期作者對“情”的描述,已經(jīng)從生死上升到哲理層面,更是一種對宇宙、對人身的泛化深沉感悟。
2.3 重視對美景的描述,賦予語言生命力
不可否認,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生活居無定所。但是無論世事變遷,自然景色魅力始終存在。而作者在生活中捕捉到了很多美好的景象,并將其寫入到作品當中。作者運用瀟灑、靈動的語言描寫大自然的景色,賦予文章更加鮮活的生命力。在《言語》第九十一則中的“山川自相映發(fā)”,體現(xiàn)出自然界萬物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系;在第七十一則中的“俄爾雪驟”四個字將大雪紛飛的景象描寫的淋漓盡致。
特別是第八十八則中顧長康從會稽回來后,人們問他路上景色如何,其回答“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將景色描繪的栩栩如生。且從競秀到千巖,將景色與語言有機整合,將景色更為形象、具體的呈現(xiàn)出來。不但如此,還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給人們更多鼓舞,促使當時的人們在閱讀后,能夠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除了上述動態(tài)景色的描寫,作品中還包含著很多靜態(tài)景色[4]。如“清風月朗”、“風恬月朗”、“天月明凈”等,優(yōu)美含蓄將夜景呈現(xiàn)出來。
2.4 語言幽默詼諧,展現(xiàn)人們智慧
細細品味《世說新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書中很多人物充滿著智慧。很多學者對該部作品的幽默都予以肯定。如日本學者井波津子說過“世說新語是語言感覺機智表現(xiàn)的寶庫”。書中幽默的語言藝術滲透至各個角落,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普遍百姓,都具有自身獨特的幽默方式。如在《賢媛》第二十四則中,恒沖喜歡穿新衣服,但是沐浴之后見到妻子送來的新衣并未生氣而是穿上新衣服。主要原因在于妻子一句“衣不經(jīng)新,何由而故?”,通過幽默的語言,讓丈夫穿上新衣服。
多數(shù)情況下,書中很多人物能夠運用機智、巧妙的語言化解尷尬,同時反將他人置于不利處境當中,以此來展現(xiàn)人物的智慧之美。在《言語》第十七則中袁奉高與邊讓的對話能夠展現(xiàn)出來[5]。
3 《世說新語》語言藝術的對比性
書中語言呈現(xiàn)對比性,或典雅與俗白、或清簡與華美。作者對語言對比的巧妙處理,成就了不同的語言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正因如此,形成了《世說新語》獨具一格的語言藝術特點。
3.1 雅與俗的對比
書中描寫人物多維魏晉名士,智慧超群,且風度翩翩。而這些都能夠從文中語言體現(xiàn)出來。其中作為突出的表現(xiàn)是作者對“雅”字的使用,如雅致、溫雅、雅人等。其次是語言的典雅,作者運用大量修辭手法,將資料、典故等引入文中,增添了書中語言的典雅氣質(zhì)。好比范子燁曾說過《世說新語》的用典藝術,可以用“旁征博引華古通今”這八個字高度概括[6]。而作者在用典過程中,其語言表述或贊美、或嘲諷,不盡相同,給人不同的體驗。如在《賞譽》第二十則中,蔡洪運用《詩經(jīng)·小雅·鶴鳴》中的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以此來深化語言表現(xiàn)力。
書中語言的典雅還表現(xiàn)在人物語言方面,如在《言語》第六十一則中東晉簡文帝,是一位著名的清談家,其在進入到園林中后,引入《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的故事來說明自己對自然的喜愛。
除了典雅藝術之外,還表現(xiàn)在俗白的美感。所謂俗白并不是粗俗、蒼白,而是語言的通俗流暢性。俗白語言的運用能夠拉近作品與人物之間的距離,體現(xiàn)親民性。如上文提到的何充與王導二人見面的對話,運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對客人的喜愛,以消除客人的拘束感?;蛘咴凇度握Q》第十七則中,劉道真謝絕他人答謝的話語“去,去!無可復用相報?!贝司湔Z言通俗流暢,能夠讓人們真實地感受到主人公急切的拒絕之情[7]。同時語言俗白還體現(xiàn)在俚語的使用方面。俚語一般是指在民間流行的非正式語言。相比較普通語言,俚語更具生活氣息。如在《文學》第二十二則當中,桓溫用“生母狗”譏笑王濛與王述;《簡傲》第十五則中,郗愔將做事前后不一的人形容為“鼠輩”。
此外,還有大量方言的使用。如在《排調(diào)》第十三則中,王導將涼字視作渹等,還有“將無”、“得無”、“溪狗”等方言詞匯。
3.2 清與華的對比
書中應用“清”字次數(shù)很多,如清遠、清風等。清在語言藝術中能夠給人留下清新的感受,與枝干上的墨梅相似,如果花團錦簇,難以表現(xiàn)出清新之美,也正是清麗脫俗的語言,形成了一種自然純凈之美,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任誕》第四十七則中,作者用“皎然”展示夜雪的清潔美好,呈現(xiàn)出一片潔白的世界,靜謐的環(huán)境中只有王子猷與雪為伴,令人神往。
