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娟, 丁友超 , 曹錫忠, 齊 琰, 錢 凱
(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業(yè)產品檢測中心,江蘇 南京210001)
熒光增白劑(FWAs)是一種能激發(fā)入射光線產生熒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效應的熒光染料,廣泛應用于紡織纖維、紙張、塑料、涂料和合成洗滌劑,其中應用于紡織纖維的FWAs 種類最多。經FWAs 處理過的紡織品,不僅改善外觀,提高品質和檔次,同時提升了商業(yè)價值,因而FWAs 的消費量越來越高。目前,我國紡織品中常用FWAs 的品種主要包括雙三嗪氨基二苯乙烯類型、二苯乙烯聯(lián)苯類型、雙苯并唑類型、二苯乙烯基苯類型、吡唑啉類型、香豆素類型等[1]。
FWAs 中含有一些特別活躍的分子,較易遷移至角質層或血液里,且不易分解,其可大大削減人體免疫力,甚至會造成血液系統(tǒng)受損;FWAs 對皮膚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使人體出現(xiàn)皮膚起皺、汗液減少、紅腫瘙癢、感染出血或紫斑潰爛等癥狀,甚至會引發(fā)變態(tài)反應性皮炎或接觸性皮炎等疾?。?];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道FWAs 能與傷口外的蛋白質結合,阻礙傷口愈合;被人體吸收后能使人體細胞出現(xiàn)變異性傾向,其毒性聚集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3]。因此建立快速檢測紡織品中FWAs 的方法非常緊急和必要。
目前,F(xiàn)WAs 的檢測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法(HPLC-FLD)[4]、高效液相色譜-二極管陣列檢測法(HPLC-DAD)[5]和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LC-MS)[6,7],研究基質主要集中于紙[8,9]、洗滌劑[10]、食品材料[11,12]、水[13-15]等。這些方法涉及的FWAs 不僅種類少,溶劑使用量大,更重要的是不符合開發(fā)綠色環(huán)保分析方法的發(fā)展趨勢。
超高效合相色譜(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術是一種以超臨界流體色譜技術原理為基礎,以CO2為主要流動相的最新分離技術。該技術具有有機溶劑使用量少、黏度低、傳質性能好、分離效率高、綠色環(huán)保等優(yōu)點[16]。本研究利用UPC2技術建立了紡織品中8 種FWAs(見表1)的快速、簡單的檢測方法。
表1 8 種FWAs 的化學信息Table 1 Chemical information of the eight FWAs
表1 (續(xù))Table 1 (Continued)
ACQUITY UPC2系統(tǒng)(美國Waters 公司),配ACQUITY UPC2PDA 檢測器。ACQUITY UPC2HSS C18 SB 色譜柱(100 mm×3.0 mm,1.8 μm);ACQUITY UPC2CSH Fluoro-phenyl 色譜柱(100 mm×3.0 mm,1.7 μm);ACQUITY UPC2BEH色譜柱(100 mm ×3.0 mm,1.7 μm)(美國Waters公司)。PL602-L 和ML54 型電子天平(感量分別為0.01 g 和0.000 1 g,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KQ-250DB 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0.22 μm 有機相針式過濾器(上海安譜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FWAs 標準品:FP(純度>90.0%)、KCB(純度>98.0%)、OB(純度>98.0%)和KSN(純度>95.0%)購于TCI 化成工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SWN(純度99%)購于J&K 公司;DT(純度>85%)和ER-Ⅱ(純度>85%)購于浙江珊瑚化工有限公司;ER-Ⅰ(純度>65%)購于江蘇格羅瑞化學有限公司。甲醇、乙腈、乙醇和異丙醇(色譜純,德國Merck 公司)。三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苯(分析純,南京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二氧化碳(純度≥99.99%,南京天澤氣體有限公司)。
1.2.1 色譜條件
ACQUITY UPC2HSS C18 SB 色譜柱(100 mm×3.0 mm,1.8 μm);系統(tǒng)背壓為13.10 MPa;色譜柱溫度為60 ℃;進樣量為2 μL;分析時間為12 min;流動相分別為超臨界CO2(A 相)和甲醇(B相);梯度洗脫程序:0.0 ~0.5 min,95% A;0.5 ~9.0 min,95%A ~85%A;9.0 ~10.0 min,85%A ~95% A;10.0 ~12.0 min,95% A。流 速 為1.5 mL/min;檢測波長為350 nm。
1.2.2 標準溶液的配制
分別準確稱取50 mg 各種熒光增白劑(精確至0.1 mg)于10 mL 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成質量濃度為5 g/L 的單一標準儲備液,于-4 ℃下避光保存。
分別吸取1 mL 單一標準儲備液至50 mL 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至刻度,配成100 mg/L 的混合標準工作液,逐級稀釋成所需的系列標準工作液。
