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利
(臺州學院,浙江臺州,317000)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構建是涉及多方面的深邃的社會理論學科,從促進社會公平的角度研究我國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可以說是一個新課題。本文介紹國外的相關研究現(xiàn)狀,梳理出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為研究社會公平視閾下我國檔案信息價值的實現(xiàn)提供借鑒和參考,拓展我國檔案信息社會價值研究的新領域,以期檔案能更高效、更科學地為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服務。
國際檔案學術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檔案信息與社會公平的關系,但整體進展緩慢,直至2000年,研究檔案信息對社會公平影響的文章數(shù)量才有了穩(wěn)定地增長。以加拿大的《檔案》(Archivaria)、美國的《美國檔案工作者》(American Archivist)、荷蘭的《檔案科學》(Archival Science)和英國的《檔案協(xié)會雜志》(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等四大英文檔案核心期刊為例,如表1所示[1],88%的文章是2000年以后發(fā)表的,其中,大部分文章(67%)發(fā)表于《美國檔案工作者》(American Archivist),它們從美國各社區(qū)的檔案工作出發(fā),分析一些日常生活的具體例子,論述檔案信息在美國民眾追求社會公平的過程中產生的影響。2009年,聯(lián)合國規(guī)定每年的2月20日是“世界社會公正日”,旨在消除貧困,實現(xiàn)男女平等,促進社會公平,推進了全球關于社會公平的理論研究。在此背景下,檔案學術界開始從理論層面研究檔案信息促進社會公平的內在價值,其中理論水平較高的是2010年以來發(fā)表于《檔案科學》(Archival Science)的論文,研究內容包括:利用個案研究的方法系統(tǒng)地論述檔案信息在促進社會公平中的作用;討論歷史文化網(wǎng)絡中的檔案信息如何重置社區(qū)、種族與政府的關系;分析檔案管理者和檔案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檔案中立”的態(tài)度,在檔案管理實踐中滲入社會公平的理念。
挪威奧斯陸大學學院教授Gudmund Valderhaug于2011年發(fā)表在《檔案科學》第11期的《記憶、公平和公共記錄》(Memory,justice and the public record),以二戰(zhàn)后的挪威兒童獲得社會身份和經濟賠償?shù)倪^程為例,研究了檔案記錄在個體追尋身份認同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論述檔案工作者如何響應社會公平的需要,在檔案與追尋公平公正的個體之間發(fā)揮媒介作用[2]。
表1國外四大英文檔案核心期刊相關文章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Anne Gilliland教授于2011年發(fā)表在《檔案科學》第11期的《中立,社會公平以及21世紀檔案教育和教育工作者 的 職 責 》,(Neutrality,social justice and the obligations of archival education and educator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闡述如何在政治背景下保持檔案的中立,更好地發(fā)揮檔案的利用價值;分析加利福尼亞大學信息研究學院的教學方法,研究檔案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學生在記錄政治化的社會記憶時保持檔案中立,關注社會公平,增加檔案在公眾中的信任度[3]。
澳大利亞的原住民研究專家Terri Janke于2012年發(fā)表在《檔案科學》第12期的《保持文化的鮮活——檔案與原住民文化知識產權》(Keeping cultures alive:archives and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文章指出,檔案在澳大利亞原住民文化的存活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深入分析了檔案在保護澳大利亞原住民文化和知識產權,促進原住民文化表達和文化創(chuàng)新中所起到的作用[4]。
美國西華盛頓大學教授Jimerson2009年出版的專著《檔案的力量——記憶、責任和社會公平 》(Archives power:memory,accountability,and social justice),以歷史和社會理論為基礎,分析檔案的力量和檔案工作者的社會角色,闡述檔案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責任感,論述作為記憶證據(jù)的檔案文件資料在促進政府信息公開、支持文化多樣性和維護社會公平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5]。
2008年美國檔案工作者協(xié)會(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SAA)年會,會議討論的問題是“檔案職業(yè)道德和社會公平——我們的職業(yè)責任是什么?”(archival ethics and social justice—what is our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會上,SAA的職業(yè)道德委員會號召所有的檔案工作人員關注社會公平,并在此基礎上,積極討論檔案職業(yè)道德觀念的轉變[6]。
2012年美國檔案工作者協(xié)會年會,會議討論的主題是“道德追求——探索檔案和社會公平的關系 ”(in pursuit of the moral imperative:exploring social justice and archives),美國塔夫茨大學作了題為“透過社會公平鏡頭的檔案實踐(Archival Practice Through a Social Justice Lens)”的報告,指出社會行動與檔案實踐之間的交集激發(fā)了關于檔案館和檔案工作者的社會責任的爭論,爭論圍繞著社會公平是否應該是檔案工作者的主要追求目標而展開[7]。
