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玉
[摘 要]清朝建立后,為了籠絡漢族地主知識分子,開始實行科舉考試。為了照顧宗室成員的利益,促進宗室文化水平的提高,清初也間歇舉行宗室科舉。到了嘉慶帝統(tǒng)治期間,不斷完善宗室科舉相關制度,不僅為宗室成員提供了一條仕進之路,照顧了其利益與地位,還使科舉制更顯公平,促進了當時的社會公平,對古代科舉的發(fā)展與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嘉慶帝;滿族宗室;科舉;制度
清代科舉制度的研究成果頗為豐富,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當屬末代探花商衍鎏的《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以及王德昭的《清代科舉制度研究》,此兩本著作都對清朝的科舉制度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但是不足之處是其二人都未對清代科舉的組成部分——宗室科舉——進行些許的研究,對于嘉慶皇帝對宗室科舉的完善措施更是只字未提。作者在此就嘉慶帝時的宗室科舉做一探討,以期引起學界的重視,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研究。
一、嘉慶帝對“興文教、崇經術”風氣的繼承
清朝統(tǒng)治者入主北京之后,為了安撫漢族地主知識分子,大力提倡文教,崇尚經術。如順治七年下詔曰:“帝王敷治,文教為先。臣子致君,經術為本。自明末擾亂,日尋干戈,學問之道,闕焉未講。今天下漸定,朕將興文教,崇經術,以開太平。爾部傳諭直省學臣,訓督士子,凡理學、道德、經濟、典故諸書,務研求淹貫。”[3]說明清朝統(tǒng)治者充分認識到治理天下先文德后武功的道理,這種治國理念在清朝始終得以貫徹,如康熙三十六年詔書曰:“國家樂育人才,振興文教,將使海內英雋之士,靡不蒸蒸蔚起?!盵4]在這種治國理念的指導下,皇帝親自祭奠孔子,視察國學,在清朝也成為一種慣例。據《清史稿·志八十一·選舉一》記載:“順治九年,世祖首視學。先期行取衍圣公、五經博士率孔氏暨先賢各氏族裔赴京觀禮。帝釋奠畢,詣彝倫堂御講幄。祭酒講四書,司業(yè)講經。宣制勉太學諸生……嗣是歷代舉行以為常。乾隆四十八年諭曰:‘稽古國學之制,天子曰辟雍,所以行禮樂、宣德化、昭文明而流教澤,典至鉅也。國學為人文薈萃之地,規(guī)制宜隆。辟雍之立,元、明以來,典尚闕如,應增建以臻美備?!置髂?,高宗駕臨辟雍行講學禮……頒御論二篇,宣示義蘊。王、公、衍圣公、大學士以下官,暨肄業(yè)觀禮諸生,三千八十八人,圜橋聽講。禮成,賜燕禮部,恩賚有加。是時天子右文,群臣躬遇休明,翊贊文化,彬彬稱極盛矣。”[3]皇帝親自主持祭孔、視學典禮的風氣,從順治帝開始,之后諸帝,傳承不絕。這種重視文教,提倡經術的風氣,到了嘉慶帝時,更是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嘉慶以后,視學典禮,率循不廢。”[3]可見清朝統(tǒng)治者對于文教經術的重視程度之高。
二、宗室科舉在嘉慶朝成為定制
在崇尚文教風氣的影響下,清統(tǒng)治者也開始重視宗室的文化教育,其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設立宗學,使宗室子弟學習經術詩賦等,并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宗學與科舉在清朝前中期并非順風順水,而是幾經廢興。清入關之初,宗室子弟未被獲允參加科舉考試:“世祖御極,詔開科舉,八旗人士不與?!盵3]直到順治十八年,才開始設立專門教育宗室子弟的機構——宗學,“八旗各設宗學,選滿洲生員為師。凡未封宗室子弟,十歲以上,俱入學習清書?!