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昌繁,尚永亮
在中國歷史上,“金墉”最早是一個用于形容堅固城池的專用詞匯。大概始于東漢,它便與地處西方而頗富道教色彩的宮館、城池掛起鉤來;到了魏晉時期,由于洛陽城西北角一座小城被命名為金墉,該詞遂由虛擬轉向實指,成為一座具有實際用途的軍事防御設施的專稱。而隨著歷史的演進,此城之功能又逐漸從戰(zhàn)略防御轉向安置被廢棄貶黜的皇親宗室,成了囚居一代代廢帝廢后的特殊場所,由此遂使其具有了遠為豐富的政治文化內涵和強烈的悲劇色彩。本文試從此一詞匯的早期淵源入手,對金墉城與魏晉政權之關聯(lián)及其內在意蘊的嬗變予以索解,以圖獲取若干文化層面的新的認知。
《說文解字》對“金”、“墉”二字的解釋分別是:“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于土,從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墉,城垣也?!雹俣斡癫?《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02、688頁。因為“金”有較好的堅固性、延展性,又在方位上代表西方,所以其與“墉”字合用,即指位于西方的堅固城垣。此乃金墉一詞的本義。
從詞源學角度看,金墉一詞合用,目前可知最早出自張衡《西京賦》:“似閬風之遐坂,橫西洫而絕金墉?!薄段倪x》李善注引東吳薛綜《二京解》云:“閬風,昆侖山名也。洫,城池也。墉,謂城也。絕,度也。言閣道似此山之長遠,橫越西池,而度金城也,西方稱之曰金?!睋逍袑W說,西方屬金,這里的金墉,即西方之城。又,《離騷》寫屈原西行有“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之句,王逸注謂:“言我見中國溷濁,則欲渡白水,登神山,屯車系馬而留止?!雹谑捊y(tǒng)編,李善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77 年,第41、460 頁。則張衡借“閬風”與“金墉”對舉,無形中更增加了此一西方之城的遼遠神秘氣息,使人極易與道教傳說中的金墉城聯(lián)系起來。
據道教傳說,西王母居住在昆侖山金墉城。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錄》,專記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之事,其敘有云:“女仙以金母為尊,金母以墉城為治。”①張君房:《云笈七簽》,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第718頁。這里的“金母”,實即西王母;“金母以墉城為治”,即謂西王母的治所在金墉城。進一步看,早于《墉城集仙錄》,大約成書于東晉以前的道教上清派經典《上清大洞真經》,已有多處涉及“金墉”:卷一有“金墉映玉清”,卷二有“飛升云館入金墉”,卷三有“綠霞煥金墉”。細詳文意,這三處“金墉”更近于代指仙界宮館。用《大洞真經》之校釋本《大洞玉經》對“綠霞煥金墉”的注釋來說,便是:“金墉者,九天館名?!雹凇渡锨宕蠖凑娼洝罚吨腥A道藏》本,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年,第6、12、13、58 頁。據此而言,在道教典籍中,金墉又有了宮館和城池兩種指向。
我們知道,道教初創(chuàng)于東漢,正是張衡生活的時代,關于張衡所受道教思想影響,學界已有不少論述。那么,在《西京賦》中,張衡以與東京洛陽相對的西京長安為描寫對象,使用“閬風”、“金墉”諸語典,既取其地理方位之西方指向,又不無道教傳說的神秘色彩,便是不難理解的了。而推其淵源,甚或本即出于道教典籍,亦未可知。
