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啟芬 劉春蘭 鐘睿
摘 要 數(shù)控車削加工中內(nèi)(外)徑粗加工復合循環(huán)G71指令使用較多,很我學生不理解其中參數(shù)的含義,只能照搬照套,不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了一些方法,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數(shù)控車G71指令的運用。
關鍵詞 數(shù)控車 粗車循環(huán) 華中數(shù)控 G71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CNC Turning G71 Instruction Teaching Inquiry
RAN Qifen, LIU Chunlan, ZHONG Rui
(G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CNC turning inner (outer) diameter roughing cycle G71 instruction using more complex, many students do no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arameters, can only copy the photo sets, not flexible use depending on the circumstances, through his years of teaching lessons some methods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use of CNC lathe G71 instruction.
Key words NC; roughing cycle; NC central; G71
中職教育一直在講教學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其目的都是讓學生能學得一技之長,以增強他們的社會競爭能力,但是怎樣才能使他們更容易接收這些深奧的知識呢?到底應該怎樣去教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好呢?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做法。
1 G71參數(shù)含義記憶
因為學校才用的毛坯多為棒料,常用到G71內(nèi)(外)徑粗加工復合循環(huán)指令,因這個指令最實用,但該指令的參數(shù)較多,大部分學生對這個指令的參數(shù)含義都不太清楚,大都按照老師的舉例照著搬下來,至于具體的含義是說不清也道不明的。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采用參數(shù)分組記憶法來教學,華中(HNC- 21/22T)數(shù)控中的它分兩種情況:
(1)無凹槽加工時的完整格式為:G71 U_ R_P_ Q_ X_ Z_ F_ S_ T_,一共有9個參數(shù)。我將9個參數(shù)分為四組:①U_ R_:為進退刀量;②P_ Q_:為精加工開始與結(jié)束段號;③X_ Z_ :精加工余量;④F_ S_ T_:為速度、轉(zhuǎn)速、刀具設置。
學生對第一組進退刀量能較好地理解,但要提醒學生U_為半徑量,指定時不加符號。學生對第二組參數(shù)P_ Q_很難理解,我就舉例特意用紅色的粉筆將程序段號書寫出來,且將G71中的P_ Q_先不寫出,直到將精加工的輪廓程序編寫完,然后再提問學生精加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什么時候結(jié)束的呢?能說出它們的程序段號來嗎?這時很多學生就會指出精加工開始的段號和精加工結(jié)束的段號,然后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將這兩個段號填入到G71的P_ Q_中,這時學生也就明白一這兩個參數(shù)的含義了。第三組X_ Z_為精加工預留精加工的余量這個學生也能較好地理解,但也要提醒學生粗生外圓時X為正值,加工內(nèi)孔時X為負值。經(jīng)過這樣的分組記憶,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這9個參數(shù)了。
(2)有凹槽加工時的完整格式為:G71 U_ R_P_ Q_ E_ F_ S_ T_,一共只有8個參數(shù),比原來的少了一個參數(shù),而且大部分參數(shù)的含義都相同,只在第三組精加工余量不同,將 X_ Z_ 兩個方向的余量變成了E_ 為X方向的等高距離。但對于尺寸較小的凹槽,我們?nèi)绻麑⑼鈭A刀磨尖一些,也能采用上一種格式。所以我們只對部分感興趣的學生進行講解這種A格式。
學會了G71復合循環(huán)后,我們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圖紙,讓學生練習編程,然后在機房中用仿真軟件進行仿真加工或在數(shù)控車床上進行程序校驗,檢查自己的程序是否正確。正確后再到機床上加工工件,而且給學生強調(diào)要保證尺寸,照圖紙上精度的要求加工工件。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加工的零件與圖紙中的尺寸有些不相符合,如何才能保證尺寸的精度要求呢?
2 如何保證尺寸精度
由于采用G71復合循環(huán)指令加工的工件不一定一次就能加工到位(存在測量誤差、對刀誤差、機床加工精度誤差等),此時很多學生的工件大多只有形狀符合要求,尺寸還不符合要求,通過測量要么就是尺寸大了,要么就是尺寸小了,他們就會懷疑用這種方法是不是不行,為什么尺寸達不到呢?要怎樣才能保證尺寸精度呢?這也是學生更難掌握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產(chǎn)品意識,就要在這方面多指導。當學生有問題了,說明他們會思考,會主動學習了,作為老師這時再教他們效果是最好的。這時要告訴學生,加工之前往往預留余量,在哪兒留呢?要在刀偏表中的“X磨損”中留0.4~0.8mm(加工外圓留正值,加工內(nèi)孔是留負值)的余量,確保第一次沒有將外圓車小了(或孔車大了),要不然就沒有補救的余地了。這一步在刀偏中預留“X磨損”是非常關鍵的。 ? ? ? ? (下轉(zhuǎn)第160頁)(上接第145頁)
然后我們執(zhí)行程序?qū)⒐ぜ醪郊庸こ鰜恚瑴y量各個有尺寸精度要求的軸段,看看比圖紙要求差了多小,如果機床沒有精度誤差,測量上的誤差,刀具沒有磨損每個軸段的尺寸都應該大得一樣多,但由于幾種誤差的存在,幾個軸段的尺寸大得不一樣多,這時該如何調(diào)整“X磨損”量呢?以加工外圓為例,我們找出尺寸差得最少的軸段,在刀偏表中用X磨損中的值減去尺寸差得最少的值,先保證這個軸段,其余軸段則在程序中修改X方向的值。
下面舉例說明:如圖1,該零件有三個軸段有尺寸公差要求,如果我們在X磨損量中留了0.5mm的余量,執(zhí)行用G71編程的程序后,經(jīng)測量與基本尺寸相差最少的是那0.35mm,那我們在刀偏表中需要將X磨損值改成0.15(0.50.35 = 0.15),最好改成0.14使尺寸處于在上、下極限偏差的中間;另兩段我們則在程序中改X值,但要注意要用多出的部分減去相差最少的0.35mm,即將 38改成 37.87(0.480.35 = 0.13)(或 29.86保證尺寸在上、下極限值的中間);同樣要在程序中將 20改成 19.89(0.460.35 = 0.11),再執(zhí)行精加部分的程序段。這樣就能保證各軸段尺寸精度要求。
但又該如何執(zhí)行精加工部分的程序段呢?我總結(jié)三種方法:(1)在原程序中將G71這句刪去,并注意將程序中的S、F修改成適合精車時的值,或者不改直接用粗車的S和F,在面板上將主軸轉(zhuǎn)速的倍率,進給的倍率進行調(diào)整,改大或改小;(2)在G71前加“/”跳段符號,然后配合面板上的“跳段有效”鍵使用;(3)直接在G71前加“;”加上分號,G71這段就變成的綠色的無效語句了,就覺得這個方法最好,因不用配合面板了。
采用以上方法的任意一種,將G71屏蔽后,我們就要在刀偏表中設置新的X磨損量了,但要設置多少呢?該保證哪一段呢?這時就經(jīng)過測量看哪一段的尺寸與基本尺寸相差最少,先以滿足這段軸段來設X磨損量,其他部分就在程序中進行修改(具體方法見上例),這時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可不能錯了。經(jīng)過仔細的考慮后,車出來的零件尺寸相當漂亮,1~2個絲的公差都能保證。
參考文獻
[1] 謝曉紅.數(shù)控車削編程與加工技術(shù).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2] 吳長有.數(shù)控車床加工技術(shù)(華中系統(tǒng)).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3] 陳建軍.數(shù)控車編程與操作.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