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鵬
羊肉泡饃上“兩會”餐桌體現(xiàn)飲食文化自信
文/劉 鵬
與往年不同,今年“兩會”期間,北京國際飯店嚴格落實國家有關(guān)會議費標準,大眾菜成為絕對主角。另外,西式餐點基本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地方特色的菜式,例如西安羊肉泡饃和部分地方小吃,都登上了“兩會”餐桌。
將羊肉泡饃和部分地方小吃等作為“兩會”餐桌上的主角,無疑有嚴格落實相關(guān)規(guī)定,并倡導節(jié)儉、厲行節(jié)約之意?!鞍隧椧?guī)定”“六條禁令”等約束與限制了公務行為的支出標準,將取材、制作等都相對較貴和麻煩的西餐改成小吃,嚴格執(zhí)行會議費標準、節(jié)約辦“兩會”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但卻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這樣的國家重大會議上,用餐定為我們自己的小吃,定為自主品牌飲食,無疑體現(xiàn)了一種飲食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國飲食特別是品牌飲食的發(fā)展傳播。
我們都知道,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在中國很火,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些被眾人追捧的飲食,在其源起國,不過是大眾化飲食罷了。比如漢堡,與中國的肉夾饃大同小異,卻走遍天下,肉夾饃只能屈于中國的大眾飲食市場,即便是被帶到國外,也是大眾化、低廉化的銷售策略,與肯德基等的高價銷售無法同日而語。
分析起來,中國一些品牌小吃無法推廣與發(fā)展,其中有飲食習慣的問題,但顯然也有宣傳力度不夠、推廣力度小,且沒有足夠的飲食文化自信等因素。對此,全國“兩會”將西安羊肉泡饃等品牌小吃推上餐桌,這對中國品牌小吃的推廣,于樹立飲食文化自信,無疑大有裨益,值得我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