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如
一只先天殘疾的小狗,連母狗都不肯喂它奶,還想弄死它,最終卻兩腳站立行走,創(chuàng)造了一段傳奇。是的,小狗菲斯的故事,極有意思的真實故事。網(wǎng)上查得到,我就不多講了。
我想講的是:女主人公茱迪怎樣在落到人生低谷時偶遇小狗,為何為小狗取名菲斯——意思是信念;菲斯怎樣獲得美國陸軍授予的“榮譽中士”稱號,又怎樣獲得“狗堅強”的外號。這是非常典型的心靈雞湯故事。
別急,我要講的核心來了:
“心靈雞湯”的說法傳入中國的年頭其實并不算長,剛傳入時一下子紅得發(fā)紫,什么都要“雞湯”一下。可是,雞湯的滋補效果還沒有顯現(xiàn),有人就嫌膩了。雞湯變得像地溝油,受盡冷嘲熱諷甚至抨擊。美國佬喝雞湯卻喝不厭,你搜搜小菲斯的故事,看看有多少人的心靈得到“菲斯”雞湯的滋補,康復了,健壯了。
只求口腹,不問營養(yǎng),這也是一種劣根性吧。
(晝無眠摘自《新民晚報》2014年10月18日,圖選自譯林出版社洪佩奇編《阿拉貢斯啞劇幽默漫畫》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