2012年加拿大檔案工作者協(xié)會年會,會議討論的主題是“檔案為社會公平服務——檔案的潛在功能”(archives for social justice:implications for archival function),會議提出檔案管理人員應該從為社會公平服務的角度出發(fā),討論重新恢復、鑒定先前被忽視的館藏檔案,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這些檔案資料[8]。
從以上的相關研究現(xiàn)狀可見,國外的研究學者開始積極嘗試探索檔案社會公平價值實現(xiàn)的理論內涵,并逐漸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2013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Wendy M.Duff教授在《檔案科學》第13期發(fā)表的《檔案社會公平影響初 探 》(Social justice impact of archiv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就是從理論層面,系統(tǒng)地闡述檔案和社會公平之間多層面、多維度、動態(tài)的關系,以及檔案信息與檔案人員潛在的社會公平影響[9],具體理論內涵梳理如下:
檔案的本質屬性是其能在促進社會公平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基礎。檔案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保存起來以備查考的文件檔案,原始性是其本質屬性。檔案形成了人類的社會記憶,政治和政治權力總是存在于社會記憶的形成中,因而檔案實踐總是存在于權力背景之中。民眾一旦明白自身擁有的權利,便會與檔案工作者產生互動,或利用檔案信息維護自身權益。因此,檔案信息具備了促進社會公平的價值。
表2檔案的社會公平影響衡量框架
檔案信息對社會公平的影響是復雜地、多維度地、多層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fā)生從有形到無形地動態(tài)變化。
多維度的影響,指檔案對社會公平的影響并不是人們一廂情愿地認為是積極的、永恒的、全面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可逆的、局部的。
多層面的影響,包括:宏觀層面,對政府制定基本法則和頒布基本政策的影響;中觀層面,對各類社會管理組織、部門及社區(qū)的影響;微觀層面,對無組織的社會個體的影響。
動態(tài)的影響,是指檔案對社會公平作用的潛能在進入公眾領域之前是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檔案一旦被開放利用,它的作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化,從利用檔案解決具體問題而產生的有形影響發(fā)展到滲入整個社會精神層面的無形影響。
檔案對社會公平影響的復雜性要求對之做出準確地評估和衡量,使得檔案更好地為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目標服務。Wendy M.Duff創(chuàng)建了衡量檔案對社會公平影響的初步框架,如表2所示,檔案在微觀、中觀和宏觀層面對社會公平產生了多維度的影響,呈現(xiàn)出動態(tài)變化,并用數(shù)值定義其等級,清晰地顯示出檔案信息影響社會公平的過程。
近幾年,雖然,國內有部分學者研究了檔案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并發(fā)表了相關的學術論文,如糜棟煒2008年發(fā)表于《北京檔案》的《檔案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政策思路》、李海2007年發(fā)表于《云南檔案》的《發(fā)揮家庭檔案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陳艷紅2008年發(fā)表于《情報雜志》的《試論公共檔案館在促進信息公平中的作用及對策》等。但是,關于社會公平視閾下檔案信息利用價值的研究基本上處于萌芽階段,缺乏系統(tǒng)深入地分析,為了響應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號召,使得檔案信息更好地為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目標服務,研究社會公平視閾下的檔案信息利用價值的實現(xiàn)十分必要,上述國外研究成果為我國的研究帶來了諸多啟示。
如前所述,美國的Wendy M.Duff教授論證了檔案對社會公平影響的理論內涵,分析了檔案對社會公平的多維度地、多層面地、動態(tài)地影響,提出了衡量檔案社會公平影響的標準。而目前我國尚無研究社會公平視閾下的檔案信息價值實現(xiàn)的系統(tǒng)理論框架,圖1是筆者得到國外研究理論的啟發(fā),嘗試描述檔案促進社會公平的連續(xù)的、循環(huán)的過程:承認社會不平等的存在,通過檔案機構,利用各種檔案信息資源質疑并糾正社會不公平;或者,某次檔案行為,如:采集、展覽、宣傳等,使得民眾了解更多,認識并質疑周圍的不平等現(xiàn)象,提高追求平等的意識,開始一個檔案促進社會公平的循環(huán)過程。反過來,觀念的改變會促進整個社會公平意識的增強,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更易被發(fā)現(xiàn)、被承認,從而又開始新一輪的循環(huán)。當然,這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初淺的理論探索。我國檔案管理部門和檔案學者可以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結合我國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實際需要,探索實現(xiàn)檔案利用價值的深層次理論框架,開放檔案信息資源,挖掘其所包含的社會記憶,積極發(fā)揮其利用價值,促進社會公平。
