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
那天辦完事,見時間還早,我想隨便找個地解決“肚子”的問題。我們這兒是有名的“好吃一條街”,燴面、拉面、小炒,各種小吃店鋪應有盡有,品種多有重復??偝赃@些,感覺膩味。猛回首,瞥見街口轉角處有家“老湯館”。
初秋,寒風乍起,帶著些許涼意,我不由得緊了緊身上的夾克,挑了個朝街口的座位。悠閑地點了支煙,我對那位老者說:“老板,來碗排骨湯?!崩险邊s不急不馳,悠悠地說:“恐怕你得稍等。還不到火候啊!”
以前在外面吃飯,講的就是個快字。我這人性子急,遇事就怕等。趁這閑工夫,我打量起店里外的擺設。店門口一溜兒擺著六個煤爐,火苗在跳動。陳年湯罐子里燉著豬肚、牛肉蘿卜、排骨藕和羊雜碎胡蘿卜湯。虛掩著蓋子,里面飄出的香氣刺激著味蕾。店面不大,坐滿也不過只有二十多個人。到處收拾得干干凈凈,就連盛湯的用的是上了釉的大號碗,筷子是現(xiàn)在已不多見的木筷??傊?,店堂給人一種安詳寧靜的感覺。
老者時而在湯罐里攪動一下,香氣四溢,更加襲人。這時,陸陸續(xù)續(xù)地又進來幾個顧客。老者說,他們是這里的老顧客。中午十二點是最高峰。再來人只好在外面等。他也沒打廣告,就是靠口碑人傳人。只要喝過一次,細細品嘗,肯定會回頭。見他這么自信,我不禁莞爾。一位顧客擱下報紙補充道,這位老師傅煨了幾十年的湯,一生就只做這個營生。除了繼承老輩的特殊工藝外,他始終恪守這樣的一個店規(guī),食材的采購把握住正宗,有他嚴格的采購原則。以前他用柴火,但現(xiàn)在一直燒煤,決不用煤氣。
生意再怎么好,他早上七點就開始準備,耐心地煨足四個小時,不到點決不開罐。而且每天只煨六大罐,到下午兩點準時打烊。價格嘛,可能偏高。一碗湯能賣到十五元至二十元。因為獨此一家,風味獨特,與周圍講求速成的熟食而言,還是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別看老人家每天只賣出近一百四十多碗湯,這個小店面卻養(yǎng)活了一家人。老人最擔心的是找不到傳人。兒子孫子沒這個耐心,也瞧不上眼。真正讓他們接手,還怕把牌子搞砸了。
熱騰騰的湯端上來了,“內(nèi)容”很是實惠,排骨湯還真的煨出了土雞湯的味,絕對新鮮,濃郁而不膩。慢慢地喝下去,覺得身上暖和多了。我感嘆:比起滿大街求快、講發(fā)展和擴張的店鋪來說,老者這些沒有宣人的店規(guī)充盈著溫暖和深厚的底蘊。而要長期恪守它們,需要一份恒心、從容和淡定,以及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