道教傳說中的金墉城,堅固宏偉且位于西方昆侖山。最初修筑金墉城的統(tǒng)治者即紹承其堅固與方位之義,來命名洛陽城西北角的一座衛(wèi)城,由此實現(xiàn)了金墉由道教仙宮名到現(xiàn)實城池名的轉換。
尋繹史籍,較早提及現(xiàn)實城池金墉城的文獻是西晉陸機的《洛陽記》(又名《洛陽地記》):“洛陽城內西北角,金墉城;東北角,有樓高百尺,魏文帝造?!雹坌靾浴冻鯇W記》引文。校點者斷句為:“洛陽城內西北角,金墉城東北角,有樓,高百尺,魏文帝造”(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573頁)。據文意,此斷似誤??膳c《太平御覽》引陸機《洛陽記》文參照:“洛陽城內西北角,有金墉城;東北角,有樓,高百尺,魏文帝造也?!?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859頁)細詳其說,蓋謂魏文帝所造者為高百尺之樓,而非金墉城也。因而這則資料只可用以證明金墉城的地理方位,而不足以說明其始建時間。從正面明確提及金墉城始建者的,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谷水又東逕金墉城北,魏明帝于洛陽城西北角筑之,謂之金墉城?!雹荜悩蝮A:《水經注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393頁。此外,南朝顧野王的《輿地志》也有“金墉,洛陽故城西北角,魏明帝筑”⑤吳正子《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引,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13~514頁。的說法。參核諸種文獻,可以大致確定金墉城的地理方位在魏都洛陽城的西北角⑥關于金墉城的地理方位,當今考古成果也有佐證,可參見錢國祥、肖淮雁《漢魏洛陽故城金墉城址發(fā)掘簡報》,《考古》1999年第3期。,而其始建者當為魏明帝。
魏明帝在位十三年(226—239),其后期曾大興土木,廣建宮殿,因而金墉城易被人視為其后期所建。但據史料所載分析,在魏明帝即位不久,大概就興建了金墉城。據《三國志·魏書·陳群傳》載:皇女淑薨,陳群上疏,力勸明帝不宜為之逾禮致哀,并謂必不得已,可為之“繕治金墉城西宮”,權作安置。考同書《后妃傳》,知“明帝愛女淑薨”之時為太和六年(232),則陳群“繕治金墉城西宮”⑦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82 年,第636、163頁。之提議亦當在同年,此時距明帝即位僅僅六年。由此推論,金墉城之始建必當在此前數(shù)年,否則不會有“繕治”之說。
大致理清了金墉城的始建時間,接下來的問題便是考察魏明帝即位后為何要修筑這樣一座小城?這座小城又有著什么樣的現(xiàn)實功用?
金墉城的修筑目的之一,也許是用作魏宮人之居處的。這由李善注陸云詩引陸機《洛陽記》所謂“金墉城在宮之西北角,魏故宮人皆在中”⑧蕭統(tǒng)編,李善注:《文選》,第354頁。的話可以約略推知。但從其地處洛陽西北角,形似國都之衛(wèi)城的地理方位言,金墉當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防守功用。《晉書·蔡謨傳》有言:“金墉險固,劉曜十萬所不能拔,今征西之守不能勝也?!雹岱啃g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037頁。史載劉曜曾率兵攻打洛陽,此處言十萬兵不能拔城,即說明了金墉城的堅固程度。金墉城從一座傳說中的道教仙宮,被借用為現(xiàn)實城池之名,其間的主要關聯(lián)點,除地理方位同在西部之外,即當在于二者均堅固險要,具有遠超一般城池的特點。用西晉潘岳《西征賦》的話說,便是“金墉郁其萬雉,峻嵃峭以繩直”①蕭統(tǒng)編,李善注:《文選》,第154頁。。
