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娟
(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瓊·平卡姆認為,對于中國人而言,在漢英翻譯或是英語寫作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贅詞過多。根據(jù)對中西式思維寫作的探討,筆者認為對于一個生長在中國文化背景的人來說,類似問題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除了我們?nèi)粘=涣髁鞒龅闹惺接⒄Z外,它還經(jīng)見于一些國內(nèi)外文報紙雜志,如China Daily,正式文件如政府工作報告。雖然它們在國內(nèi)外都擁有大批忠實讀者,原文也試圖力求符合英文的說法,讀起來確實也十分流暢,但是總有那么點中文味兒。請看幾個例子(每一個初譯文:A-version,都是有所依據(jù)的;修改譯文:B-version,是探討的重點)
1.1.1 名詞贅詞
例 1:A.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in agriculture
B.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這句是典型的贅詞,harvest意思為the size or quality of crops,即“收成,收獲量”,而且它本身就暗指農(nóng)業(yè)事物的收成,牧、漁、工業(yè)等都不能用此詞。
例2:原文:未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將會很大程度上依賴….
A.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in the future will,to a large extent,depend on…
B.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will depend to a large extend on…
譯文A看似并沒有錯誤和不妥,但事實上里面包含著一個明顯的重復,將來時態(tài)will depend足以體現(xiàn)“將來的”n the future。由此,譯文B將其去掉,讀起來就更加順暢自在。
例3:原文:我們應該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確?!?/p>
A.We should adopt a series ofmeasures to ensure that…
B.We should adopt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原文中“一系列”的意思在英語為母語的人看來是多余的。顯然,一個復數(shù)名詞measures已經(jīng)將其意義囊括在內(nèi)。所以,英文里的量詞并不是能隨便用的。以上所列舉的都是常見的以及比較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中式英語的表達。我們再看看另外一些平時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但卻阻礙外國讀者理解原文,甚至造成對中國文化誤讀的表達。
例4:原文:反對奢侈之風,加快經(jīng)濟改革的步伐,推進和平統(tǒng)一事業(yè)
A.oppose the practice of extravagance,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and promote the caus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B.oppose extravagance,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and promot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to accelerate=to increase the pace of,漢語中的抽象詞“步伐”,不必做翻譯。兩個例子都是中式英語中贅詞的典型代表。范圍類名詞類似于“事業(yè)”、“風氣”,可能在中文語句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對句式、句義都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功能詞。但漢語和英語的差異就這點最明顯。在英語里,這些范圍類名詞只是畫蛇添足,甚至會迷惑讀者。正如早前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E·B·懷特所說有效的寫作應為簡潔的。學生在寫作時應避免贅詞,譯員在漢譯英的過程中也必須避免,對初譯稿進行修改潤色,使作品讀起來更加純正地道。
1.1.2 動詞贅詞
例5:原文:直到中國實現(xiàn)工業(yè)現(xiàn)代化
A.until China realizes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B.until China modernizes its industry
我們能看出A-version是典型中式思維的表達,逐字對譯,不仔細考慮原文意思。我們所說嚴復所提出的“信、達、雅”的標準,就是建立在準確理解把握原文意思的基礎上。Modernization“現(xiàn)代化”它在英文里代表著一個結果,因此本身就含有“實現(xiàn)”之意。譯文B將其更改為“動詞+賓語”的結構,言簡意賅。
例 6: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of=to investigate;to make a careful study of=to study carefully;to make a decision of=to decide to;to make efforts to=to try(or:attempt)to
例 7:to have an influence on=to influence;to have respect for=to respect
以上兩個例子均為動賓結構,在中文中動賓結構是“做調(diào)查、做決定、對….產(chǎn)生影響”等。這些表達常見于官方正式文件,它們的變體有make every effort to,try our best to,strive to,endeavor to,work hard to。有學者曾分析其為政治術語的特殊翻譯,但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奧巴馬就職演講或者是他的電視辯論賽沒有出現(xiàn)過一個類似的字眼。我們不排除的是中國官方文件的一些固有特點,但在翻譯時,應盡量避免使用此結構。因此,準確地去中式化,應直接用其賓語的動詞或動詞短語形式。
例1: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化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看這兩個短語譯法,事實上“產(chǎn)業(yè)化”一詞在這兩個短語中意義完全不同,因此都譯成industrialization是欠妥的,而且會誤導讀者。我們不妨借鑒其早已發(fā)表過的正式譯法。“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指的是農(nóng)業(yè)的產(chǎn)業(yè)化管理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化”為applic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of production。這也是翻譯原則“信達雅”的基本要求,即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進行翻譯。
例2:原文:總之,社會主義要贏得比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yōu)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譯文:In short,if we want socialism to achieve superiority over capitalism,we should not hesitate to draw on the civilization achievements.
