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寧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被廣泛地運用到小學教學中。在語文教學中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更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語文,提高學習效率,加大了課堂容量,完善課堂教學結構。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338-01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班班通為代表的多媒體已運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它以聲文并茂的表現(xiàn)形式,把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從而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結合教學案例談談平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點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快樂學語文
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像并茂,所以它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從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豐富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草蟲的村落》(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本文各個課例均出自此教材)時,用一首悅耳動聽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入課題,讓學生在快樂中走進課本。隨之通過多媒體展示幾幅美麗的大自然的圖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圖片,如:小鳥叫聲、青蛙叫聲、小河流水聲、夜晚各種昆蟲的混合叫聲等等,展現(xiàn)課文內容,引起學生學習這一課的欲望,這樣會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讓學生在“如臨其境”中學習課文,讓學生快樂的走進文本中學習。
二、運用多媒體,興趣學語文
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展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我在教學老舍的《林?!窌r,教材中有關自然景物的優(yōu)美描寫中有河流山川的壯麗美,有花草樹木的生機美、秀麗美,還有林場的資源豐富等等,卻在千里萬里之遙,不可能讓學生隨時身臨其境,親睹其景,多媒體可以助一臂之力:通過多媒體再現(xiàn)課文景物。讓學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其景可觀、其物可賞、其聲可聞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地的時節(jié)正值冬天,我們播放大興安嶺春天的畫面,學生從屏幕上見到林海的美,感悟的什么是林海,認識了青松白樺,感悟到林海——“美得并不空洞”。同學們全神貫注地看著屏幕,盡情地品味著“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麗內涵,書面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畫面,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林海的美景,體會出作者寫作的真正意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如我在《伯牙絕弦》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課文內容的視頻,使歷史畫卷重現(xiàn)眼前,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學生去思考,去聆聽、去感悟,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多媒體,加大信息量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提高效率,從而使學生的智力得到全面發(fā)展,形成學生的能力。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面教學,一面板書,很難最大容量地把要講的知識在四十分鐘都表現(xiàn)出來。而多媒體具有傳遞信息快、容量大的特點。合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作讀析示范,嘗試交流,不僅比單純的聽讀句子的感知效果好,節(jié)省板書時間,而且可以極大的加快教學信息的傳遞,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月光曲》的教學時,就可以利用演示文檔將場景并配以相應的圖片和解說展示出來,在配以“月光曲”作為背景音樂,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形象生動地感受到此情、此景,理解再彈一曲的重要意義。如果僅僅局限于課本,所包含的信息量必然過少,很難讓學生能夠有更深的印象,難以在內心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撼。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把課文中所涉及的聲音、圖像更加細膩地再現(xiàn)出來,還可以把每一篇課文的字詞要點、寫作特點等內容進行集中表達,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課堂時間。同時又能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器,投入積極的學習思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在教學中,巧妙地使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信息,學得更多。全面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素質。也就是說,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huán)境中,忽略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過程,使演示和呈現(xiàn)的速度加快。就能使教學內容、文字資料等清楚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運用多媒體,完善教與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要走到學生中,與學生在一種平和親切的氛圍中一起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能讓學生看有情景、想有思路、說有內容,又能展示學習內容,交流學習結果,給學生的自主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使學生通過看、聽、寫、議、評等活動,在動手、動口、動耳、又動腦的同時,不斷鍛煉能力,提高素質。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有效地使用媒體來導入新課,能很快地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若單靠教師一人在臺上講解,盡管使盡渾身解數,由于自身表演難以完全將情感表達出來。因而學生總是覺得課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運用多媒體播放課文視頻,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體的直觀性,聲圖并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人物刻畫逼真,以及語氣用得十分恰當,使枯燥的課文內容具體化,將學生的情感細胞都調動了起來,學生就會隨著故事的情節(jié)而緊張、嚴肅,時而拍手,時而大笑等。他們的喜怒哀樂得到盡情的宣泄后,體會了作者所要表達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余勝泉 吳娟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六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