金墉城并非一直以金墉為名,它曾一度改稱“永昌宮”或“永安宮”?!稌x書·孝惠帝紀》載:“丙寅,遷帝于金墉城,號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昌宮?!蓖瑫段逍兄尽酚州d:“趙王倫廢惠帝于金墉城,改號金墉城為永安宮?!雹诜啃g等:《晉書》,第97、835頁。這里的“永昌宮”、“永安宮”兩個名稱,實際上在此前的史書中就已存在了。沈約《宋書》即有“趙王倫廢惠帝于金墉城,改號金墉為永安宮”③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900頁。的記載;《文選》注引臧榮緒《晉書》則有“永昌宮”④蕭統(tǒng)編,李善注:《文選》,第689頁。的說法。而據李昉《歷代宮殿名》記載,西晉有永昌宮而無永安宮。則此二宮名似以永昌宮為是。
此外,史料中還有“金墉宮”的記載,由此引出金墉城與金墉宮的關系問題。
《北史》載:“八月……丁巳,詔諸從兵從征被傷者皆聽還本。金墉宮成。甲子,引群臣歷宴殿堂。”⑤李延壽:《北史》,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15頁。
《資治通鑒》載:“八月,乙巳……魏金墉宮成,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于洛陽?!雹匏抉R光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4389頁。
上述史料中的魏為北魏,其建宮時間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是年拓跋宏遷都洛陽,因洛陽宮闕未成,金墉城曾經作為其臨時入居處。所謂“金墉宮”,實乃拓跋宏對金墉城修繕和擴建后的稱謂。
金墉城也曾遭毀棄,如《北齊書》載北齊神武帝高歡有毀金墉之舉。但不久又被重筑,史載北周宣帝即“駐蹕金墉”⑦令狐德棻等:《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第118頁。。到了隋末,金墉城一度被瓦崗起義軍李密等占領,《隋書》、兩《唐書》等均有記載。到了唐貞觀初年,洛州洛陽縣、河南縣曾將治所設在金墉城,后遷移他處,事見《舊唐書·地理志》⑧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422頁。。自此以后,未見利用金墉城的相關記載。如此看來,從魏明帝初建到入唐后漸被廢棄,金墉城存續(xù)時間長達400余年。
作為一座附屬于都城洛陽的小城,金墉城自有其獨到的特點。一方面,它城堅樓高,在戰(zhàn)時固然可以起到拱衛(wèi)洛陽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僻處西北角,相對幽靜冷清,在平時最適于處置那些在政治斗爭中落敗又不宜移徙荒遠的皇親貴族。而魏晉時期,朝爭不斷,政柄頻移,在偶爾一次成為幽禁廢主的場所以后,金墉城竟然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屢屢迎來新的政爭失敗者,而且入住的都是廢主棄后或被貶宗室。由此,這座小城漸漸淪為廢主棄后及被貶宗室的幽禁之地,成為魏晉之際政權更迭的縮影和象征。
下面主要依據《三國志》、《晉書》的記載,將魏晉之際曾被幽禁在金墉城的主要人物,按年代先后列出簡表(見下頁)。
從表中可知,被幽于金墉城的主要有三類人物:廢主、廢后、被貶宗室。從時間上看,自嘉平六年(254)到永嘉元年(307)的五十余年間,金墉城幽禁了眾多被貶帝后及宗室。其中最為頻繁的幽禁事件發(fā)生在元康元年(291)到永嘉元年(307),此一期間,恰是影響西晉政權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八王之亂”的發(fā)生時間。
