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鄧麗云
彭春英女士
是一位優(yōu)秀的商人,卻在最美好的年華選擇了為社區(qū)服務、為民眾服務。她寧愿自己節(jié)儉過日子,也要把錢省下來捐給有需要的人。她是一名愛國愛港的卓越女性,鼓舞年輕一代為香港和社區(qū)獻力;她擁有一腔“正義”,以一顆善心,表達著對社會大眾深深的關愛之情。
【彭春英女士,香港新界(荃灣區(qū))婦女會會長,荃灣地區(qū)之友社第一副主席,香港廣西印尼歸國華僑聯誼總會榮譽會長,荃灣葵青區(qū)婦女會名譽會長,荃灣葵青居民聯會、荃灣葵青坊眾會、長青之友社名譽顧問等。積極參與和支持地區(qū)的各類大型活動,連續(xù)多年擔任荃灣各界國慶籌委會名譽顧問,荃灣各界慶回歸委員會名譽顧問,荃灣區(qū)敬老慈幼大會副會長等職。獲政府頒發(fā)嘉許狀和授予“荃灣十大傑出義工”、“社區(qū)服務獎”等獎項。】
投身服務無關乎榮耀,
只與善良有關
彭春英女士祖籍重慶,出生於貧苦家庭,經歷文革後帶著孩子來到海南島。其先生是馬來西亞人,80年代來港,是一名愛國愛港青年,當初,也許就是這一共同點讓他們走到了一起。1980年,彭春英女士來到香港與先生團聚,因其有車衣、裁縫的經驗,也具備一定的管理才能,所以一進製衣廠就擔任管工一職。儘管酬勞不菲,能幹的她仍與夥伴合資開了一間服裝店,周末就在店里忙碌著。再後來,她效仿別人,購進一批木房再轉售出去,從中賺取利潤,漸漸開始炒樓,1981年更是大膽開辦工廠,做起了獨資生意,成熟的商業(yè)頭腦就在這一次次的嘗試中顯現出來。
經商是她人生的一部分,但她生命的背景色主要源自於她對社區(qū)、對社會無私的服務與奉獻。早在1983年,正值工廠剛剛起步,一大筆資金的投入讓彭春英女士的生活變得並不寬裕??僧數弥愀燮古仪蜿犚ド钲趨⒓訃壹壉荣悈s資金不足的時候,她感到很心痛,儘管自己的工廠剛起步資金並不充裕,但她還是和先生商量給球隊捐款的想法。虧得先生支持,善心才得以落地。回想起此番情景,彭春英女士說她當初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自己再困難也要幫助別人。
香港既是個社團社會,又是個經濟社會,很多時候,一批批熱心服務事業(yè)的人士決心創(chuàng)辦社團,可常常面臨資金匱乏的難題,多次找到彭春英女士,她都很爽快地答應幫忙籌集經費。多年來,她更是熱心公益事業(yè),帶領義工參與各類慈善籌款活動,如給仁濟醫(yī)院、博愛醫(yī)院等機構捐贈善款。其本人也熱心公益,積極參與選舉及其他義工服務,在荃灣地區(qū)之友社每年主辦的“敬老護老顯愛心新春聯歡”活動中,常常捐出金飾送給80歲以上長者。此舉無關乎榮耀,只與善良有關,是愛心的湧動、慈悲心的流淌。
“有時候人累病了,腿也站腫了,可心中還是有個信念支撐著我。尤其忘不了的是寒冬季節(jié),我們站在天橋上開展募捐、選舉等活動,任北風吹得臉很痛、雙腳凍得發(fā)抖卻還要堅持,因為我們深知,堅持不是為自己,是為大家?!迸泶河⑴咳绱苏f來。
從社區(qū)到社會,從小善到大善
當今社會,女性已經逐步踏上了獨立的地位,她們從家庭走向社會,在不同的階段承擔著不同的責任。為了讓女性充分體現自我價值,一群有志之士於2008年創(chuàng)辦了香港新界(荃灣區(qū))婦女會,成立至今,該會始終堅守愛國愛港的發(fā)展方針,團結各界婦女,為社會發(fā)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擔任會長的彭春英女士,帶領會員積極參與社區(qū)服務,組織舉辦豐富精彩的文藝康樂活動及中醫(yī)義診、探訪老人院等別具意義的活動,為社區(qū)服務獻出無盡的力量。
在擔任荃灣地區(qū)之友社第一副主席期間,彭春英女士也在用行動踐行著一顆善心。SARS襲港之時,她提議團體購買口罩派發(fā)給市民,在街頭宣傳講究衛(wèi)生防止疾病的常識;當社員遇到經濟困難的時候,她拿出經費為其解決燃眉之急,並從細節(jié)處給予關懷。曾經一個社員因無法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彭春英女士得知後,隨即託人買來米、油、沐浴用品等送給他,幫他度過了眼下的困境,大義之舉讓人感動。