原文中的“一切文明成果”被譯作civilization achievements不妥,用一個很長的名詞作定語,來修飾另一個很長的名詞,這是不符合英語語法的。經(jīng)修正且求證過的譯法應為the achievements of all cultures。這里我們將“文明”一詞用culture來譯也是常見且確切的。盡管如此,也并不能說明civilization一詞不能使用。重點在于使用方法,即如何搭配。有人將“一切文明成果”譯為all fruits of human progress and civilization也是可行妥當?shù)?。綜上所述,“文明”一詞既可譯作culture,也可被譯為civilization,但切記沒有一處是將其譯為兩個很長的名詞并列的形式。
同理可證,“現(xiàn)代化建設”被譯作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也屬于搭配不當。我們參照早有的正式發(fā)表譯文,可以使用modernization drive,或直接用modernization即可。
例 3:A.I forgot my umbrella in the library.
B.I left my umbrella in the library.
例 4:A.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body.
B.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
前者動詞選擇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中式思維。后者中的body一詞是帶中國味兒的。Body和health的含義完全不同。作者要表達的是“吸煙對身體有害”,這里的“身體”正是指“健康”。通過總結發(fā)現(xiàn),大學生作文時,首先會在腦海中出現(xiàn)中文詞句表達,然后再機械地將其翻譯成英文。正確的用詞應充分考慮到原文的意義和信息功能以及對等詞的實用效果。
從語言學理論來看,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
表1 英漢語言系統(tǒng)比較
請看幾個例子:
例1:原文:彩虹有多種顏色,外圈紅,內(nèi)圈紫。
A.The rainbow has many colors.It is red on the outside and purple on the inside.
B.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譯文A明顯是中式的分散式布局,讀起來也確實能懂,但卻沒有文采。相反譯文B才用了英文的意合形態(tài),講中文的一句話用對等的一句英文表達,言辭達義。
例2:原文:鄧小平的經(jīng)濟思想給了中國改革開放以巨大的推動力,為中國改革開放做出了歷史貢獻。
A.Deng Xiaoping's economic thought has given huge impetus to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mad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in this regard.
這段譯文中有一處是可取的,即為了避免重復,將第二次出現(xiàn)的“中國改革開放”譯為in this regard。原文中,鄧小平的經(jīng)濟思想是主語,后面是兩個并列的謂語。如果不仔細分析,一定看不出這兩個謂語其實并不在一個層次上。前者較為具體,后者則偏向于概括。由于英語注重層次分明,多用主從結構,因此B-version給出:
Deng Xiaoping's economic thought,giving (which has given)huge impetus to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is a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in this regard.
這樣,就能較好地突出句子重點。這句出自標題為“鄧小平經(jīng)濟思想對改革開放的巨大貢獻”的最后一節(jié),所以B譯文的表達也剛好點題。
第一,替代。由于英語不喜歡重復,相反地漢語強調(diào)重復,在漢譯英時我們應盡量避免重復,多用代詞。相反,英譯漢時要將代詞轉(zhuǎn)換成重復詞。第二,主語。由于英語喜用被動和物稱,漢語偏重主動和人稱。在翻譯和寫作中要考慮此點。第三,主從關系。英語較多使用從句、介詞短語、分詞短語,而漢語則無這么多形態(tài),多用并列動詞、并列分句。
翻譯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門手藝。翻譯要想被尊稱為一門“學”,先得成為一種“藝”。先得欣賞并掌握這門藝術的要領,并在實踐中完善它。對于中式英語,首先要將其與中國特色英語區(qū)分,明白它給語言文化交流帶來困擾。筆者認為應該至少做到兩點:一是不要讓外國讀者產(chǎn)生困惑誤解。二是不要違反英語的語法句法,也就是不要把漢語的結構強加給英語。
[1] 莊繹傳.也談中式英語[J].中國翻譯,2000,(6):30-31.
[2] 瓊·平卡姆.中式英語之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 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技巧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