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成
用典,是指通過引用歷史故事或前人的詞句,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立場態(tài)度的藝術(shù)手法。它可以使詩詞具有更豐富的意象、更豐厚的內(nèi)涵,因而頗得詩人詞人的喜愛。
用典方式
從使用方式看,用典可分為直用、借用和暗用。
直用,即直接引用典故的本來意義。比如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道:“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本褪侵庇谩妒酚洝ゑT唐列傳》中漢文帝派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罪過,并重任魏尚為云中郡太守的故事,作者以魏尚自比,表達自己渴求重用之意。
借用,就是化用,可以突出典故某一方面的意義,從新的角度加以引用,也可以對典故的原有意義進行引申發(fā)揮。比如秦觀在《鵲橋仙》“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一句中引用了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但從一個新的角度詮釋了故事,賦予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內(nèi)涵:在那清涼的秋風(fēng)白露中,牛郎織女對訴衷腸、互吐心聲,多么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相伴一生卻貌合神離的夫妻?化用之后,一洗嗟嘆悲戚之態(tài),突出了牛郎織女難得一見的美好與珍貴。
暗用,是指不顯痕跡地運用典故,從字面上看不出,必須仔細琢磨才能體會。比如杜甫《閣夜》中“三峽星河影動搖”一句,暗用《漢書·天文志》中的典故:“元光(漢武帝年號)中,天星盡搖,上以問候星者,對曰:‘星搖者,民勞也。后伐四夷,百姓勞于兵革?!毙浅綋u動是百姓勞頓的反映,作者將這個典故不著痕跡地融入詩句中,表達戰(zhàn)亂頻繁給百姓帶來了災(zāi)難和痛苦。
用典效果
用典的好處是可以在不方便直述的情況下,婉轉(zhuǎn)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情緒和愿望等。
比如前面提到的杜甫《閣夜》一詩: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xiāng)之意。頷聯(lián)寫夜中所聞所見,上句表明兵戈未息、戰(zhàn)爭不斷,下句描述三峽所見景象并將“星搖民勞”的典故融入其中,表達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災(zāi)難和痛苦,蘊含著悲涼深沉的情懷。
又比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句中,辛棄疾引用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故事,以廉頗自況,抒發(fā)自己老當(dāng)益壯、不忘為國效力的壯志。
詩詞在用典之后,會變得含蓄朦朧,自然地具有了美感,有“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效果。但是,這往往會多花費讀者理解的時間,如果引用的典故太過晦澀繁雜,還會讓詩詞難以理解。比如對《閣夜》中“三峽星河影動搖”一句,很多人以為作者只是描述三峽景象,沒想到里面含有如此這般的典故,這就影響了對全詩的理解。
考查方式
對用典這一手法的考查,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是辨手法。比如2014年高考語文重慶卷考查清代張漸的《商調(diào)·黃鶯兒 贈燕》,第12題的第一小題為:“作者描寫燕子,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其中“珠簾半城,烏衣半摻,最消王謝堂前憾”一句是用典,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是明出處。比如2014年高考語文江西卷考查蘇軾的《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其二)》,第14題的第一小題為:“指出‘溪邊自有舞雩風(fēng)一句所用典故的出處。”熟讀《論語》有關(guān)篇章的同學(xué)應(yīng)該能判斷出“舞雩風(fēng)”這一典故是出自《論語》的“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三是析用法。要求聯(lián)系整首詩歌,分析用典在人物塑造、情感表達上的效果。比如2014年高考語文北京卷考查杜甫的《奉陪鄭駙馬韋曲》,第14題的第三小題為:“前人引《南史》注詩中‘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結(jié)合這一注解,談?wù)勗姷淖詈髢删浔磉_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苯Y(jié)合注解,并聯(lián)系全詩,可以看出詩人借向往隱居生活,表達對韋曲春景的喜愛,或是因韋曲春色美景而生隱居山林之情。
前兩種考查方式,同學(xué)們必須熟知所用典故,才能準確作答,要求比較高。所以,相比前兩種考查方式,第三種方式在高考中更為常見。
答題點撥
很多同學(xué)覺得鑒賞用典這一手法很難,確實,這需要在平時多積累。除了多讀課外古詩文,對課內(nèi)的古詩文尤其要關(guān)注,因為辨手法和明出處考查的典故一般會是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熟知教材便不難作答。
在析用法時,必須整體把握詩詞。詩人用典,旨在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高明的作者都能靈活地將典故化入自己的詩詞中,用來表達難以名狀的豐富情感。所以,整體把握詩歌是準確理解詩人用典的前提。
如姜夔《揚州慢》中的“春風(fēng)十里”引自杜牧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杜牧的本意是表現(xiàn)揚州十里長街的繁華,但姜夔寫“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前后形成鮮明對比,詩人是借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來反襯今時揚州的荒涼冷落。
【練一練】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李 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這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經(jīng)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詩歌首句提及的“遷客”當(dāng)指西漢賈誼,作者借他來表達自己的什么心情?
【參考答案】
作者寫賈誼被貶長沙,用賈誼的不幸自比,借流放途中“西望長安不見家”的情形,抒發(fā)詩人遷謫之感、去國之情,流露出無辜受害的憤懣,含有自我辯白之意。
中學(xué)生天地·高中學(xué)習(xí)版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