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里的孩子名為雛菊,秋天也不衰老,不生長皺紋和白發(fā)。它有一副鮮艷的披肩。
雛菊開遍了北亞的原野,它的披肩盛滿了陽光和露水。露水從花瓣流入花蕊時,雛菊再次稱贊造物主給了它一副披肩。晨霧封鎖了土地,好像天空的牛奶灑了,地面的乳汁比江河寬闊。雛菊閉上眼睛嗅白霧的氣味,嗅不到牛奶味,只有潮濕的泥土的腥氣,更不能用碗喝。陽光照下來,雛菊的花瓣像涂了顯影液,慢慢從白霧里清晰,好像云里栽的花。
雛菊遍地開放,但每一朵都孤單。我看到一個孩子單獨站立時,感到了他的孤單。我們愿意看到孩子和他的父母親在一起,更愿意看到孩子的手被大人握在手里??墒钦l領(lǐng)走雛菊呢?山峰領(lǐng)它走嗎?小楊樹領(lǐng)它走向河邊?雛菊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小大人,它不怕孤單,它有披肩。
小時候,我把一片雛菊的花瓣揪下來,看到花朵露出巨大的豁齒。雛菊的長牙少了一顆。再揪一片,覺得它失去了下巴的胡子。摘掉一半花瓣時,它只剩一個朋克發(fā)式。揪掉了所有花瓣,雛菊變成光頭?;ㄈ锔∧[般堆在面龐上,草莖奇怪地支著這個沒頭發(fā)、沒披肩、沒有裙子的臉龐。孩子不懂得珍惜,更不懂雛菊是花里的孩子。他們摘光花瓣之后,把雛菊丟到塵土里揚長而去。孩子慣于殘害花草、貓狗與玩具,從小就體會到殘害或者叫破壞帶來的成就感。一種美妙的什物,經(jīng)過他們的折磨變得丑陋。正像他們長大之后要接受生活沒完沒了的折磨。他們不知道生活為什么要折磨他,就像花朵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殘害它們。開花有什么不對嗎?沒有花瓣的花有什么好看?文革初期,遍街的景象給孩子們帶來了突如其來的驚喜——政府的窗玻璃被砸碎,剃光頭的官員脖子掛著牌子請罪。孩子們心情舒暢,可以不上學,可以看紅衛(wèi)兵打人。那時候的孩子的父母給孩子說過關(guān)于悲憫、尊重等話題嗎?沒有。好多中國人的心里沒有這樣的種子,現(xiàn)在也沒多少家長告訴孩子謙卑止暴?,F(xiàn)在的家長們只會說“成績、分數(shù)、奧數(shù)、擇校、大學、成功”這些話題。
雛菊在夏天盛開,我覺得它好像跟音樂有關(guān)系。雛菊跟音樂有什么關(guān)系?每次我這樣問自己卻答不上來。我仔細尋找線索——有哪一首歌曲的名字提到過雛菊?誰?舒曼和舒伯特有過這樣的歌嗎?想不起來。我也想不起哪一首標題音樂提到過雛菊。接著,我猜想哪一位音樂家會給雛菊寫一首歌或曲子。他們滿懷童真,從雛菊的卑微中見到田野廣大的美,像見到穿民族服裝的保加利亞姑娘跳瑪組卡舞,她們的裙子有玫瑰紅的披肩。這個音樂家有可能是蕭邦,他連“雨滴”都寫了,為什么不寫雛菊呢?這是一首跳躍的、晶瑩的鋼琴練習曲。德沃夏克也應該寫雛菊,說起泥土氣息的題材,我先想起德沃夏克。德沃夏克寫的雛菊可以泡酒喝,不治病,就圖酒瓶子里花瓣好看。舒伯特能寫出非常好聽的描繪雛菊的歌曲,如果他愿意寫的話。描寫雛菊跟描寫兒童有什么不一樣嗎?一樣的,哪塊兒都一樣,雛菊只比兒童多了一件披肩。表現(xiàn)雛菊最好的樣式是童聲合唱,鋼琴或木琴伴奏,孩子們唱這首雛菊之歌時,身上最好戴著雛菊那樣的彩色披肩。
雛菊傻乎乎的單片花瓣掛在脖子上,除此之外什么都沒有了。它的莖是細桿,帶白絨。花瓣啪嘰打開、一覽無余的花都是傻花,對雛菊而言叫單純,因為它是花里的兒童。你看中原的牡丹,最符合中國人的性格,搞不清它有多少層花瓣,欲舒又卷,形左實右,花心紛繁似被水洇濕的手紙,何止工于心計,可謂美得淵深。說它是國色沒錯,天香就有點說大了??傊粫腥苏f牡丹是兒童。
雛菊在田野開放,大地涂滿透明的余暉的黃顏料,雛菊趕著金黃的馬車回家。夕陽的光里飄浮白色的顆粒,雛菊為此瞪大了眼睛,看微塵趴在蟋蟀的黑甲胄上,不知下落。
鮑爾吉·原野就像是一個自然之美的描繪者和傳播者,在他傳神、細膩的筆下,一種司空見慣的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野菊花,竟有這樣一番生動和美麗:雛菊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小大人,它不怕孤單,它有披肩;表現(xiàn)雛菊最好的樣式是童聲合唱,鋼琴或木琴伴奏;對雛菊而言叫單純,因為它是花里的兒童。也許只有在懷著這樣一份美好童心的人的眼里,雛菊的美才會被發(fā)現(xiàn),被感知,從而呈現(xiàn)出這樣一番生命的韻律。
美,永遠都來源于美好的心靈。
【文題延伸】美好的童心、美在于發(fā)現(xiàn)、美麗的心靈……(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