盵3]這是清朝設立宗學的開始,說明清朝的宗室教育開始提上日程,之后的康熙皇帝也非常重視宗室教育,并下旨鼓勵宗室讀書應舉:“矧宗室子弟,系托天潢,豈無卓越之姿足稱令器?尤宜甄陶獎掖,俾克有成??贾T前史,以公族應制舉人仕者,代不乏人。今屬籍所載,日益繁衍,除已受爵秩人員外,閑散子姓,素無職業(yè),誠恐進取之途未辟,致向學之意漸隳。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學屬文,奮志科目,應令與滿洲諸生一體應試,編號取中,如此則賦質英異者咸服善于詩書,而學業(yè)成就者,不沮抑于仕進。凡屬宗支,人人得以自效,而于朕興賢睦族之至意,亦用是以愜焉。”[4]這段話充分說明清統(tǒng)治者對于宗室教育的重視。宗室教育事關滿清皇家的前途和地位等,因此,對其進行文化教育,給其廣開仕進之門,是非常必要的。之后的皇帝,也不斷對宗室科舉予以完善。
雍正二年,頒布諭旨規(guī)定了宗學的相關事宜:“左、右兩翼設滿、漢學各一,王、公、將軍及閑散宗室子弟十八歲以下,入學分習清、漢書,兼騎射。以王公一人總其事。設總、副管,以宗室分尊齒長者充之。清書教習二人,選罷閑旗員及進士、舉人、貢生、生員善繙譯者充之。騎射教習二人,選罷閑旗員及護軍校善射者充之。每學生十人,設漢書教習一人,禮部考取舉、貢充之。三年期滿,分別等第錄用。”[3]乾隆初年,則做了進一步完善,使宗學與科舉考試聯(lián)系起來:“乾隆八年,宗人府試宗學,拔其尤者玉鼎柱等為進士,一體殿試,是為宗室會試之始。”[3]“九年,定每屆五年,簡大臣合試兩翼學生,欽定名次,以會試中式注冊。俟會試年,習繙譯者,與八旗繙譯貢生同引見,賜進士,用府屬額外主事。習漢文者,與天下貢士同殿試,賜進士甲第,用翰林部屬等官?!盵3]直到嘉慶初年,才統(tǒng)一了宗學:“畫一兩翼學額,增右翼十名。定每學教習滿三人,漢四人。十三年,兩翼各增學額三十,足百名,為永制。”[3]由以上可以看出,清統(tǒng)治者對于宗室科舉的重視,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清代宗室科舉考試在嘉慶帝之前時興時廢,并未不加間斷地貫徹執(zhí)行下去,史書記載:“康熙三十九年,宗室子弟科舉會試奉旨停止。乾隆乙丑、戊辰等科,恩準一體會試,旋即停止?!盵4]這就使宗室教育與科舉的相關制度難以完善。直到嘉慶皇帝即位之后,宗室科舉制度最終確立并得以不斷沿襲。
嘉慶四年下詔曰:“宗室向有會試之例,后經停止。敬惟皇考圣意,原因宗室當嫻習騎射,以存滿洲舊俗??制鋵9ノ乃?,沾染漢人習氣,轉至弓馬生疏。然自停止考試以后,騎射亦未能精熟。天潢支派繁衍,自當仍準考試,廣其登進之路,兼可使讀書變化氣質,不知無所執(zhí)業(yè),別生事端。且應試之前,例應閱射馬步箭方準入場,于騎射原不致偏廢?!盵4]179在這里,嘉慶帝分析了宗室科舉屢遭廢止的緣由,那就是怕滿族宗室學習漢文化以后生疏了騎馬弓射,喪失滿族的習俗。但是清統(tǒng)治者入關之后,八旗宗室,地位優(yōu)越,漸失進取之心。至嘉慶帝時,已經沒有多少宗室子弟熱衷騎射,難立戰(zhàn)功,但其地位又需維持。因此,在此時以宗室科舉選撥宗室優(yōu)秀子弟,擔任官職,維持統(tǒng)治,是非常必要的。為了從宗室中選撥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嘉慶帝對宗室科舉進行了種種改革,使之更加完善。
三、嘉慶朝宗室科舉考試的程序完善
嘉慶帝之前,雖有宗學并參與科舉,但只是偶爾為之,并無定例。嘉慶帝使宗室科舉成為定制以后,參考科舉考試制度,對宗室科舉的相關程序予以了完善。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