1.2.3 樣品前處理
將樣品剪成5 cm × 1 cm 的碎片,準確稱取(1.00 ±0.01)g 樣品,用不含F(xiàn)WAs 的白色細線扎緊,在25 mL 沸騰的二甲苯上方垂直放置30 min,使冷凝溶劑從樣品上流過,提取液冷卻至室溫后,于70 ℃旋轉蒸發(fā)至干,用1 mL 乙醇溶解,用0. 22 μm有機相針式過濾器過濾至進樣小瓶中,供超高效合相色譜儀測定。
8 種FWAs 中含有同分異構體和結構類似物,分離難度較大。色譜柱的選擇是色譜分離方法的核心,本實驗首先考察了具有明顯差異的不同固定相色譜柱對8 種熒光增白劑分離的影響,即:ACQUITY UPC2HSS C18 SB 色譜柱(100 mm×3.0 mm,1.8 μm);ACQUITY UPC2CSH Fluoro-phenyl 色譜柱(100 mm × 3.0 mm,1.7 μm);ACQUITY UPC2BEH 色譜柱(100 mm ×3.0 mm,1.7 μm)。從圖1 可見,在相同條件下,ACQUITY UPC2HSS C18 SB 色譜柱的分離效果明顯好于其他兩者。
圖1 不同色譜柱對8 種熒光增白劑的分離效果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columns 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eight FWAs
UPC2系統(tǒng)中少量的有機溶劑對分析物的分離具有重要影響。不同的有機溶劑具有不同的選擇性和洗脫能力,超臨界CO2作為UPC2的主要流動相,可與全部有機溶劑互溶,因而為輔助溶劑的選擇提供了很寬的范圍。本實驗主要討論了4 種常用有機溶劑(甲醇、乙腈、乙醇、異丙醇)對8 種FWAs 分離的影響。從圖2 可以看出,4 種有機溶劑對8 種FWAs 的洗脫能力大小順序為甲醇>乙醇>異丙醇>乙腈,且選擇差異性明顯,其中甲醇和異丙醇的分離效果較好,但異丙醇黏度較高,柱壓偏高,且峰形較寬;乙腈和乙醇對8 種FWAs 的分離效果較差,乙腈使峰形展寬嚴重,且峰形較差;乙醇不能將SWN與雜質分開,且KCB 與ER-Ⅰ為共同出峰。因此實驗選擇甲醇作為輔助有機溶劑。
圖2 不同有機溶劑對8 種FWAs 分離效果的影響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s 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eight FWAs
UPC2與一般液相色譜相比,分離溫度和壓力的改變能夠更為顯著地改變流動相的密度,從而改變其分離能力。較高的柱溫導致流動相的密度變小而增加保留時間,較高的壓力導致流動相的密度變大而縮短保留時間,因此溫度和壓力是建立UPC2方法中的兩個重要參數(shù)。通常UPC2可設置的柱溫為35 ~65 ℃,壓力為11.72 ~24.14 MPa,但壓力低于12.41 MPa 時,CO2會從超臨界態(tài)轉變?yōu)楦咏鼩鈶B(tài)的狀態(tài),影響其極性和密度,最終影響分析物的分離效果。綜合考慮,實驗考察了不同柱溫(40、50、60 ℃)和不同系統(tǒng)背壓(13.10、13.79、14.48 MPa)對8 種FWAs 分離的影響。從圖3 可以看出,隨著柱溫的升高,保留時間延長,60 ℃時待測物均達到基線分離。而由圖4 可見,系統(tǒng)背壓的升高僅縮短了保留時間,對分離效果影響較小,但過高的背壓會使系統(tǒng)壓力過高。因此實驗將柱溫設為60 ℃,系統(tǒng)背壓設為13.10 MPa。
圖3 不同溫度對8 種FWAs 分離的影響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eight FWAs
采用三維(3D)檢測模式,分別對8 種FWAs 單一標準溶液進行紫外掃描,掃描范圍為210 ~500 nm,8 種FWAs 的最大吸收波長見表2。結合工作效率和檢測靈敏度,采用350 nm 對8 種FWAs 同時進行掃描檢測。
表2 8 種FWAs 的最大吸收波長Table 2 Maximum wavelengths (λmax)of the eight FWAs
有關染料檢測的文獻及本實驗室常用的前處理方法有甲醇[17,18]、三氯甲烷[4,7]或N,N-二甲基甲酰胺超聲提取和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苯循環(huán)提取。本研究比較了上述幾種提取方法的提取情況,圖5 顯示了每種提取方法對8 種FWAs 的提取總量。對于同一自制陽性樣品,二甲苯循環(huán)提取的提取效率最高,甲醇超聲和N,N-二甲基甲酰胺超聲的提取效率最低,僅為二甲苯循環(huán)提取效率的1.7%和3.3%。實驗研究的8 種FWAs 均應用于化學纖維,此類纖維的生產需經高溫高壓,因而超聲提取率不如循環(huán)提取,因此實驗采用二甲苯循環(huán)提取作為樣品前處理方法。
圖4 不同系統(tǒng)背壓對8 種FWAs 分離的影響Fig.4 Effect of auto back pressure regulators ()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eight FWAs
圖5 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Fig.5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配制8 種FWAs 的質量濃度分別為1.0、2.0、5.0、10.0 和20.0 mg/L 的系列混合標準溶液,按1.2.1 節(jié)所述方法進行超高效合相色譜分析,以FWAs 的峰面積(y)為縱坐標,質量濃度(x,mg/L)為橫坐標,建立標準曲線,得到FWAs 的線性回歸方程。以信噪比為10(S/N =10)計算得到分析方法的定量限(LOQ)。從表3 可見,8 種FWAs 在1.0~20.0 mg/L 范圍內線性良好(r≥0.999 1),LOQ在0.70 ~0.95 mg/L 之間。
