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燕
一篇作文從開頭到結(jié)束,都有個思路發(fā)展的過程。這個思路發(fā)展過程,就是作文走的“路子”。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好作文不喜歡走直路,愛走“彎路”。下面,就請大家看看習(xí)作《愛提問題的表妹》走上兩條不同的路后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吧:
例一:我的表妹是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有一天,我跟隨表妹一家到郊外踏青,在水庫里看見魚在水里游來游去,表妹就問大家:“魚到底要不要睡覺?”大家都回答不上來,說沒有看見過。表妹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就來問我,然后找了參考書,最后還問了爺爺。最后,她從電視上找到了答案,說魚也是要睡覺的。
例一走的是“直路”:由作者直接介紹表妹問了許多人,最后找到了答案,真是太直了!
例二:我的表妹是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有一天,我與表妹一家到郊外踏青。表妹看見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地玩耍,就問開了:“爸爸、媽媽,魚到底要不要睡覺啊?”她爸爸媽媽回答不出來,說沒有見過。
表妹又滿懷希望地問我:“表哥,你告訴我吧!”我雖然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但是我有意頂她:“今天是休息日,你明天再問我吧?!?/p>
不甘心的表妹回到家就翻箱倒柜地找那本不全的《十萬個為什么》,但是沒有找到她要的“魚到底要不要睡覺”的答案。
于是表妹打電話問爺爺,爺爺說,下午5點(diǎn)多,中央電視臺7套的“動物世界”欄目會介紹這方面的知識。下午還不到5點(diǎn),表妹就把電視機(jī)打開,調(diào)到中央7套,睜大眼睛,盯著電視……當(dāng)電視里播放大海中魚兒靠在一起睡覺的鏡頭時,表妹大聲地叫起來:“快來看,魚兒睡覺啦!”……
例二走的是“彎路”:表妹問爸爸、媽媽→問表哥→回家找書看→打電話問爺爺→看電視,表妹走“彎路”的全程都被描寫出來了,表妹愛提問的性格在走“彎路”的過程中真實(shí)而生動地體現(xiàn)出來了。
很明顯,習(xí)作走“直路”不具體,沒有給人留下好印象;走“彎路”具體,把人物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
(編輯 旦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