三國時期的曹芳廢幽金墉城,首開金墉城幽禁廢主的先例。魏晉易代之際的曹奐被廢幽于金墉城,沿襲了這一幽囚事件。不過,此時的金墉城雖已幽囚過兩位廢主,但其作為衛(wèi)城的戰(zhàn)略防守功用仍然是比較明確的,也還未成為專門幽禁廢主的場所。據夏侯湛作于泰始年間(265—275)的《抵疑》,知當時“鄉(xiāng)曲之徒,一介之士,曾諷《急就》、習甲子者,皆奮筆揚文,議 制論道,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瑣,入金墉者,無日不有?!边@就是說,“八王之亂”前,金墉城還被視為下層士子盼望仰慕的高高在上的朝廷象征,其中充盈的,是與后來陰晦幽暗相對立的祥和華瑞之氣。
時間 被囚人物姓名 身份 原因與結果 主要出處嘉平六年(254) 曹芳 皇帝 被大將軍司馬師廢,廢貶為齊王,遷金墉城,后病逝?!度龂尽と俚奂o》、《晉書·范粲傳》咸熙二年(265) 曹奐 皇帝 禪位后,被廢為陳留王,遷金墉城。后遷鄴城,病歿于鄴城?!度龂尽と俚奂o》、《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元康元年(291) 楊芷 皇太后 賈后矯詔廢為庶人,并殺之。 《晉書·孝惠帝紀》元康九年(299)司馬遹與王惠風及三子虨、臧、尚皇太子與太子妃及三皇孫賈后廢太子為庶人,將其與太子妃及其三子幽于金墉城,后徙許昌宮,并殺之?!稌x書·孝惠帝紀》、《晉書·愍懷太子傳》永康元年(300) 賈南風 皇后 趙王司馬倫廢為庶人,賜死。 《晉書·孝惠帝紀》、《晉書·趙王倫傳》永寧元年(301) 司馬衷 皇帝 司馬倫遷帝于金墉城,號曰太上皇。后復位,被毒死?!稌x書·孝惠帝紀》、《晉書·五行志》永寧元年(301) 司馬倫與子荂等 偽帝與子司馬冏等起兵反司馬倫,倫兵敗,同四子被幽金墉城,后被賜死?!稌x書·趙王倫傳》太安元年(302)司馬冏與三子超、冰、英 齊王與三子 長沙王司馬乂攻冏,殺之,幽其諸子于金墉城。《晉書·孝惠帝紀》、《晉書·齊王冏傳》太安二年(303) 司馬乂 長沙王 東海王司馬越執(zhí)長沙王乂,幽于金墉城,尋被害。《晉書·孝惠帝紀》、《晉書·長沙王乂傳》永興元年(304) 羊獻容 皇后成都王司馬穎廢皇后羊氏,幽于金墉城。期間被屢廢屢立,多次入居金墉城。《晉書·孝惠帝紀》、《晉書·后妃傳》永嘉元年(307) 司馬覃 清河王 東海王司馬越矯詔囚清河王覃于金墉城,尋害之。 《晉書·孝懷帝紀》
然而,始于“八王之亂”,賈后(賈南風)專政,先是廢囚皇太后楊芷于金墉,繼而與賈謐等誣陷太子司馬遹謀反,將其囚于金墉。由于在不長的時間內,多位皇親帝胄入囚其中,所以金墉城的幽禁功能不斷彰顯。到了晉惠帝司馬衷被幽金墉,此城已基本淪為幽囚廢主棄后及被貶宗室的專門場所,成了貶黜幽禁的代名詞。我們知道,司馬衷是被趙王司馬倫廢囚于金墉城中的,復位(301)之后,嵇紹《上惠帝反正疏》云:“臣聞改前轍者,則車不傾。革往弊者,則政不爽。大一統(tǒng)于元首,百司役于多士。故周文興于上,成康穆于下也。存不忘亡,《易》之善義。愿陛下無忘金墉,大司馬無忘潁上,大將軍無忘黃橋,則禍亂之萌,無繇而兆矣?!雹俜啃g等:《晉書》,第1493、2299頁。帝王被幽,失去自由,源于個體和國家的楚囚之痛與泣血之嘆無疑給其生命打上了至深的烙印。故當其復位后,嵇紹以無忘金墉之囚來警示、激勵之,便會產生其他說辭難以匹敵的效用。在這里,金墉既是被廢帝王的幽囚之地,又是復出帝王回憶往事的傷心之地、警懼之地。綜合考察“八王之亂”前后之派系政爭、宗室播遷的過程,不難看出,廢黜、貶謫、幽囚、屈辱乃至死亡,已成為落難帝、后最常遭遇的生命狀態(tài),而作為幽禁場所之金墉城,以廢棄貶黜為其主要特點,也成為充滿政治意味和悲劇色彩的文化符號。
金墉城幽囚廢主的功用,在“八王之亂”以后逐漸減少,但其幽禁功能仍在,只是幽禁的對象由廢主轉向了失寵嬪妃。北魏時期,金墉城多被用作廢后棄妾的住所,從而進一步強化了其幽囚失寵女子的冷宮功能。
