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排隊論
朋友從日本回來,又喋喋不休說起人家的民族素質(zhì),讓我嗆了兩句:無非就是街道一塵不染、排隊一絲不茍、鞠躬沒完沒了,還有什么?朋友說我心態(tài)不對,我說剛看完央視劇《鋒刃》,那老鬼子把人拷打得遍體鱗傷,接著誠懇地躬身:“對不起,本來想跟你交個很好的朋友!可你不開口啊?!币郧斑€看過日軍“慰安所”視頻短片,寒風里日兵靜靜地排隊等候,不爭不搶。我勸他多關(guān)注自家傳統(tǒng)價值觀:讓梨、砸缸、鑿壁偷光、過家門而不入、不斷換鄰居……還真沒有鞠躬排隊的。
打開百度一查,學問深了?!芭抨犝摗笔沁\籌學的分支,又稱隨機服務系統(tǒng)理論,100年前一位丹麥人創(chuàng)立。創(chuàng)立時間那么短,難怪國學里找不到。學問一深就看不懂,一個困惑我多年的問題沒找到答案:排隊許久,發(fā)現(xiàn)后邊沒有人跟上來,這隊是不是白排了?換句話說,排隊的成果是在身前還是身后?朋友說這課題無解,吃飽了撐的才琢磨。好了,說說吃不飽的年代排隊的事吧。買紅薯、買白菜、買布頭、買肥肉……一見街上隊伍蜿蜒不絕,尋見隊尾先排上再問買什么。聽說吃鹽要定量,趕緊買了存起來(這傳統(tǒng)綿延到如今。報載因謠傳鹽荒,某人家屯鹽夠吃100年)。寒冬臘月,天不亮就在朝內(nèi)菜市場門口排長隊,凍得直跺腳。大門一開,隊伍全亂,如潮水般涌向后廳,擠到豬肉、帶魚攤位邊伸手邊喊叫。年三十我提回個大豬頭——前一晚我就踩了點,畫好了路線圖。再說咱的百米成績13秒,搶個豬頭綽綽有余了。
先排隊后亂跑,這怪規(guī)則沒定好?,F(xiàn)在銀行、醫(yī)院乃至餐館都有了叫號機;搶車票、搶頭彩、搶紅包、搶相親露臉、搶陪土豪吃飯,凡沾“搶”字的,都跑到網(wǎng)上比身手。有人挑剔說,還是眼疾手快的占便宜??;但比起裹著大衣在車站廣場睡幾宿,已是天上人間了。
排隊最厭惡的是“加塞兒”。前不久一位司機強行加塞兒左轉(zhuǎn)彎,拖拽交警喪了命。他后悔不迭:“就為了早回家?guī)追昼?!”不排隊因為時間太金貴?那也不盡然。某面館開業(yè)大吉,前200名顧客贈送5元代金券,隊伍排出了半里遠——時間有的是,人人不差錢,有了便宜“不占白不占”!西學東漸,現(xiàn)在排隊的風氣好多了,但仔細一對照,跟“人家”還是不一樣。人家稀稀拉拉一個跟一個;咱“無縫連接”,恨不能前胸貼后背。身體文明了,但腦子里相互警覺繃著一根弦,隨時提防入侵者。幾十年的后遺癥了,改也難。
排隊為了什么?為公平。公平就是先來后到。早年間有一首流行歌曲唱三角戀的,最著名的一句就是“哦,他比你先到!”信守規(guī)矩,別當小三。窮苦人家生了個雙胞胎。長大了哥哥健壯、弟弟孱弱,皆因父母迷信而偏心喂養(yǎng)——將來要靠老大撐門戶。不服氣的弟弟耳邊總響著這句歌詞。就差10秒?差0.01秒一項百米紀錄就黃了!三個人越獄,前兩個翻過墻,老三放哨落了網(wǎng),因為他資歷淺只能排后邊。三十多年前辦了本雜志,跟美國的重了名。我跟商標局說,咱們的發(fā)行幾百萬,他們在大陸才賣幾百本,憑什么要把名字讓給它?局長搖搖頭:商標只認“注冊在先”,你們晚了就得改。不公平?公平就是守規(guī)矩。
“公平”的規(guī)矩有多種。比如少數(shù)聽多數(shù)的(投票),錢少的聽錢多的(拍賣),體弱的服從體壯的(決斗),不一而足。還有一種公平叫運氣,所以才有了擲硬幣、摸彩、石頭剪子布。但我覺得還是排隊好。那是一種秩序、一種場面、一種耐心與從容。
有人去看望一位話劇老藝術(shù)家,他總是坐在輪椅上望窗外:“這些人擠著排隊是要去哪兒啊,去火葬場嗎?”人都說他癡呆了,我看他心里比誰都明白。
《讀稿筆記》專用郵箱:dugaobij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