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6月24日 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版) 編輯丨安東 郵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6月20日,島內首次12年義務教育初中會考放榜,雖然錄取率高達93%,且近63%的學生于第一志愿錄取,但此次會考計分及比序方式復雜,不僅出現(xiàn)眾多“高分低就”考生,甚至高分落榜者也不在少數(shù)。12年義務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及合理性,也因此飽受質疑。
盡管此次全臺22.7萬余名考生中,僅有1.6萬余人落榜,但不只落榜的學生及家長怨聲載道,即使上榜的考生和家長也是普遍不滿。造成這種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固然確有少數(shù)是因為所填志愿太少,但絕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免試入學計分和比序方式復雜,各地規(guī)則又不盡相同,使得考生難以正確選擇所致。12年義務教育免試入學強調多元表現(xiàn),此次會考成績比序項目包括體適能、獎勵記錄及競賽成績。這種狀況之下,家境富裕、父母用心栽培的考生自然占盡便宜,但這對清寒學子們公平嗎?再者,這次免試升學作文成績占極大比重,即使其他科目成績全優(yōu),只要作文不到六級分,依然有可能進不了心愿學校,姑不論作文評分每每有相對主觀的成分,試問,12年義務教育政策不是強調“適性揚才”嗎?獨厚作文難道符合這種精神?最為島內各界詬病的是,12年義務教育號稱免試升學,標榜“學習無壓力”,但今年3月有術科特考、5月有會考、7月則有學科特招。這些年輕的孩子們從去年拼到今年,如今整個夏天卻可能就在第一次免試、特招與第二次免試的流程中苦苦煎熬,比起以往聯(lián)考一試定終身,壓力反而更大。
或許島內12年義務教育免試入學政策是固然要走的道路,但制度上的若干缺失如果不及時改正,反而使良善美意大打折扣。因此臺“教育部”理應盡速檢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