由于史籍對金墉城及相關歷史事件的記述,尤其是《晉書》的屢次提及,金墉城作為帝后嬪妃及宗室之幽禁場所這一功能日益深入人心,在其內里,遂積淀了越來越多的以貶黜文化為核心、極具悲劇色彩的政治蘊涵。同時,作為一個古今通約的文化符號,其中還飽含深刻的面向現(xiàn)實的警示意義。于是,在后世文人筆下,金墉便超越了早期的道教仙宮、堅固城池這樣一些單一指稱,而具有了既涵納歷史又面向現(xiàn)實,既詠嘆王朝興亡、帝后播遷,又寄托作者政治感懷和人生體悟的多重意蘊。換言之,金墉城已由一個單一物象轉變成了具有豐富文化意蘊的文學意象。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此一意象中充溢的以廢棄貶黜為內核的歷史遺恨和悲劇意蘊。
魏晉政權的更迭特別是“八王之亂”,使得魏晉兩代的帝王及皇室成員如走馬燈般頻繁變換,而被更替、廢黜者一入金墉,便不僅會經受肉體的磨難、人格的羞辱,而且會直接感受到朝不保夕的死亡威脅。于是,這些當事者曾經感觸而未能表達的種種經歷和體驗,便常常成為后世文學作品的詠嘆對象或表現(xiàn)主題。趙翼《和友人洛陽懷古四首》之二題名《金墉城》,即是一首以金墉為題專詠魏晉史事的詩作:“另筑名都處讓皇,洛陽城外又宮墻。近非別苑游春地,閑似禪家退老堂。正朔尚留殷沫土,附庸略彷漢山陽。累他一個羊皇后,打作秋千上下忙?!雹仝w翼:《甌北集》,《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3頁。全詩從魏至晉,娓娓道來,先將魏元帝曹奐與禪位后被降為山陽公的漢獻帝劉協(xié)作比,對曹奐禪位后被降為陳留王并困居金墉城的經歷、處境濃墨重染,其間透露出一種“閑似禪家退老”實則悲感無限的蒼涼情韻;而后跨越數(shù)十年,拈出曾被五廢六立、多次入居金墉城的羊皇后,將魏晉兩代廢主棄后的無奈歷史一筆寫盡。所謂“另筑名都”、“處讓皇”、“洛陽城外又宮墻”、“打作秋千上下忙”,圍繞金墉城的興建及功用,將一段朝綱錯亂、飽含屈辱的歷史不動聲色地展示出來,令人讀后感慨萬千。與趙詩相似而描寫更直接、用語更激烈的,不乏其詩。諸如“留臺幾賜死,金墉仍茍全”②彭而述:《讀史亭詩集》,《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14頁。、“惠懷之際那可道,萬乘不洗金墉羞”③王士禎:《帶經堂集》,《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37頁。、“銑溪何足問,往事嘆金墉。世亂幽囚數(shù),財雄禍患重”④桑弢甫:《弢甫五岳集》,《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02頁。、“宮女如花委道邊,金墉天人亦瓦全”⑤黃淳耀:《陶庵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54頁。,這些詩句中頻繁出現(xiàn)的“幽囚”、“茍全”、“瓦全”、“禍患”等字眼,特別是“金墉羞”、“嘆金墉”這類話語,既概括展示了廢主棄后們的幽囚生活,又表達了對被幽囚者毫無氣節(jié)茍且偷生行為的不滿,從而強化了金墉意象內含的悲慘氣息和悲傷格調。
當然,作為政治斗爭中的落敗者,魏晉不少廢主雖大節(jié)有虧,但因其已陷身囹圄,成為弱勢的一方,因而其命運又有令人同情的一面。這種同情,經后世文人用“恨”、“冤”、“泣”、“傷”等字詞的反復渲染,益發(fā)突出了其經歷的痛苦和悲劇色彩。梁炳《金墉城》有言:“凄絕金墉里,年年負至冤”①潘衍桐:《兩浙軒續(xù)錄》,浙江書局,光緒十七年(1891),第35頁。,“年年”,見出負冤時間之久,“至冤”,見出冤恨程度之深;這兩句詩,超越了一人一事的具體描述,而從宏觀角度概括了金墉城郁積冤恨之多且重,由此呈現(xiàn)出“凄絕”的特點,令人讀來,滿紙血淚,悲風颯然。在關注廢主棄后的同時,不少詩人還將視線轉向與之有聯(lián)系的臣子,對其或忠貞或悲慘的命運一灑同情之淚。