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楊
(吉首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少年強則國強,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1985~2010年在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進行了6 次全國性大規(guī)模學生體質狀況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我國學生體質狀況逐年下滑,身體素質持續(xù)下降,這些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位于我國西部高原地區(qū),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體質健康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對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1985~2010年的生長發(fā)育狀況作25年的動態(tài)觀察,分析維吾爾族、回族學生生長發(fā)育變化的特點、規(guī)律和趨勢,為提高西部地區(qū)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改善西部地區(qū)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
1985年和2010年7~18 歲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的數(shù)據(jù)資料分別來自《198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1]和《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2]。
本文以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生長發(fā)育狀況為研究對象,以維吾爾族、回族(以下簡稱維、回)7~18 歲學生48 個年齡組共計21985 人為調查對象。其中,1985年調查9600 人(維男2400 人,維女2400 人;回男2400 人,回女2400 人),2010年調查12385 人(維男2876 人,維女2872 人;回男3430 人,回女3207 人)。
1985年和2010年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的測試均按照國家頒布的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實施方案》、《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檢測細則》進行。對采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并邏輯分析,檢驗方法采用t 檢驗。
身高、體重和胸圍是形態(tài)發(fā)育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標,是用來評價身體形態(tài)結構和生長發(fā)育常用的指標。
2.1.1 身高
身高主要反映骨骼發(fā)育狀況,是評價個體縱向生長發(fā)育水平的重要指標。25年間,7~18 歲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身高平均增長值均出現(xiàn)增長。其中,維吾爾族男生平均增長3.28cm,增長幅度變動在-1.16~5.96cm 之間,經T 檢驗,7~18 歲年齡組均P<0.05?0.01;維吾爾族女生平均增長0.90cm,增長幅度變動在-0.99~3.83cm 之間,經T檢驗,9~12 歲年齡組P<0.01?;刈迥猩骄鲩L7.20cm,增長幅度變動在10.41~4.17cm 之間,經T 檢驗,7~18 歲年齡組均P<0.01;回族女生平均增長4.61cm,增長幅度變動在2.10~6.95cm 之間,經T 檢驗,7~18 歲年齡組均P<0.01。
2.1.2 體重
體重是描述人體橫向發(fā)育,反映人體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內臟器官綜合發(fā)育狀況的整體指標。25年間,7~18 歲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體重平均增長值均出現(xiàn)增長。其中,維吾爾族男生平均增長3.59kg(0.17~6.22kg),經T 檢驗,8~18 歲(P<0.01);維吾爾族女生平均增長1.52kg(-0.30~3.87kg),經T 檢驗,8~12 歲、14~15 歲(P<0.05~0.01)。回族男生平均增長6.99kg(4.38~10.30kg),經T 檢驗,7~18 歲(P<0.01);回族女生平均增長3.80kg(1.23~6.36kg),經T 檢驗,7~18 歲(P<0.05~0.01)。
2.1.3 胸圍
胸圍是顯示人體的寬、厚度最有代表性的測量值,是衡量人體生長發(fā)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25年間,7~18 歲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胸圍(除維吾爾族男生外)均出現(xiàn)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維吾爾族男生平均下降0.56cm(-2.23~0.43cm),經T 檢驗,7~8 歲、16 歲、18 歲(P<0.01);維吾爾族女生平均增長2.71cm(-0.17~4.85cm),經T檢驗,9~18 歲(P<0.01)?;刈迥猩骄鲩L2.32cm(-0.21~5.03cm),經T 檢驗,7~14 歲、16 歲(P<0.05~0.01);回族女生平均增長2.04cm(0.47~4.24cm),經T 檢驗,8~14 歲、16~17 歲(P<0.05~0.01)。
