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剛
摘 要:鑒賞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忌痤}的關(guān)鍵是要搞清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只有在讀懂了一首詩的主旨后,才能比較準確地分析它的語言或表達技巧。
關(guān)鍵詞:詩歌;高考;鑒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111-01
詩歌鑒賞作為高考語文必考題型,自2002年開始,題型由客觀題變?yōu)橹饔^題,材料為古代詩詞曲,主要檢測學(xué)生以下三方面能力: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鑒賞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忌痤}的關(guān)鍵是要搞清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只有在讀懂了一首詩的主旨后,才能比較準確地分析它的語言或表達技巧。
提煉詩歌思想內(nèi)容,方法很多?,F(xiàn)在比較流行的是記住古代詩歌所體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的分類,再根據(jù)自己對詩歌語言的理解去揣摩它屬于哪一類,進而展開敘述。在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是很奏效的,但它先入為主的弊端也容易使自己的提煉“走眼”。其實每一首詩,不管如何晦澀難懂,詩人總會在詩中有所暗示。巧妙抓住這些暗示,或許是你開啟詩歌思想內(nèi)容破解之門的鑰匙。
那么,詩歌的“暗示”有哪些?我們應(yīng)該如何去抓住這些“暗示”?
一、題目暗示
賞詩先觀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時候標題能為我們理解文學(xué)作品打開一扇窗口,古詩詞尤為明顯。盡管高考古詩詞鑒賞題一般不會針對詩詞的題目進行直接命題的,但我們應(yīng)該知道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和主旨所在,好的作品常注重對題目的提煉。有不少詩歌鑒賞題的設(shè)置和該詩的題目有關(guān),研讀詩題,往往能從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
北朝民歌《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笛”與“柳”聯(lián)系在一起,反映了“笛”所特有的表現(xiàn)力。所以,題目中“折柳”所蘊含的“惜別懷遠、思鄉(xiāng)之情”當然是全詩的關(guān)鍵所在。有的詩歌標題除了能點明作品的內(nèi)容范疇,還能從中察知作品的情感主旨,像《贈別》、《淮上與友人別》、《送友人》這三個標題,含“送”“別”字,自然可以看出是送別詩;《江陵愁望有寄》、《書憤》、《靜夜思》、《哭晁卿衡》、《春夜喜雨》等,觀其標題,便不難推知詩全的情感和內(nèi)容。有些詩詞的話言含蓄蘊藉,僅從詩歌內(nèi)文很難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讀了詩題,茅塞頓開。比如99年高考題《題李凝幽居》,通過題目中“幽居”二字的暗示我們就可推知作者在本詩要表述的是對閑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思想的向往;杜甫五律《倦夜》,就叫人感到蹊蹺:疲倦只會在人們勞作之后,怎么會在應(yīng)該是人們休息安眠的夜晚?這是怎樣的—個夜晚呢?詩人為什么疲倦?這一系列問題緊密聯(lián)系,是解題的鑰匙之一。如果能從思考這些問題去解題,定將事半功倍。
二、注解暗示
賞讀詩歌,別忘了看注釋。在高考試題中,命題者從人性化角度出發(fā),為幫助考生準確理解詩歌,往往在詩后有一些注釋。注釋能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有關(guān)情況,有些注釋還能替我們解釋一些生僻難懂的詞,介紹有關(guān)典故的出處和提示用典的意思,還有的更是有意無意的“泄漏”了本詩的主旨。對于這些注釋,我們不能忽略不看或掉以輕心,應(yīng)仔細閱讀。從中揣摩其中的隱含意義,為進一步分析做好準備。
2007年福建省的高考詩歌鑒賞題選的是宋朝謝枋得的《武夷山中》:“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有一道題是: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同樣,命題者對原詩給出了兩個注釋: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有了這兩個注釋,詩人所抒發(fā)的國破家亡之恨和決心學(xué)習(xí)梅花凌寒綻放、傲然獨立、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就容易明白了。
三、詩眼暗示
鑒賞詩詞,千萬要去尋找“詩眼”,這是提煉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最有效的辦法。所謂“詩眼”,是指詩中最精練最傳神的,最能暗示或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詞語或句子。我國的古典詩詞大多受字數(shù)、句數(shù)等諸多方面的限制,詩人寫詩填詞特別講究遣詞造句,力求達到一字傳神的效果。凡在節(jié)骨眼處皆煉得好字,畫龍點睛,使全句游龍飛動、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成了所謂的“詩眼”。這些“詩眼”,如果是詞語,它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如果是句子,它常常是一些議論、抒情的句子。找到了“詩眼”,就等于打開了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大門。
四、用典暗示
用典寓意,是古詩詞常見的一種方法。什么叫典故呢?簡言之,典故就是出于古典書籍中的軼事、趣聞、寓言,傳說中的人物或有出處的詩句、文章等。詩歌中運用這些材料,就叫“用典”。我國古代詩詞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宣泄,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有時遇到不便直說的地方,或為了追求含蓄,往往運用典故,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用典的方式有“直引”“暗引”“化用”“反引”等。理解典故也是把握古代詩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不了解這些典故,就很難理解詩詞的含義。
借助意象暗示詩歌思想內(nèi)容,也是古代詩詞常見的手法。借助常見文化意象提煉詩歌思想內(nèi)容,依然是詩歌鑒賞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常見文化意象”是指古代詩詞作者采用的富有固定感情色彩和象征意義的景或物。如浮云與游子,丁香與憂愁或情結(jié),梅與高潔、傲視,梧桐與凄涼、悲傷,月與相思,香草美人與忠臣和道德理想等等。而這些意象的寓意歷代相傳,具有約定俗成的共識,為大眾所熟知。在鑒賞詩詞時,找到并了解這些意象的含義,就能幫助我們提煉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
考學(xué)生對古詩詞意象的理解,是高考詩歌鑒賞題的一個要求。我們有必要對古典詩歌常見意象進行整理,并理解其中的含義。熟記古代詩詞常見意象的寓意,才能準確提煉它的主旨,這點很重要。
以上所提五種方法,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同學(xué)們在鑒賞古詩詞時,可綜合使用以上方法。一般情況下,能夠比較準確地提煉出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