羅惇衍《范粲》詩所謂“金墉遺憾泣蒼穹”②羅惇衍:《集義軒詠史詩鈔》,《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73頁。,便是對曹芳之臣范粲忠義行為的歌詠。據《晉書·隱逸傳》載:“齊王芳被廢,遷于金墉城,粲素服拜送,哀慟左右。時景帝輔政,召群官會議,粲又不到,朝廷以其時望,優(yōu)容之。粲又稱疾,闔門不出?!右蜿柨癫谎裕瑢嬎塑?,足不履地?!谎匀d,終于所寢之車?!雹鄯啃g等:《晉書》,第2431~2432頁。范粲心戀故主,獨抱忠心,以三十六年不履地、不開口的方式,表現(xiàn)對曹芳被廢被囚的不滿,也從側面凸顯了故主曹芳被囚金墉的無辜和冤恨。另如王士禎《張茂先宅》之“流恨金墉城,傷心洛陽陌”④王士禎:《帶經堂集》,《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67頁。、茹綸?!稄埫软毑分敖疖揠y冺”⑤茹綸常:《容齋詩集》,《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96頁。等詩句,則在表現(xiàn)西晉名臣張華遭遇的同時,映帶出時局的艱危和朝綱的錯位。張華具王佐之才、忠義之行,但在“八王之亂”中慘遭趙王倫殺害,被夷滅三族,其根源即在其不與有篡位野心的司馬倫合作。詩人歌詠張華而提及金墉,實際上間接反映了張華故主、同時被趙王倫囚居于金墉城的晉惠帝司馬衷的悲劇命運,其中充盈的,仍是一種因“至冤”而形成的“凄絕”情調。
由于金墉城已成為幽禁帝后的場所,成為皇族落難的象征,所以后世文人在描寫不同時期被幽禁之帝后時,也常常借用金墉意象。如北宋靖康之變,導致徽、欽二帝被俘北上,宋欽宗被囚禁于憫忠寺(今北京法源寺)。清祝德麟《愍忠寺詠古三首》之三詠嘆其事曰:“拋盡山河竟北遷,倉皇休說靖康年。黎侯失國悲旄葛,寧武從君納橐。無復含元朝喚仗,好偕老衲夜談禪。幽州且作金墉寄,冰雪臨潢倍可憐?!雹拮5瞒?《悅親樓詩集》,《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19頁。這里,作者連用“黎侯失國”、“寧武從君”之典,深刻地展示了宋欽宗悲慘的流亡生活;而“金墉寄”三字,更將筆觸伸向歷史的深處,使人在對前后代落難帝王相似性經歷的觀照中,想見宋欽宗被金人俘掠千里,寄身幽州,面對漫天冰雪的凄慘處境,從而大大強化了作品的情感沖擊力。
其次,在主要反映帝后蒙難、王室播遷的金墉意象中,還不乏作者的時事感懷、故國悲思和源于歷史面向現(xiàn)實的憂患意識。
前涼文王張駿的《薤露行》,是以金墉意象入詩感嘆歷史興衰的首創(chuàng)之作。該詩通過記載西晉宮廷政變、“八王之亂”、外族入侵、晉室南遷等歷史事件,表現(xiàn)了強烈的憂國心態(tài)及恢復舊域的愿望。所謂“儲君縊新昌,帝執(zhí)金墉城”,借“縊”、“執(zhí)”二字,將臣強主弱、禍起蕭墻的歷史現(xiàn)實拉到眼前;“義士扼素腕,感慨懷憤盈”⑦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397頁。,更是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強烈的扼腕之憤。明人李東陽《南風嘆》記敘賈后專政,幽殺皇太后楊芷于金墉城,以及賈后自己也終被幽殺金墉城的經歷。由于楊、賈二人皆權傾一時,最終命喪金墉,結局相似,故作者發(fā)出了“金墉城,城近遠,朝來暮去誰能免”⑧李東陽:《懷麓堂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頁。的感慨。清沈赤然《五研齋詩文鈔》中的組詩對金墉眾囚的描繪更為集中,作者以惠帝、賈后、愍懷太子、趙王倫等為題,或同情惠帝、愍懷太子,或抨擊賈后、趙王倫,在褒貶抑揚中顯示其春秋筆法。表面看來,這是在詠史,但透過一層看,又無不是通過感嘆王朝興衰,評判歷史人物,表現(xiàn)作者的某種現(xiàn)實思考。