六朝時期,文學作品更多偏向于華美,無論是詩文、句法,還是聲韻都要盡量做到華美之勢。受到當時文學發(fā)展趨勢的影響,《世說新語》的語言也不乏華美特色。辭藻的華美隨處可見,如《言語》第九十六則中的“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通過一一對比,給人們視覺、音韻等方面的美感[8]。同時語言的華美還表現(xiàn)在修辭手法反面,如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在書中的應用,從廣度與深度兩個方向豐富文章內(nèi)涵,從而提高作品美學價值。如在《賞譽》第二十則中“圣王之老成、明時之俊義...”運用排比句式表達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達到行文流暢目的。
3.3 象與玄的對比
文學之所以與哲學不同,是因為前者更加形象,而后者更加抽象。《世說新語》中的語言具有形象性特點,體現(xiàn)在敘述、人物對話等多個方面,能夠將讀者置于書中,并與讀者內(nèi)心產(chǎn)生共鳴,從而達到創(chuàng)作目的。如修辭手法的應用,在《文學》第二十五則中,將“學問淵博”比喻成為“如顯出視月”,以此來彰顯北人的學識淵博,但卻不夠精深,就好像在廣闊的地方看月亮一樣。運用比喻手法將本來嚴肅的話題比作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能夠更加貼近讀者生活。語言藝術的形象特點還表現(xiàn)在疊詞的使用,據(jù)統(tǒng)計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書中應用疊詞高達85次,使用疊詞能夠增強讀者視覺與聽覺美,促使整個意境更具美感,如“落落穆穆”、“巖巖清峙”等?;蛘呙鑼懭宋锷袂椋和跞盅凵瘛盃€爛如巖下電”光彩閃爍;自然景色:江水的浩瀚無邊“見此茫?!薄?/p>
魏晉之時,玄學盛行,對人們?nèi)松^、價值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書中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玄學的影子,給作品染上了一層玄妙的面紗。作者在參與名教與自然、形神之辯等玄學討論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至作品中[9]?!妒勒f新語》的語言便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典范。在《文學》第四十六則中,劉惔以“譬如寫水著地...”回答“何以正善人少、惡人多”的論題等,字里行間都能夠感受到作品語言玄妙藝術之所在。
3.4 含蓄與峻拔
所謂含蓄是指表達的委婉、耐人尋味,將所要表達的情感隱藏于字面后面。在書中,語言藝術的含蓄之美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的文學底蘊,且語言的含蓄能夠讓人們順著作者的思路深入思考。首先,書中語言的含蓄表現(xiàn)在欲說還休、具有暗示含義。如在《言語》第八則中孔融給出暗示“禰衡罪同胥靡,不能發(fā)明王之夢”,最后幫助禰衡逃過一劫。或者在《黜免》第八則中,殷仲文對著槐樹感嘆“槐樹婆娑,無復生意”,體現(xiàn)自己心灰意冷。
《世說新語》語言藝術的峻拔之美也是其特色之一,特別是針鋒相對與語意的挺拔超脫上,能夠給人們凌厲之美的感受。如在《排調(diào)》第六十一則中涉及很多危語“百歲老翁攀枯枝”等,不僅能夠擊中殷仲堪缺憾,還能夠充分表達真峰之意[10]。另外在語意方面,如《品藻》第六十八則中將“凜懊恒如有生氣”與“厭厭如九泉下人”進行鮮明的對比,能夠拉開二者之間的距離,更好地表現(xiàn)語意。
結論:根據(jù)上文所述,我們能夠切實感受到《世說新語》中語言藝術風格,體會書中語言多樣性、多維性等特點。無論是語言藝術內(nèi)涵、還是語言藝術的對比性,形成獨具一格的語言藝術風格。因此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要深入到書中豐富的語言當中,揣摩和分析其中蘊含的含義,不斷挖掘書中的本質(zhì)與內(nèi)涵,更好地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
參考文獻
[1]馬曉娟,楊巍.《世說新語》的重言詞及其修辭藝術[J].學習月刊,2012,(02):49-51.
[2]李杰.靈魂在孤獨中的自由飛翔——淺析《世說新語·子猷訪戴》之藝術美[J].甘肅高師學報,2012,(01):29-31.
[3]汪鄭珠,周曉琳.略論《世說新語》的文體特征——從與《晉書》比較談起[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31-33.
[4]高海蘭.《世說新語》中比喻的妙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8):135.
[5]董曄.審美:《世說新語》的文本意圖[J].山東社會科學,2015,(08):99-105.
[6]景遐東,羅嚴珍.《世說新語》的分門特征與學術價值[J].鄂州大學學報,2010,(06):52-54.
[7]張洛.論《世說新語》的敘事技巧[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39-42.
[8]馬培潔.雅俗文化的兩相對照——《世說新語》與《啟顏錄》[J]. 民族文學研究,2011,(06):42-48.
[9]董曄.史與詩的完美結合:《世說新語》文體考辨[J].中國文學研究,2013,(02):21-25.
[10]張澤鴻.從《世說新語》曠觀魏晉士人的生活美學[J].文藝評論,2014,(0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