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話里有一個說法叫“彎街僻巷”,通常用來形容那些隱在城市里,難以被發(fā)現(xiàn)的小道或巷子。這些小巷或許在外人聽起來籍籍無名,除了本地人以外鮮有人問津,但卻是這座城市歷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泉州的小巷中,文物古跡與名人故居星羅棋布,每一條小巷都有屬于他的故事與傳奇。這些小巷有的在現(xiàn)今依然保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而且深藏著許多只有當?shù)厝瞬胖赖南锬懊朗?。如果你以為泉州是一座一天兩天就能逛完的城市,那么你錯了。泉州深厚的歷史積淀不僅在那些著名的景點中,更在于這些你走也走不完、逛也逛不厭的小巷中。
胭脂巷:美食藏于市井中
位于涂門街頭與中山路交匯處的胭脂巷,聽到名字都想拐進去一探究竟。從前誤傳說胭脂巷是舊時的一條煙花柳巷,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胭脂巷的原名叫燕支巷,元朝時居住著一支由同安蘇頌第十世孫蘇唐舍為避難而遷居泉州的家族,其后人世代安居于此,因此被稱為“蘇氏祖閭”,燕支巷也得名于此。
胭脂巷長度不過幾百米,因為現(xiàn)在仍然處于泉州老城的繁華地帶,這里依然人來車往,也少不了地道美食。最著名的是胭脂巷口的醋肉攤,老板每天下午固定時間推著小車子在巷口擺攤,無需吆喝叫賣,幾乎每天都供不應求,醋肉賣完就收攤回家,樂得閑適自由。醋肉是泉州家家戶戶都喜歡的家常美食,但像胭脂巷口這一家醋肉攤的“盛況”,在泉州實屬罕見。而走進胭脂巷深處,不管是咸飯、肉粽抑或牛肉羹,這里的味道都相當?shù)氐勒凇?/p>
舊館驛:穿梭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間
舊館驛巷在舊肅清門外,今西街中段南側,巷長約200米。南宋寶慶初年,巷西側為泉州行衙所在地。元代時期,巷內設有一座專供過往官員或信使更換馬匹的館舍,故名館驛。
巷中歷史積淀豐富,文物史跡眾多,有水陸寺、天室池、南外宗正司、元代驛站等等。這條看似不起眼的小巷,曾經也是被踏破門檻的商賈云集之地?,F(xiàn)在的舊館驛附近經營著一家“舊館驛青年客棧”,老板們都是本地熱愛文藝的青年,而客棧所在也是一處舊式民居,也算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互融合的另一種體現(xiàn)。
青龍巷:金青龍,銀聚寶
在泉州古城城南片區(qū)的聚寶街和青龍巷,是泉州老城區(qū)最后的遺產。南起港仔乾,北至橫街;東起斗門頭,西至青龍巷與聚寶街之間,優(yōu)美的南環(huán)城河流過青龍巷的南端。青龍巷自唐宋年間初具規(guī)模,歷史長達千年。由于靠近曾經的海關碼頭,使得這條街人氣興旺,古時曾經是達官貴人集中居住的府地,與相鄰的聚寶街并稱為“金青龍,銀聚寶”。
悠久的居住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民居建筑遺產,除典型的清式傳統(tǒng)院落式民居外,青龍巷還有本世紀初從東南亞歸國的華僑興建的中西合璧式洋樓建筑,加之優(yōu)美的街道環(huán)境、綠化,使整個街區(qū)古色古香,環(huán)境宜人,成為特別適宜居住之所。其周圍文物古跡、遺址豐富,具有相當?shù)臍v史價值。
甲第巷:一代文豪歐陽詹故居
甲第巷位于現(xiàn)在新門街梨園劇場對面,甲第巷名稱的由來與曾經的文豪歐陽詹有關。據(jù)悉,唐國子監(jiān)四門助教歐陽詹故居于甲第巷,門前有宋理學家朱熹題字:“事業(yè)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可謂對歐陽詹首開福建登甲第先河備加贊揚,后人取“甲第”為此巷命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