與前述諸作相比,陳維崧的五言排律《金墉城》表現(xiàn)了更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該篇先從壯麗的金墉城開始,引出“八王之亂”的歷史,發(fā)出“天潢爭踐踏,國計孰彌縫”的感嘆;繼而從歷史回憶走向現(xiàn)實,在“可憐空宛雒,何日靖兵烽”的愿望和“惟馀陸渾在,山翠落金墉”的描寫中,表達出深長的歷史悲感。在作者看來,八王之亂的悲慘一幕雖已成陳跡,但殷鑒不遠,風煙又起,遙望掩映在群山翠色中的金墉城,其內心的蒼涼沉痛可想而知。在《念奴嬌·臨津懷古》一詞中,陳維崧再次悵然感懷:“歷數(shù)漢苑唐陵,滄桑轉瞬,大抵皆如此。繡嶺金墉,都換了,何況彈丸黑子?!雹訇惥S崧:《湖海樓全集》,《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86~187、351頁。以繡嶺、金墉兩座古宮城的消亡入句,極寫“滄桑轉瞬”的歷史變遷,其中寄寓著一種貫通古今的精神氣脈和蒼涼情懷。
吳偉業(yè)身處江山易代之際,其感懷悲歌具有更濃郁、明確的現(xiàn)實指向?!缎新冯y》之三有云:“君不見,金墉城頭高百尺,河間成都弄刀戟,草木萌芽殺長沙,狂風烈烈吹枯骨。人生骨肉那可保,富貴榮華幾時好。龍子作事非尋常,奪棗爭梨天下擾。金床玉幾不得眠,一朝零落同秋草。”②吳偉業(yè):《梅村家藏稿》,《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1頁。粗略地看,這是對“八王之亂”前后奪棗爭梨、王室播遷之史事的描寫,但從深層看,其中處處折射出明末清初天崩地坼之歷史風云的面影。在金墉、刀戟、狂風、枯骨、秋草等意象、物象的疊加中,貫穿著詩人對相似性歷史的深入觀察和思考,滲透了他親身經歷的黍離之感和故國之悲。
如果說,上述作品的警示意義主要還是在詠懷歷史、感嘆興亡中間接表現(xiàn)的,那么,明人劉基的《煌煌京洛行》,則借助大段的議論,明確點出了金墉城對后代歷史的昭戒,以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用人混哲否,孽芽出蕭墻。兄弟相啖食,同氣成豺狼。金墉豈不固,清談漫洋洋。……殷勤京洛篇,厥鑒不可忘?!雹蹌⒒?《太師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四部叢刊》本,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第35頁。全詩最后一句,將“厥鑒”主旨狠狠地擲于讀者面前,可謂直抒胸臆,振聾發(fā)聵。清人夏之蓉《浣衣里》借嵇紹典故申言:“此衣慎勿浣,衣上血初濺。金墉未可忘,臣血久恐變?!雹芟闹?《半舫齋編年詩》,《清代詩文集匯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85頁。據《晉書·嵇紹傳》載:“值王師敗績于蕩陰,百官及侍衛(wèi)莫不潰散,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wèi),交兵御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于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雹莘啃g等:《晉書》,第2300頁。八王之亂中,嵇紹血染御服的忠義之舉,與晉惠帝被囚金墉城的悲劇命運,成為常被后人提及的典型事例,詩人在此借忠臣之血,提示帝王勿忘金墉之恥,其所具有的警示人心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要之,后人以金墉為題,或詠史懷古,或借古鑒今,或感慨歷史之興亡,或表達現(xiàn)實之憂患,從而賦予金墉意象以多重內涵。所有這些,在金墉城從歷史單一指稱對象到多元文學意象生成的過程中,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