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成霞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31-02
長期以來“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直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主體地位。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不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差。今年來,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倡導,在教學中強調要更大程度的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應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師生互動、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huán)境,這就要求老師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而“主導—主體”教學模式就在這種新的教學形勢下誕生了?!爸鲗А黧w”教學模式強調在教學中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相關的研究實踐表明,它是一種較為適合我國教育現(xiàn)實狀況的教學模式。本文是在“主導—主體”教學模式指導下與高中生物教學實踐相結合歸納出來的關于高中生物史學課的有效教學模式——問題教學模式。
【具體模式】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認真閱讀、自主探究——提出問題、深入思考——合作交流、討論答辯——引導總結、得出結論——鞏固練習,知識遷移。
【詳細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3分鐘)
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shù)據(jù),或播放視頻、動畫,或呈現(xiàn)生物的標本、模型,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從聽覺、視覺等多種角度調入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快速、積極進入所設情境中,去尋求探究的話題、概念、主題。
二、認真閱讀、自主探究(7分鐘)
在老師的啟發(fā)誘導下,認真閱讀科學發(fā)現(xiàn)史,結合科學發(fā)現(xiàn)史中的經(jīng)典實驗進行自主探究。通過探究,使學生明確每一個科學結論得出的大體經(jīng)過。期望學生不僅能從科學結論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深化對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受到科學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熏陶。
三、提出問題、深入思考(3分鐘)
利用多媒體課件逐步展示科學發(fā)現(xiàn)史中的經(jīng)典實驗,針對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提出問題。問題的設計應緊扣主題,具有懸念性、針對性、趣味性,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老師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個性化、多樣化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合作交流、討論答辯(17分鐘)
老師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小組間的討論。討論圍繞老師針對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提出的問題及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應不斷進行巡回檢查、督促、指導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及時進行小組或全班性的引導、指導或提示,以促使交流活動的深入開展。
討論交流后各小組代表圍繞問題進行答辯,老師應注意引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競爭性。
五、引導總結、得出結論(3分鐘)
對于在問題討論活動中各小組得出的結論,老師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將概念歸納完整。
六、鞏固練習、知識遷移(7分鐘)
利用課件或學案組織學生完成課堂練習,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理解相關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將概念知識遷移的問題。將學生新接受的信息與原有信息緊密聯(lián)系,構建出新的、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知識的吸收、理解及消化。
課后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讓學生參加到科學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設計實驗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同時,老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概念聯(lián)系實際,分析、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將概念深化到實踐中。
【案例】
問題式教學模式案例——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3分鐘)
老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綠色植物由種子萌發(fā)成幼苗再到長成參天大樹的視頻,并同時提問:動物的生長發(fā)育所需的能量由攝食所獲得的食物提供,我們知道綠色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來獲得能量維持生長發(fā)育。那么光合作用這一生命活動又是由誰發(fā)現(xiàn)的呢?老師從視覺角度引導學生進入所設情景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認真閱讀、自主探究(7分鐘)
老師提示學生以時間為主線,認真閱讀教材上關于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再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明確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以及他們的經(jīng)典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也讓他們體驗科學探索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提出問題、深入思考(3分鐘)
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逐步展示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經(jīng)典實驗。在播放課件的同時針對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實驗一:柳樹實驗
1.植物增加的重量和土壤減少的重量是怎樣的關系?
2.海爾蒙特的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實驗二:植物——蠟燭——小白鼠實驗
1.是誰提出了植物的生長與空氣有關呢?
2.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實驗三:光條件實驗
英格豪斯的實驗進一步證實了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才能成功,說明了什么問題?
實驗四:淀粉實驗
1.薩克斯的實驗結果說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什么?
2.為什么在實驗中要將一片葉子半邊曝光半邊遮光處理?這種處理方式采用了哪種科學研究方法?
實驗五:水綿光照實驗
1.恩格爾曼選用水綿的巧妙之處有哪些?
2.這個實驗可以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在哪里?需要什么條件?有什么產物?
四、合作交流、討論答辯(17分鐘)
針對每一個實驗,老師提問并播放完課件后,引導全班同學臨時組成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討論,并派小組代表發(fā)言,老師針對討論的情況及代表的發(fā)言及時點評,并將關于每個實驗的討論結果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原料:H2O、CO2
產物:O2、淀粉(糖類)
場所:葉綠體
條件:光照
五、引導總結、得出結論(3分鐘)
利用黑板上的關鍵詞作為提示,引導學生從原料、產物、場所及條件四個方面構建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用反應式進行概括,教師幫助學生將概念歸納完整。由學生代表表述概念及完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1.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反應方程式:H2O+CO2→(CH2O)+O2 ?(條件:光;場所:葉綠體)
六、鞏固練習、知識遷移(7分鐘)
利用課件或學案組織學生完成課堂練習,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理解光合作用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考慮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如溫度、光照強度、CO2濃度等。將學生新接受的信息與原有信息緊密聯(lián)系,構建出新的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知識的吸收、理解消化。
課后老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通過實驗驗證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溫度、光照強度、CO2濃度等。
2.設計實驗探究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3.通過實驗檢測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否有淀粉、O2。
在設計實驗加深對光合作用概念理解的同時,老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概念聯(lián)系實際,分析、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將概念深化到實踐中。如老師可以給出相關主題引導學生思考、調查并撰寫科學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