1、宗室成員參加科舉考試的選撥。宗室地位特殊,情況復雜,除了大量遷居北京的宗室外,在其源起地盛京也有很多宗室并設有宗學,因此其選撥工作由宗人府、奉天宗學、王大臣、奉天宗學、稽察宗學大臣等負責:“宗室在官學讀書及在家愿應鄉(xiāng)試者,由宗人府考試,馬步箭合式者。奏派王大臣覆試,再由稽察宗學大臣匯考,文理通順者錄送宗人府,由宗人府冊送順天府鄉(xiāng)試?!盵4]“盛京宗室愿應鄉(xiāng)試者,由奉天宗學考試馬步箭,合式者咨送盛京將軍覆試,再會同府丞錄科,考取后呈送宗人府同在京宗室一并送順天府鄉(xiāng)試?!盵4]通過了宗人府考試的宗室成員,才能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否則,就不具備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對于宗室成員的選撥,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如文理過于荒率者,將原考大臣交部議處?!盵4]171如果參與選撥考試的大臣照顧了才疏學淺的宗室子弟,要受到相應的處罰。可見,這個選撥程序,絕對不是簡單的走個過程就算了,而是要具備一定的真實才能方可通過。
2、宗室科舉考試的內容、時間、地點。盡管從順治帝時便設立了宗學以教育宗室子弟并參加科舉考試,但是由于滿族的民族習俗重武輕文,因而滿族宗室的文化水平整體上并不高,在科舉考試中成績不理想,這也是導致宗室科舉時興時廢的一個重要原因。嘉慶皇帝在完善宗室科舉的時候,自然也考慮到這一問題,因此想方設法,以確保宗室的考試成績,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使宗室考試的內容簡單:“宗室鄉(xiāng)會試,用四書文一篇,排律詩一首?!盵4]宗室參加的鄉(xiāng)試、會試,只考一天,其題目也僅僅限于一篇文章和一首詩而已,比起正規(guī)的科舉考試,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
對于宗室科舉的時間,嘉慶帝也做了新的規(guī)定:“會試由禮部于三月初八日,鄉(xiāng)試由順天府尹于八月初八日?!盵4]時間的確定,對于宗室科舉的推行和沿襲,無疑很有作用。
在嘉慶帝之前,由于宗室科舉時興時廢,考試地點也不確定。起初考試在國史館:“宗室考試,本在國史館,此時該館易地,房舍無多,且不甚嚴密?!盵4]因此嘉慶帝時宗室鄉(xiāng)試會試的地點改在了貢院,與正??婆e考試的考生在同一地點:“宗室鄉(xiāng)會試俱在貢院,于各士子鄉(xiāng)會試三場完畢后十七日點進,當日完場?!盵4]等參加鄉(xiāng)試會試的考生考完17日后,宗室在貢院舉行考試。貢院是專門考試的場所,設備齊全,人員整齊,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科舉考試的公平。
3、宗室科舉考試的印卷、監(jiān)考及閱卷。宗室子弟參加科舉考試,也要經過點名搜查等程序,然后發(fā)卷:“點名入場,由宗人府派出章京數員,在磚門識認,至龍門外由御史點名,散卷歸號?!盵4]為了防止宗室子弟仗勢欺人,不將考官放在眼里,嘉慶帝專門指定宗人府官員監(jiān)考:“宗室鄉(xiāng)會試,由宗人府于左右宗人內先期奏請,欽派一員入場彈壓?!盵4]以保證考試的正常進行。
宗室科舉考試所用的試卷,鄉(xiāng)試試卷由順天府出卷印制,會試試卷則由禮部備卷鈐印,然后交給交監(jiān)試御史,按照宗室考生的坐號散給。宗室考生的試卷,考完后按照慣例實行彌封,然后交給主考官評閱。
4、宗室科舉考試的名額、名次。宗室科舉考試的目的是為了照顧宗室成員的利益,因此,給予宗室科舉的中試名額并不受常規(guī)限制,其名額根據參加考試的考生的多少而定:“宗室中額鄉(xiāng)試由順天府,會試由禮部,核明實進試卷數目,并開列上三科比較清單,恭請欽定后,移交內簾,遵照取中?!盵4]可見,宗室考試名額的多少,是由皇帝欽定,大臣執(zhí)行。顯然是為了照顧宗室,如在嘉慶六年的鄉(xiāng)試中,宗室人數共六十三名,嘉慶帝下旨:“本年系開科伊始,著加恩按照人數,每九名取中一名,共中式七名?!盵4]這一錄取的比例,遠遠大于正規(guī)的科舉考試,可見對于宗室的照顧。取中考生的名次,由主考擬定,皇帝批準:“宗室中式名次由主考總裁擬定,將試卷封固進呈,欽定后,再由監(jiān)臨知貢舉拆名揭榜,交宗人府張掛,試卷送禮部收存?!盵4]