以陰性滌綸樣品為基質,采用標準添加法進行回收率和精密度測定,在2.0、5.0 和10.0 mg/kg 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在90.9% ~96.5%之間,相對標準偏差(RSD,n =6)在2.8% ~4.2% 之間(見表4),可見本方法的實驗精密度能夠滿足分析要求。
表3 8 種FWAs 的線性方程、相關系數(shù)(r)及定量限(LOQ)Table 3 Linear equation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and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LOQs)of the eight FWAs
表4 不同添加水平下8 種FWAs 的回收率及精密度(n =6)Table 4 Recoveries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of the eight FAWs at different spiked levels (n =6)
采用本方法檢測8 塊含F(xiàn)WAs 的紡織品,結果表明,8 塊紡織品中均檢出ER-Ⅰ和ER-Ⅱ,含量分別為189.4 ~424.3 mg/kg 和193.5 ~603.4 mg/kg。典型陽性樣品的超高效合相色譜圖見圖6。
圖6 一個陽性樣品的色譜圖Fig.6 Chromatogram of a positive sample
通過優(yōu)化輔助有機溶劑、柱溫及系統(tǒng)背壓等條件,建立了紡織品中8 種FWAs 的超高效合相色譜法。本方法分析時間短,能夠在12 min 內使8 種FWAs 達到有效分離。儀器分析中使用的流動相以CO2為主,與普通液相色譜法相比,大大降低了有機試劑的使用,能夠滿足建立綠色環(huán)保分析方法的需求,同時也降低了檢測成本。
[1] Chen R Q. Textile Auxiliaries (陳榮圻. 印染助劑),2005,22(7):1
[2] Zhang L S,Lu W T,Zhang Y Y.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張麗莎,盧婉婷,張永勇. 中國科技博覽),2013(21):602
[3] Guo H P,Zhang M Y,Liu Y H. Hunan Papermaking(郭惠萍,張美云,劉亞恒. 湖南造紙),2007(4):43
[4] Jiao Y N,Ding L,Zhu S H,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焦艷娜,丁利,朱紹華,等. 色譜),2013,31(1):83
[5] Xian Y P,Guo X D,Luo H Y,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冼燕萍,郭新東,羅海英,等. 色譜),2013,31(2):162
[6] Liu J,Li J,Li J Z,et al. China Pulp &Paper (劉峻,李軍,李建中,等. 中國造紙),2013,32(3):30
[7] Du Z F,Xian Y P,Liu F J,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杜志峰,冼燕萍,劉付建,等. 分析化學),2014,42(5):636
[8] Chen H C,Ding W H. J Chromatogr A,2006,1108:202
[9] Chen L S,Jiang D G,F(xiàn)u W S.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陳立松,蔣定國,傅武勝. 衛(wèi)生研究),2014,43(1):152
[10] Ma H J,Ma Q,Bai H,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馬會娟,馬強,白樺,等. 分析試驗室),2014,33(5):569
[11] Wu Z L,Chen S D,Lin X J,et al.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吳鐘玲,陳樹東,林曉佳,等. 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3,29(11):2757
[12] Du Z F,Xian Y P,Liu F J,et al.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杜志峰,冼燕萍,劉付建,等. 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3,29(12):3014
[13] Aziz A,Steve P,Marie-Noelle P. Chemosphere,2014,100:27
[14] Shu W C,Ding W H. J Chromatogr A,2005,1088:218
[15] Chen H C,Wang S P,Ding W H. J Chromatogr A,2006,1102:135
[16] Li Z H,Wu S B,Liu S S,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李中皓,吳帥賓,劉珊珊,等. 分析化學),2013,41(12):1817
[17] Huang F,Huang X L,Lin X S,et al. 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黃芳,黃曉蘭,林曉珊,等. 分析測試學報),2006,25(4):78
[18] Chen M J,Li Y M,Zhang R,et al. Dyestuffs and Coloration(陳美娟,李亞明,張蓉,等. 染料與染色),2006,4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