除此之外,彭春英女士還積極投身社會服務,身任荃灣各界國慶籌委會名譽顧問和荃灣各界慶回歸委員會名譽顧問等職,為香港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獻心獻力。
一個人做慈善是謂“小善”,以自己的善心帶動更多人來做慈善,此為“大善”,彭春英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大善之人。她常常帶著學生去參加募捐活動,如果學生帶的錢不夠,她就會私下偷偷地塞給他們一些錢,讓他們上去捐。她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同時帶動更多人來參與社會服務。她還感召自己的四個子女參與到社會服務中去,一次,彭春英女士看到一位老人的房子十分破舊,心里很著急。於是便叫女兒給他修葺,為老人免去後顧之憂。
在做服務工作時,彭春英女士一直保持著軍人作風,雷厲風行,說到做到,生活中的她卻平易近人,被無數人親切地喚著“乾媽”。生活富足後的她依然堅持做慈善,她言:“省,不是對別人省,是對自己省,我寧愿自己生活上節(jié)約一點,也要盡量把能給出去的財物捐贈出去,錢少情意重,我的一點點錢對他們來講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事無論大小,最重要的是有這顆善心?!?/b>
一腔正義,紅歌唱響愛國情
彭春英女士參與社區(qū)服務工作,是由創(chuàng)辦“彭春英舞蹈創(chuàng)作組”開始的。起初,她組織一批愛好晨運的街坊朋友,教她們跳健康舞、廣場舞,凝聚了一幫熱心助人、熱心服務的市民,親身帶領他們參與一些社區(qū)活動和社會服務工作,她的服務之路也從此邁開了腳步。
由於在文藝方面有著一定的造詣,義演也開始成為彭春英女士服務工作的一部分。她說自己熱衷於傳唱紅歌,“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這一句句寫滿歲月滄桑的歌詞,讓彭春英女士傾注了深厚的感情。義演的每個節(jié)目都是她自編自導的,她希望通過對紅歌的表演及傳唱,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歷史,培養(yǎng)起愛國情操,從中更能體會到她對祖國深深的愛與濃濃的情。
彭春英女士還說,香港被英國統治100多年,教育結構受到西方的深刻影響,這讓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認知存在一定的缺失。在現今的課程安排中,歷史課僅僅入選初中課程,高中以後就成了選修課,正因為如此,香港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認知較為薄弱?!?/b>1997年,香港終於回歸祖國,猶記得,那天天還下著大雨,我唱著中國的國歌去接解放軍同志,心中的那份喜悅與激動一輩子也無法忘懷。我是中國人,自當熱愛我們的祖國;我來到香港,自當支持香港的發(fā)展;我不是很富裕,但我會盡心盡力付出更多。”她說自己捐不了大錢,但她不斷地捐出小錢,滴水匯成汪洋;她說做一次善事容易,要堅持很難,可她就是這麼行走了幾十年毫不厭倦。
談及年輕人的發(fā)展,彭春英女士深切地說:香港是座中西文化碰撞的城市,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有吃過苦、受過累,更不能體會到父母那一代人在港英統治下有多苦,自然心里沒有感恩,更沒有報恩。她希望香港的年輕人都能拿出沖勁和幹勁,把目光放長遠,真正成長成才,為國家、為社會的發(fā)展作出有力的貢獻。
如今,彭春英女士已經七十多歲了,但身體依然健朗,這緣於她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她每天都生活在充實與快樂中,因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是她最大的滿足;她的一生都在“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故她以大愛演繹一腔濃濃的正義,一顆永恒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