我國黨的十八大提出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在此時代背景下,檔案工作者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認識自身的社會角色,關注國家時事政治,加強社會責任意識,打破緘默,爭取檔案表達的話語權,主動發(fā)揮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促進社會公平。
美國學者Anne Gillil教授在文章中談到加利福尼亞大學信息研究學院的教學方法——教育學生在記錄政治化的社會記憶時保持檔案中立,關注社會公平,增加檔案在公眾中的信任度。我國教育部門可以借鑒此方法,結合我國實際,與時俱進地重新調整大學及其它教育機構檔案教育內容和教學戰(zhàn)略,在檔案學的入門課程中引入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有關內容,引導師生進行理論研究;開展繼續(xù)教育,加強對地方檔案工作人員的相關培訓,提高他們在工作實踐中發(fā)揮檔案信息價值、促進社會公平的能力。
Wendy M.Duff教授認為“追尋社會公平暗含了一個檔案信息參與的過程”、“檔案利用過去告知并改變現(xiàn)在”[10],具體落實到檔案工作實踐中,就是要構建基于社會公平視閾的檔案信息資源利用模式,實現(xiàn)檔案促進社會公平的利用價值。在信息化社會,檔案信息資源服務不能囿于傳統(tǒng)的方式,應該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在國內,各級檔案部門應該按照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要求,依托網(wǎng)絡技術平臺,多元化地開展檔案信息網(wǎng)絡服務,包括對網(wǎng)站、博客等新型表達途徑的利用;利用新興網(wǎng)絡技術和數(shù)字化技術,創(chuàng)新性地開發(fā)服務項目,通過各種社會媒介開放檔案信息資源,拓寬服務領域,延展服務范圍,增強檔案信息服務的社會覆蓋面與服務半徑[11],使公眾可以突破地域、時間、館藏內容等因素的限制,快捷地獲得所需信息,使檔案信息資源真正做到面向社會并提供優(yōu)質且科學的服務,打造檔案的社會力,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
圖1檔案促進社會公平的循環(huán)過程
探索研究社會公平視閾下檔案價值的實現(xiàn),在我國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檔案學術界可以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為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服務。
[1]Wendy M.Duff.Social justice impact of archive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Arch Sci,2013,13:317–348.
[2]Gudmund Valderhaug.Memory,justice and the public record[J].Arch Sci,2011,11:13–23.
[3]Anne Gilliland.Neutrality,social justice and the obligations of archival education and educatorsin thetwenty-first century[J].Arch Sci,2011,117:193-209.
[4]Terri Janke.Keeping cultures alive:archives and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Arch Sci,2012,12:151-171.
[5]Jimerson RC.Archives power:memory,accountability,and social justice[M].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Chicago.2009:134-145.
[6]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Annual conference,global issues forum:archival ethics and social justice—what is our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EB/OL]http://saa.archivists.org/Scripts/4Disapi.dll/4DCGI/events/eventdetail.html
[7]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Annual conference,in pursuit of the moral imperative:exploring social justice and archives.[EB/OL]http://saa.archivists.org/Scripts/4Disapi.dll/4DCGI/events/eventdetail.html
[8]Harris V,Cook T.Workshop—archives for social justice:implicationsfor archival functions.Alberta Society of Archivists Conference2012,May 24,Calgary.[EB/OL]http://www.archivesalberta.org/media/images/pdfs/ASA-2012-conference-booklet-web.pdf.
[9]Wendy M.Duff.Social justice impact of archive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Arch Sci,2013,13:317–348.
[10]Wendy M.Duff.Social justice impact of archive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Arch Sci,2013,13:317–348.
[11]周林興.面向社會的檔案信息資源規(guī)劃實現(xiàn)機制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3(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