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柱敏
摘 要:只要我們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這就是每個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因材施教;合作導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50-02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并實施了因材施教??鬃又赋?,先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讓學生們各盡其材,有所進步,才能做到因材施教?,F(xiàn)在的老師也積極運用此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特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去學習,獲得進步。但在學校教育中,要實施因材施教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近幾年來,由于辦學規(guī)模和師資條件的限制,很多學校普遍形成了大班額教學。大班額的出現(xiàn),必然出現(xiàn)學習能力有較大差異的不同學生。多層次學生的存在,在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了很多困難。首先,學生差異大,教學定位難以把握,備課中常常顧此失彼。其次,組織實施探究學習的教學過程難度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進程不一,增加了完成教學目標的困難。另外,教師負擔加重,作業(yè)批改量大,個別教育相對減弱,無法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教學要照顧個別差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所以在本文中探討如何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問題,使各類學生學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同類班級的不同方法的教學效果的比較,總結出在教學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導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確實能使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得到提高,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一、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使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
思維導圖就是用文字、符號、圖畫等載體把自己的思想(知識網(wǎng)絡)畫出來,如同全息照像一樣把采集到的重要信息表達出來。它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結合了全腦的概念,包括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shù)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等。
用思維導圖學習,具有比一般傳統(tǒng)預習方式很好的優(yōu)點: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各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能夠通過網(wǎng)絡表示出來,一目了然;使回憶和復習變得更有效和快速;方便添加新的內容;使筆記的整理有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效果。
傳統(tǒng)的直線型筆記僅僅是對老師課堂內容的機械的不完全的復制,相互之間沒有關聯(lián)、沒有重點;而且很多學生忙于記錄,沒有時間真正地去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改變自己是課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學生記憶知識而不是思考知識的習慣,形成了思維惰性。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后,學生可以共同總結、完善思維導圖,也可以把討論過程制作成思維導圖,這樣再回過頭來復習時,不僅對本章、本單元的內容了然于胸,而且當時的學習過程也會歷歷在目。有些學生在做習題時往往思路不夠清晰,而且容易犯數(shù)學化的毛病。針對這種情況,要求學生在解題時,畫出其思維導圖,不僅有利于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且使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哪兒、什么程度一目了然,從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克服此問題再度重演。
通過使用思維導圖預習,讓學生變被動預習為主動預習,為因材施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會組織建構思維導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能力,真正實現(xiàn)終身學習,學會學習的目標。
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用探究式自學學案合作學習
所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一種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礎上的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師組織下的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方式,是一種教學策略。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僅僅作為教學的引導者,組織好課堂,設置好情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實際和課程的學習任務把班級的同學劃分成若干組,小組的成員通過師生、生生合作進行自學、討論、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動形式,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的學習,它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可實施性。它對于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降低學習難度,促進學生良好的非認識品質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自主學習,教師需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把學習方法先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把握學習進度的快慢,學習知識的難度,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預習課本知識,自行畫出思維導圖,對上課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上課時教師發(fā)放準備好的探究式學案,引導學生討論本節(jié)內容的重要知識點、易錯點、疑惑點,讓學生們通過討論找出已經(jīng)學會的知識,或者還有疑惑的知識。雖然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終獲得知識為主要形式,但整個學習過程離不開老師的指導。課堂中一方面放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展開討論,探索實踐,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加強知識的指導,互相解釋所領悟到的知識,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及時改正,互相小結學習心得,小組長作總結。這樣使學生輕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收到良好的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形式作為集體教育形式的一種補充,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啟迪、相互補充、相互吸收、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種學習方式始終處于動態(tài)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又有利于培養(yǎng)拔尖人才,做到了因材施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和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溫故而知新——使用階梯式過關習題自我鞏固
由于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同,如果以統(tǒng)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必要會出現(xiàn)優(yōu)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后進生吃不了的局面。針對大班額多層次的情況,課后作業(yè)采用階梯式過關習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一級一級的往下做,既激發(fā)了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信心,又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思教。
沒有任何一本教輔書是完全適合所有學生的課后作業(yè)的,所以教師要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進行階梯式習題的編制,優(yōu)化習題。在階梯式習題的編制中,把習題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基礎題,第二類為能力訓練題,第三類為鞏固提高題。讓學生選擇,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完成相應的習題,這樣就避免了為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隨便應付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