四、取消宗室科舉的部分特權
嘉慶帝之前,宗室子弟待遇優(yōu)厚,其參加科舉考試,不用經過鄉(xiāng)試會試便可直接參加殿試:“宗室不應鄉(xiāng)、會試,圣祖、世宗降有明諭。乾隆八年,宗人府試宗學,拔其尤者玉鼎柱等為進士,一體殿試,是為宗室會試之始?!盵3]這顯然使宗室考試程序十分簡單,也難于選撥出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還容易使宗室子弟產生惰性。因此,嘉慶四年規(guī)定:“舊制,宗室均不由鄉(xiāng)舉徑赴會試,未免過優(yōu)。嗣后宗室應考者,辛酉科為始,與生監(jiān)一體鄉(xiāng)試,應定中額?!盵4]“嘉慶六年,宗室應鄉(xiāng)、會試始著為令?!盵3]使宗室科舉參加鄉(xiāng)試會試成為定制,極大地完善了宗室科舉考試制度。
嘉慶帝之前的宗室考試,已有回避制度,但僅僅涉及祖孫父子同胞叔侄兄弟,范圍過小,因此,嘉慶九年下旨曰:“定例宗室鄉(xiāng)會試,祖孫父子及同胞叔侄兄弟,應行回避外,其余姻親應否回避從前未經議及。嗣后宗室應試,所有切近姻親亦請照入場官員之例,一體回避?!盵4]擴大了宗室科舉考試的范圍,更大程度上保證了宗室科舉的公平。
為了甄別人才,嘉慶帝還使宗室科舉覆試成為定制,嘉慶十九年下旨:“宗室鄉(xiāng)會試,取中用一文一詩,已屬優(yōu)異。若不加以覆試,無以鑒別真才。著自本科為始,宗室會試中式者,傳集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覆試?!盵4]通過覆試,以甄別錄取的是否都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保證為國家挑選真正的棟梁之材。
總之,嘉慶皇帝統(tǒng)治時期,借鑒了以往的宗室考試,結合當時的宗室子弟狀況以及社會現(xiàn)實,對宗室科舉進行了全方面的完善,促進了這一制度的完備和發(fā)展。其意義是重大的,吳吉遠認為:“與以往朝代相比較,清代的宗室最為穩(wěn)定,沒有發(fā)生過與皇權對抗的事件,在有清一代的政治生活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與清代嚴格的宗室分封制有關,與宗室科舉也不無關系?!盵5]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宗室科舉的完善,首先糾正了宗室成員的習氣,改進了紈绔的風氣,促進了宗室子弟的學習氣氛,增加了向心力;其次是加深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讀書人對清政府的認可度,增加了大家的信心,激發(fā)了其參與朝政的熱情。這一切,都是有利于清朝統(tǒng)治的。
參考文獻:
[1]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8版。
[2]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
[3]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版,第3114、3104、3104、3160、3111、3112、3161、3112、3112、3161、3161頁。
[4]沈云龍:《欽定科場條例》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八年版,第227、227、227、171、172、173、173、183、172、183、173、174、189、174-175、180、192-193、194頁。
[5]吳吉遠:《清代宗室科舉制度芻議》,《史學月刊》,1995年第5期。