為了解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25年來身高、體重、胸圍生長速度變化的整體趨勢和變化規(guī)律,本文結合兩次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體質調查中身高、體重、胸圍平均年增長值變化范圍,分別以每年4.5cm、3kg、2cm 的增長速度為參照標準,分析兩個民族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生長速度的整體變化趨勢。25年來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身高生長速度持續(xù)增長期的年齡(除維吾爾族女生外)均出現(xiàn)提前,持續(xù)增長期的年齡范圍維吾爾族女生和回族男生出現(xiàn)延長;體重生長速度持續(xù)增長期的年齡(除維吾爾族女生外)均出現(xiàn)提前,持續(xù)增長期的年齡范圍(除回族女生外)均出現(xiàn)延長;胸圍生長速度持續(xù)增長期的年齡兩個民族男女學生均出現(xiàn)提前,持續(xù)增長期的年齡范圍維吾爾族男女學生出現(xiàn)明顯延長(見表1)。
青春期是指兒童發(fā)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在整個生長發(fā)育時期內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該時期反映身體發(fā)育各指標的變化,將有助于認識25年來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青春期生長發(fā)育的變化規(guī)律。據(jù)文獻報道,青春突增期開始的時間,目前理論界常常以身高增長速度最快的3 個相鄰年齡組確定為快速生長期(或突增期)[3]。研究結果表明:2010年與1985年相比,身高突增高峰年齡維吾爾族男生、回族男生提前1年,維吾爾族女生保持不變,回族女生延遲1年;體重突增高峰年齡(除維吾爾族女生外)均提前1~2年;胸圍突增高峰年齡維吾爾族男生提前1年,回族男生提前3年,維吾爾族女生和回族女生均保持不變。25年來,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身高、體重和胸圍增長速度高峰均值及最大年增長值的變化特點為:身高(除維吾爾族男生外),2010年PHV>1985年PHV,最大年增長值維吾爾族男女學生2010年小于1985年,回族男女學生2010年大于1985年;體重,2010年PWV<1985年PWV,最大年增長值(除回族女生外)均小于1985年;胸圍(除維吾爾族女生外),2010年PCV<1985年PCV,最大年增長值(除回族女生外)均小于1985年(見表2)。
表1 1985~2010年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7~18 歲學生生長速度持續(xù)增長期的變化
表2 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2010年與1985年突增期年增長值的變化
表2 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2010年與1985年突增期年增長值的變化
注:PHV 為身高速度高峰;PWV 為體重速度高峰;PCV 為胸圍速度高峰;MAX 為突增期最大年增長值
表3 2010年與1985年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7~18 歲學生身高、體重平均增長速度的變化
兒童青少年群體在一段時期內生長發(fā)育的水平均會有明顯的變化,即理論上稱為“生長的長期變化”。相關的研究報道把“近百年平均每10年身高增長1cm,體重增長0.5kg”作為衡量兒童青少年是否步入快速增長期的標準[4]。研究結果表明: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除維吾爾族女生外)均已步入快速增長期,其中,回族男生身高增長速度和體重增長速度最快,分別為2.88cm 和2.80kg(見表3)。
上述結果表明,25年來,新疆維吾爾族、寧夏回族學生的生長發(fā)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生長發(fā)育速度(除維吾爾族女生外)均已步入快速增長期。維吾爾族女生、回族男女學生胸圍平均增長值均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增長,而維吾爾族男生出現(xiàn)下降,說明25年來,維吾爾族女生、回族男女學生單薄、瘦弱的體型特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體型朝勻稱方面發(fā)展,而維吾爾族男生單瘦的體型還沒有得到較好的改善,應加強體育鍛煉,不斷提高整體身體素質。生長發(fā)育整體水平,寧夏回族學生好于新疆維吾爾族學生。處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維吾爾族、回族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生長速度持續(xù)增長期年齡和突增高峰年齡多數(shù)出現(xiàn)提前,意味著他們的心理將提前發(fā)生變化,并提示我們,無論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還是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都必須依據(jù)這種趨勢和變化做出相應的思想準備。
[1]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198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158,60-79.
[4]張?zhí)斐?1985~2005年高原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生生長發(fā)育動態(tài)[J].體育學刊,2008,15(03):79-83.
[5]黃柳倩.1985~2010年廣西瑤、壯、漢族7~18 歲學生體質狀況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03):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